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3D舞力對決--StreetDance 3D

舞力对决/舞力对决(台)/街舞(港)

5.9 / 10,057人    UK:98分鐘

導演: 麥斯吉華 丹妮亞帕斯昆尼
編劇: Jane English
演員: 夏綠蒂蘭普琳 妮可拉布利 Rachel McDowall Richard Winso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trichory

2011-09-10 01:04:49

頂級3D效果的歐美街舞青春偶像勵志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其實看完以後覺得給4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一個類型片而且是批片來說,心裡有這種希望能因為更高的分數讓更多人看到。當然歌舞的類型片有幾類人是註定欣賞不了的(就像對待Glee的態度),所以被拍磚也做好準備。

============================

轉入正題。看完StreetDance回來,我就在狂熱的進行以下幾件事:

1.打開pt下載720p的看第二遍
2.找到OST,聽原聲
3.在豆瓣新建影人Sianad Gregory和Nichola Burley,隨後跑到Google搜索她們的照片,喜歡前者是因為女主角,後者是因為她實在是太像Nina Dobrev了!(還要審核。。。)
4.收藏豆瓣影人Richard Winsor,同樣Google之,準備上傳
5.標記Step Up I/II/III為想看
6.決定新季開始追Dancing With The Stars

============================

1.3D
宣傳海報上的「卡梅隆幕後團隊製作」果真不是戲言,整部影片的3D效果十分細膩逼真,第一次發現原來大場面之外的3D也能帶來如此的感官體驗。當舞姿以3D的形式呈現在眼前,其中的美噴薄而出,尤其以男主和女主分別在劇院獨練的時候尤為突出。製作團隊真的沒少刻意彰顯3D實力,從打開倉庫的門的獅頭、食物大戰、芭蕾舞劇院演出、遊玩時的街舞隊的燈光效果、遊玩歸來集體訓練,這幾個我印象十分深刻的3D鏡頭頗有驚喜。這是我在電腦重看完全體會不出來的,也是除了《Avatar》之外的3D電影從來沒帶給我的感覺,也就因為這個,這片絕對值得到影院一看。

2.歌舞
作為類型片,歌然是本片舞自的主旋律。儘管眾多的片段,但是每次炫舞都有其精彩之處,從solo到crue到pk到finale,確實都讓能讓我這麼一個純外行的人愛上街舞,那種自由、灑脫、隨性、節奏,以及配合的各種hip-hop音樂真是一種享受。(現在讓我去學街舞,我可能選擇去學霹靂~) 當芭蕾和街舞混雜的時候,芭蕾的那股子優雅勁兒也不言自明。從做三明治時姐弟倆那幾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看出,街舞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新時代精神風貌的藝術化(咳咳,自己都覺得肉麻)……也許是我第一次看街舞片的緣故吧,反正去補Step Up是肯定的了。

3.配樂
回來自然要下OST聽,在影院看的時候就覺得每次伴奏的音樂都那麼有節奏感,有moves like jagger的衝動,順便:bhdiet0f。這種感覺在電腦上完全體會不出來,真是糟蹋了。

4.情節
其實這片子無所謂勵志,至少我只是帶著欣賞俊男美女和街舞的眼光去看的。整個影片的基調可以用來形容:溫暖。不只是畫面的暖色調,還有女主的隨性與堅毅,男主的微笑與注視,小男孩穿插的幽默,老教師的高雅和包容(英倫老戲骨真不是蓋的),加之整個片子成長的主題,不時的幽默(n多處真心好笑啊!尤其是街舞隊霸佔劇院的那一段~),直到最後決賽的那一吻,讓人心情看了很舒暢很幸福……

如果非要單純從劇情的角度來說,的確沒有新意。但話說回來,卻也一波三折,過渡自然。整個影片開始的艱難從見到Helena開始看到了曙光,到結伴外出歸來成為好友走上了正路,到決定融合芭蕾和街舞達到了頂峰,最終的勝利只是一種必然,之間也穿插著Jay夜店出現、皇家劇院海選的波折。總之能流暢的看完卻也不覺平淡。

============================
以下是強烈想吐的槽:

看的時候就覺得那個芭蕾舞學生好像Nina Dobrev啊,尤其是翻白眼的時候,還有頭髮散開的時候~!不信沒有人有同感!

男主角好帥!讓全英陣容的哈利波特的99%演員都可以去面壁了!

============================

在我寫完這篇影評的時候,兩個女演員已經通過審核了:
Nichola Burley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315684/
Sianad Gregory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315683/
另外強烈推薦男主的頁面:(我去把下的圖傳到這裡)
Richard Winsor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31505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