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

卢旺达饭店/卢安达饭店(台)

8.1 / 372,447人    121分鐘

導演: 泰瑞喬治
編劇: Keir Pearson 泰瑞喬治
演員: Xolani Mali 唐其鐸 Desmond Dub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多

2011-09-20 06:06:39

武力干涉別國內政很有必要


一、本片的故事背景。

1、影片取材於真實的故事。
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國際社會沒有及時介入導致100萬人先後被殺。

2、在盧安達大屠殺事件之後,國際社會開始反思:
國際法領域就出現了「人權高於主權」的聲音,呼籲將特殊情況下的「集體人道主義干涉」合法化。
經過聯合國的授權,多國部隊可以對不良政府進行武力制裁。
例如,前段時間的,北約協助反卡扎菲武裝對付獨裁暴君。

3、人權大於主權。
對於人權記錄糟糕的政府,有必要的話別國應該武力制裁。更何況是拿平民開刀的內戰呢?

--------分割線--------------


二、中國曆史上的大屠殺
(延伸閱讀,與本片無太大關係。部份材料來自秦暉的文章《人們為什麼厭惡帝制》)。

1、「歷史上中國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說是任何別的民族都沒有的」

例如:[西漢末年人口將近6000萬,王莽時期發生大亂,幾十年間就使人口損耗三分之二,東漢光武帝恢復天下太平時,人口只剩下2100萬。

東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桓帝時人口又恢復到5648萬,但馬上又發生了更嚴重的黃巾之亂與軍閥戰爭,就像曹操詩中講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很多地方變成了無人區,重歸一統時,魏、蜀、吳三國人口加起來只有760萬,可以說消滅了七分之六。西晉維持統一三十幾年,末年人口1600萬,只有西漢盛期的四分之一。

緊接著又大亂幾百年,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時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盛世,人口發展到四千六百多萬,接著又發生了隋末大亂,也是毀滅性的,到唐高祖統一的時候,第一個人口統計是200萬戶,按中國傳統的五口之家,當時的人口有1000萬左右,只剩下五分之一。

經過唐代前期、中期一百多年的發展,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即755年,唐代人口達到最高峰,有5291萬,仍比西漢平帝時要少。第二年「漁陽鼙鼓動地來」,又陷入了百年大亂,到了唐代宗時期,中國的人口又劇減70%,降為1692萬。

歷經晚唐藩鎮,五代十國之亂,到了宋太祖統一的時候,剩下309萬戶、1500多萬人的樣子。

宋代人口發展比較快,經濟比較繁榮。南北宋之交的戰亂對人口的影響也相對小些,到1190年,宋金對峙的雙方人口合計達到7633萬,第一次超過西漢末年,再創高峰。

元滅宋金,人口再降,例如四川便從南宋的259萬戶劇減到元初的20萬戶。元朝的太平只維持了八十幾年,元末大亂又使中國人口受到嚴重打擊。

明代的人口記錄很怪,在明太祖統治的31年內,人口增長出奇地快,到朱元璋臨死時據說已經達到5987萬,以後一直沒有超過這個數字。到了明末農民戰爭爆發前,人口大概是5200萬左右,經過農民戰爭與明清戰爭又一場浩劫,清初恢復統一後,統計數字剩下1900多萬。

清前期的100年,包括康雍乾盛世,人口增長很緩慢,乾隆中葉以後,人口增長突然加速,這是中國人口史上的第三個謎,在100年間中國人口先後超過1億、2億、3億,到咸豐元年達到4.3216億,形成中國人口史上的又一個高峰,很快又陷入大亂,太平天國戰爭加上回捻之亂,1863年即太平天國滅亡的前一年,中國人口的數字已經掉到2.3億。以後一直到1949年中國人口數字一直都在咸豐元年的水平徘徊。

辛亥時期的革命黨人為了反滿大力渲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實漢族的內戰中更為血腥的事也不乏其例。僅就明清之際的「張獻忠屠蜀」而言,按明末統計,四川有人口385萬,到清初順治十八年全川平定後統計,只剩下一萬八千丁!」

剩下的幾十年的涉及人口的歷史都是敏感詞,省略。]

3、歐洲諸國的歷史上的人口增減程度則沒這麼誇張。例子省略。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秦暉寫的原文。

2、「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可見,這個官方喜歡宣揚的說法不太準確。
應該說是:缺乏安全感的民族。

----------分割線----------------

三、為什麼有人喜歡暴力?
(延伸感想。與本片關係不大)。

1、從國家角度看。一般情況下,越民主、社會保障做的越好的國家。暴力犯罪率越低。反之,越獨裁/威權、社會保障越差的國家,暴力犯罪率越高。

2、從個人角度看。一般情況下,兒童時期受過虐待的人,成年後更容易走向犯罪。越暴力的人曾經受過的虐待程度越深。

3、專制導致民眾疾苦。民眾沒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導致「成癮」體質的人數較多。暴力成癮的是「成癮」體質表現的一種。專制程度越深,暴力犯罪率越高。如果體制不改變,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4、暴力的民族往往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是因為社會體制病了。需要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