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生命之树/生命树(港)/永生树(台)

6.8 / 184,044人    139分鐘

導演: 泰倫馬力克
編劇: 泰倫馬力克
演員: 布萊德彼特 西恩潘 潔西卡雀絲坦 瓊安娜葛茵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褻瀆電影

2011-09-19 10:25:25

相由心生


星級:★★★★

《約伯記》常常被電影導演所引用,小時候讀過,但我不是基督教家庭出身,一直對於約伯的故事難以理解,直到看到丹麥電影【亞當的蘋果】(2005)才開始真正明白《約伯記》。約伯可以說是信仰的典範,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而且他得到很多祝福:他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牛畜成群,僕婢迎門,而且有很多家產;在生活中是蒙了很多祝福的人,這「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我們可以說他是非常出色的像國王一樣的人。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生活中絲毫沒有懈怠。他警醒的生活,擔心自己的孩子犯罪,所以常常督促他們自潔,並且為他的孩子獻燔祭,唯恐他們冒犯神。就是這樣一個純全良善的人,他某一天突然受到了攻擊,失去了所有:孩子,家產,甚至健康,生命也受到威脅。想想看,如果要埋怨,他有一萬個理由可以埋怨。 但是他持守他的純正,告白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的這種無條件的信仰的姿態讓人難以理解,但也恰恰正是《約伯記》的重點。

成年後的傑克一直生活在父親的印象下,他的陰影來源於兒時父親的嚴厲和苛刻,叛逆甚至讓他祈求上帝將父親帶走。他的內心在抱怨上帝給了他這樣一個父親,直到成年後重新審視自己的兒時生活,最終領悟到無條件去愛才是生命的真諦。影片中母親的對白說,生命有兩種形式:感恩和愛。就像影片結尾傑克對弟弟說:「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兄弟」。這就是親情,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理由,你無法選擇親人,你只有感恩上帝給你的,學會去感恩擁有的。而愛,可以讓一切永恆,可能就是中國人說的「你永遠活在我的心理」吧。

導演泰倫斯馬利克出身於基督教家庭,小時候受過正統的宗教教育,大學讀的是哈佛哲學系,為數不多的電影一直關注哲學與自然這個話題。【生命之樹】之所以評論兩極,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影片中這個世界太過於私人化,特別是那些基督教思想,畢竟很多人沒有接受過教廷教育。比如那段17分鐘《探索發現》般的紀錄片和時間永恆的闡釋。那一道道宗教象徵意味的門,確實飽受爭議。但【生命之樹】的文本和野心確實很強大,將宇宙和一個家庭的親情融合到一起。這個劇本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但越簡單、越意識流的故事,編劇的難度就越大。影片的情節幾乎都是靠回憶的細節來支撐,而像二兒子死於19歲的原因這類劇情都乾脆沒有過多交代,這一切都是導演有意選擇的結果,就連攝影機的視角高度都停留在孩子的高度。從劇作的角度,甚至攝影、美術、燈光、配樂和藝術指導方面,這部電影都是無可挑剔,它最大的詬病就在於這個過於私人化的文本。

說這部電影像【2001太空漫遊】,不僅僅是因為兩位導演的拍片速度相像,或者都有十幾分鐘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劇情。影片的情感把控上也很相似,都試圖遠離觀眾,時刻把觀眾放在「看」的位置。就連影片中的「門」都和「黑石」很像,如果說「黑石」像純意識的宇宙能量體一樣出現在地球生物的每一次重大性飛躍的時候,那麼【生命之樹】中「門」就像一個純意識形態下的宗教符號。影片中孩子的出生的鏡頭是孩子從一個充滿水的舒適房間開門游出這道:「門」,孩子便從母親的子宮(或者說一個未知的世界)來到這個世界上。影片最後成年後的傑克再次通過一扇「門」進入一個未知世界,那裡有兒時的自己和兄弟們,有父親,有母親和一些陌生人,那個海邊的美麗世界裡時間是永恆的,也許那個美麗的世界就像泰倫斯馬利克心目中的天堂。在這段充滿各種象徵性符號的段落,鏡頭再次回到兒時的家,母親打開門,將弟弟送往門外,門外的世界就是那個光亮的海邊。母親沒有走出門外,而是戀戀不捨的留在了門內,這也似乎暗示了弟弟英年早逝,弟弟死後便來到了這個未知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中的人都停留在傑克印象中最美的年紀,無論是傑克成年後現實中已經老去的父母,還有活著的三弟,那個未知的世界似乎又是傑克純主觀意識裡的世界。相由心生,這個未知的世界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傑克內心的認知世界。

關於親情永恆的故事,重點在於給自己一個幻想的機會,《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第十五章中記載了一個希區柯克放棄的電影計劃,故事的名字叫《瑪麗—露絲》,大體上是將一個青年士兵來到一幢空房子,聽裡面的女管家講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一家人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瑪麗—露絲的女人在時空中消失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後當她再次回到曾經的家中,父母都已經暮年,丈夫也發福了,兒子叛逆十七歲就逃出家當水手了。聽到這些,還和以前一樣一點沒變的瑪麗絕望的死於心臟病猝發。後來當青年士兵來到這所房子,瑪麗—露絲突然再次出現在空蕩蕩的房屋門口,母子進行了一翻真誠的談話,士兵問瑪麗—露絲:「你在期待什麼?」她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早忘了。」然後瑪麗—露絲再次消失在時空裡。

這不是一個「希區柯克式」的故事,太科幻,還有幽靈和時間旅行,但這個悲喜交加的故事的重點在於它包裹了這樣一個冷漠的概念:如果死人復生回來,活著的人竟不知道拿他們怎麼辦?希區柯克說,如果他要拍這部電影,那瑪麗—露絲不是一個軀體,而是一個「存在」,同樣,她出現的畫面有時候很小,有時候則可以很大。她與其像一個「實體」,不如像一種「感覺」。這樣一來就不再有實際空間感和實際時間感了,讓人感覺這只不過是某種曇花一現的「存在」。

而【生命之樹】也是一個關於親情永恆的故事,無論是宇宙起源時母子之間就開始在時間之河裡尋找彼此,還是有限的生命「存在」意義上的一家人相處,還是後來無盡的未知世界,「存在」這種表現永遠存在於傑克的內心。我們看到的影像,也是一個由傑克的認知創作出來的幻像,這一切更像是一種「存在」,一種美好的嚮往。那個未知世界也就不存在實際空間感和實際時間感,那個世界只存在於傑克的意識里,一切「感覺」是可以延續到時間盡頭的。這一切也許也是導演泰倫斯馬利克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思想這東西用不著全世界都可以苟同,只需要全世界都可以耐心的試圖去傾聽。這一切的「相」都由成年後的傑克「心」生,一切的存在只取決於他個人對世界的主觀認知,你對這個主觀認識有多麼贊同就直接決定了這部電影在你心目中的份量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