電影訊息
倭寇的蹤跡--The Sword Identity

倭寇的踪迹/TheSwordIdentity

5.4 / 672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于承惠 宋洋 趙圓圓 馬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気小圓頭

2011-08-31 23:42:17

科學武俠,改變武俠


一部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中國影片,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起徐浩峰這個人來。在此之前,我便聽說過這位神人的種種傳說,比如說他從樓上跳下來毫髮無傷(但不知道是幾樓),也讀過他寫的那本《逝去的武林》,是他散見於報端的關於武林歷史研究的專欄合集。後來又在採訪王岳倫的時候,聽他談起過這位美院附中時的同學,說徐浩峰高中那會就整天神神叨叨,喜歡鑽研些《金剛經》之類的「偏門」,更坦言是徐浩峰考上了電影學院才促使自己最後說什麼也要去美國學一學電影這個東西。總而言之,是個傳奇。
這次來威尼斯之前,其實便已在北影廠看了《倭寇的蹤跡》,而徐浩峰本人的形象與想像中的完全不同。總以為鑽研武術者,都當是虎背熊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但這個傳說中輕功了得的神人卻顯得異常的儒雅,不知道的人根本不會在他和武術之間產生任何的聯想。所以說,徐浩峰其人讓我們普通的讀者和觀眾對武林人士生產生了另外一種全新的認識,而電影《倭寇的蹤跡》亦是如此。
電影的故事本身並不復雜,主要講明朝兩個戚家軍餘部為了將戚繼光在實戰中創立的刀法流傳下來,挑戰四大門、開宗立派的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其實並非武俠片而只能算作是武打技擊片,因為「俠義」的精神在這部電影當中是缺失的。但如果你將它歸入到武俠片的範疇里來,你又會發現,這竟是一部無法歸類的電影,在你以往的觀影經驗里,張徹、胡金銓、楚原、張鑫炎、徐克,哪怕是內地的何平都不曾拍過類似的電影。
世間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巧合。就在今年的7月,陳可辛雄心勃勃的打出「科學武俠,改變武俠」的口號,最後卻讓自己的影片淪為笑柄。而2個月之後,相比之下名不見經傳的徐浩峰就用沒有一個明星出演的小成本電影完成了投資過億的《武俠》未能完成的使命。
《倭寇的蹤跡》可以說是一個奇蹟,而奇蹟的發生,科學是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在以往的武俠片當中,雖然也曾經出現過對一門功夫或者兵器煞有介事的做解釋的片段,但看到諸如《新龍門客棧》裡巡航飛彈般會轉彎、能追蹤的飛箭,或者在天上飛來飛去每次都能剛好落在你頭上的血滴子,誰都知道,再多的解釋也是徒勞。而徐浩峰則不同,他將自己多年來對武術歷史的鑽研都毫無保留的放進了電影裡。如影、如響(根據影子和聲音來判斷出手的時間),只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方法,竟讓四大門數十名高手對一個根本不懂武功的弱女子無可奈何。至此,「科學」才實現了它應有的價值——我們追求科學的武功,不就是為了能夠以弱勝強?不過,對「科學」本身不厭其煩的闡釋還是拖累了電影的敘事,導致影片最後流於說教,比如那個俞大猷發明的鴛鴦陣,各司其職,一看即明,又何須多述。
「賽先生」不必多說,但「改變」卻必須多談。徐浩峰作為新導演,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他貴在「改變」。《倭寇的蹤跡》摒棄了武俠片一貫的復仇、行俠、為國為民的套路,而是通過開宗立派這樣一個簡單的事來探討人類慾望的本源。擊敗所有對手當然是貫穿全片的線索式慾望,此外,師弟對師兄盟主之位的覬覦也是慾望,護衛首領抓倭寇立功、將一身紙鎧甲換成鐵鎧甲的心願更是慾望。不過,影片的點睛之筆其實還在幾個小人物的身上。那幾個武功不濟的小囉嘍奉命把幾個維族歌女關進水牢,並在牢中起了姦淫的心思。為首的那一句「我們不是壞人,只是起了邪念」,也點出了徐浩峰對武林及武林人士的看法和認識。無論在電影裡還是真實的武林中,都並無一個角色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壞人,哪怕是和護衛通姦的小妾也有她合適的理由。
對「邪念」也就是「慾望」的解讀,是徐浩峰關注的對象。在他寫的小說《道士下山》中,開篇便說藥鋪的店主因失戀一時失意上了翠華山,而瓜果蔬菜的清淡非但沒能消除他的慾念,反而加深了體內的虛火。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倭寇的蹤跡》裡那位武學宗師的身上,他因妾的通姦而捨棄家業,憤而上山,卻又因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復仇慾望下山歸來。他最終設下了讓通姦雙方兩敗俱傷的毒計,並在慾念的臆想里將自己仇恨的兩人殺死,但在現實中,最後一刻的出手相救讓他完成了對心中邪念的徹底絕殺。
邪念人人都有,練武和修道都不能將邪念去除。正如《道士下山》中那個岳王廟裡的老者所說的,想要消除邪念,先要改變生活。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倭寇」帶著維族的女人牧馬天山去了,而徐浩峰也同他一樣,雖然最後未必勝得了正統的一代宗師,但至少已經用《倭寇的蹤跡》這部電影在武俠片的「武林」里完成了「開宗立派」的目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