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雨中曲/雨中情/万花嬉春

8.3 / 261,213人    103分鐘

導演: 史丹利杜寧
編劇: 金凱利
演員: 金凱利 唐納奧康納 黛比雷諾 珍哈根 米勒德米切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tt Franz

2011-09-10 07:37:01

Just Singing,Singing In The Rain


     2010年11月3日,擁有八十六年歷史的麥克梅影業宣佈破產。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經典影片工廠,猶如一頭病入膏肓的獅子,在它還沒有來得及後出最後一聲之前便瞬間化為烏有。再來看看《雨中曲》我們則會發現,這頭一直以來都命運多舛的獅子也曾無情的諷刺過它所存在的世界,它優雅地將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舞片搬上螢幕,瀟灑地將浪漫與幻想融入到它所掙扎的現實,當再次聽到「I』m singing in the rain ,Just singing in the rain,……」這陰雲密佈的雨天和那被稱頌的陽光和情感,彷彿被我們解讀成了另一種含義,儘管這種含義導演不曾試圖表現過,發行影片的公司亦不曾試圖宣傳過。因為那個時候,獅子還在有力的吼叫著,獅子撐著雨傘唱著歌,或者走向上帝的山谷和埃及豔后的皇宮,並向世人展示著它的力量,壟斷電影潮流的力量,諷刺電影潮流的力量,蔑視一切的力量。
    當二戰以後,一種新的電影理念時代進入美國時,麥克梅公司成功的經受住了考驗,憑藉新版的《賓虛》贏得了十年的運作資金。《雨中曲》中描述的故事卻同它的發行公司一般如出一轍,只是時代不同罷了。或許是這部電影給了我一種錯覺,讓我想像著當時的西方社會,不論是電影製作人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從骨子裡都帶著一種優雅的歌舞氣質,當他們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時,都能如不朽公司里充滿激情的人們一樣,在歌頌著「Beautiful day」的同時,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者屬於自己的新的社會價值。儘管這是一種對歷史的不真實的幻想,可麥克梅在當時卻將這種幻想放映給了幻想的客體,這或許不是一種特有的衝動或者逐利,而是這個電影公司對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本身的詮釋:電影就是幻想,就是讓人暫時獲得安詳與愉悅的興奮劑。
    《雨中曲》在它的故事構架中,創造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愛情,唐尼與凱西在歌舞中表現出的真摯的情感實在令人神往,當人們從電影的夢境回到現實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感覺歌舞的世界仍然存在於現實中,一切的美好都將繼續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這是電影不朽的所在,它用盡全力去傾訴世事的無情,懷念著默片時代的遠去和厭棄新時代的浮躁,但是它的傾訴卻是那麼的委婉,它用荒唐的善與惡的對抗以及神話般的愛情故事,填充了這樣一種傾訴的細節。之所以說這裡的善與惡的對抗是荒唐的,是因為以萊蒙為首的所謂的「惡」,首先根本算不上什麼惡人,僅僅是人品存在小的偏差罷了;其次,她居然以個人身份,敢於同整個電影公司反目,其荒唐和必敗可想而知。但我相信,電影安排這樣一個角色絕不是臨時策略,而是想要將這條愛情的主線做的歡樂而完美,在電影中女主角永遠是善解人意的,男主角一定是充滿愛意的,如同故事中電影公司的名字一樣,愛情是不朽的。
    當電影情節進入有聲片時代後,我們會看到眼花繚亂的舞蹈雜亂的交織,也許二十年代的人們就是用這種方式歌頌他們時代的偉大,而今天的我們亦對其不以為然,因為更為偉大的時代在我們看來是今天。但是電影卻用一點後現代的視角,闡釋了處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狼狽和慌亂的景像,從搞笑和滑稽中,我們會看見他們的無助和無奈,時代變換的太快了,當人們再為默片的鼎盛慶功時,有聲片卻如怪獸一般侵襲而來,我們無法預知下一個時代是什麼,而下一個時代來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頻繁,從電影輕鬆幽默的故事的背後,我卻看到了人們的恐懼和失落。影片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曾花大量的時間在關於男主角入主百老匯的歌舞情節,而這卻與整體故事無關痛癢,而歌舞本身極盡描寫無奈與失落,這或許才是導演和編劇所要表達的真實意義所在。也許當「Singin' In The Rain」響起、主角在雨中歡歌的時候,不僅是對觀眾們詮釋愛情故事的理想,更是對導演、編劇甚至麥克梅公司的寬慰。
    在現今這樣的瘋言瘋語的時代,我們看到的歌舞充滿了激情,但看不到美好;也充滿了諷刺,但看不到寬慰。也許我們需要尋求一種幻想,幻想著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知己朋友,三個人唱著「Good Morning」,來迎接新一天的太陽,接受未知的挑戰,永遠真心的在一起。電影對於我們來說,這就足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