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y
2011-09-15 09:26:56
時至今日我才了解,你的選擇不是自我毀滅而是直面人生。
陳珊妮在《來不及》中唱到,路人嘴裡全是對別人生命的揣測。她寫給死去的外婆。
見證過兩場死亡,我深知自己將會為自己對他們的無端揣測遺憾終生。因為是我的偏見,讓他們在有生之年少了些許色彩。我自以為不再如此,而今卻發現在閱讀影片時又一次誤讀了生命。
三個不同年代的女人的故事看似無關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三個故事其實表面上是互相矛盾的。茱莉亞n Moore飾演的角色跟片子裡的維吉尼亞 Woolf都選擇了自殺,一個在最後一刻選擇了自我救贖,一個則是無怨無悔。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三個女人的故事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如此。我曾經不能理解,如果說三人的行為都不算是逃避生活,那麼伍爾夫跟Moore演的角色如此鮮明的矛盾用意何在,既然兩人的行為大相逕庭,那麼其中必有一人是在逃避生活。然而我錯了,伍爾夫的死不是她逃避生活的結果,正是她勇敢面對生活付出的代價。Moore的自我救贖則是另一種詮釋
伍爾夫在丈夫和倫敦之間選擇了倫敦,她知道待在小鎮是一種逃避,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刻意的隔絕換來的只能是內心更加洶湧的波瀾。她並不是不感激Leonard為她所做的一切。Without Leonard, i might have shot myself long before. 正如片子一開始Woolf所寫的那封信一樣,他們都需要解脫。她不顧一切想要回到倫敦,在死亡跟表面的寧靜中做出抉擇,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我知道,你的自殺是你孤注一擲想要擺脫這寧靜卻是你絲毫不想擁有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也是你最終勇敢選擇直面人生直面本性的結果。我終於懂得,你的自殺不是逃避,它只是你勇敢選擇的衍生物。你勇敢地追尋了你想要的生活--倫敦而不是里奇蒙,即使代價是滅亡。此前,我一直將它誤讀為你渴望的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知道我完全誤解了你。
「我獨自在黑暗裡,深深的黑暗裡,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面對的黑暗。 我要面對的是動盪和不安,那才是我的內心深處的願望和我的本性。 因為你,我多希望自己能在這小鎮的安靜祥和中感到幸福。但是,如果讓我在死亡和留在Richmond之間選擇,我選擇死亡。」
每每讀到這裡,我都會感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們口口聲聲批判者自殺者的懦弱,卻不知選擇死亡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我們還沒有膽量去見證直視皮開肉綻血肉模糊,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對自己完成最莊嚴肅穆的儀式。何況,自殺並不總是意味著逃避。伍爾夫的自殺,是因為她勇敢追尋自己動盪不安的本性所做出的犧牲,對於她而言,逃避就是留在那片僻壤而背離自己的本性。相反,死亡卻只是她勇敢的一個反映而已。
路人嘴裡全是對別人生命的揣測。每當我聽到他人將懦弱的名號扣於自殺者地名前,我會覺得他們才是真正的膽小者,他們沒有勇氣直面死亡,他們沒有膽量在生活中光明正大的提起死亡,他們總是避諱著,生怕死亡在自己身上降臨,他們如此刻薄地對待自殺者,將他們一概而談描述為輕生,他們無端的猜測蒙蔽了自己看清本質的雙眼,人類最自然的屬性因為後天無端的臆想變成惡魔。死亡並不可怕,他只是生命中最嚴肅的一件事情而已。有時候,選擇生死也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抉擇,表面上的自我終結其中的原因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閉上我們世俗的雙唇,默念祝福,給予每個生命充分的尊重。不理解不代表不尊重。
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每個人的直面人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無端的揣測他人的生命是最大禁忌。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原因。不過我想,即使以後,我的選擇不被他人理解,但是我不會留下任何遺憾,就像伍爾夫一樣。因為,我始終順從著我的本性,我始終在直面我的人生,那些我生來就註定要去追尋的東西。
Dear Leonard,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