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不在的時候--The Exchange

此生当别生/我不在的時候(台)/替代

6.2 / 328人    94分鐘

導演: 艾朗柯里林
編劇: 艾朗柯里林
演員: Dov Navon Sharon Tal 羅特凱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amouse

2011-09-20 14:53:04

意外歸來


「我喜歡一回家,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自己和別人的理想打拼。」每每在抗震救災時期催人淚下響起的勵志歌曲,總向人們描述著一種簡單的小幸福。雖然三點一線,但足以體現濃濃深情。

人,既安享於流水線般的習慣,又總壓抑不住好奇的渴望越界的內心。家庭、交通、上班,努力維繫著三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卻總不能避免某些時候在某一頭拋下的一個失控砝碼,比如,意外歸來?

列賓的著名油畫《意外歸來》裡,是一個離家多年的父親突然出現在已然陌生甚至成員結構發生變化的家庭中,各種錯愕的表情清楚的寫在畫中人物的臉上;而以色列電影《替代》中的意外歸來,則是一個地鐵般準點的上班教授某次因忘帶文件在午休時分的回家。導演在一開頭,就為作為大學物理教授的主人公奧戴德營造著可供後續變化進行比對的日常生活場景:準點起床吃早餐、陸續離開公寓的私家車、下樓坐公交去學校、課堂上每學年都重複一遍的算法公式、午休時在教研室的幾聲嬉笑、下班回家後電梯間外的同樣臉孔、吃飯看電視上床做愛睡覺。有著妻子微笑的臉龐,有著為夢想打拼的男耕女織小幸福。午後回家拿文件像一粒沙子丟入真空狀態下的這個平衡日常,清晨擁擠的公交車就只有一個乘客、小區裡的停車場空空蕩蕩、電梯間前沒有別人,還有終於激起奧戴德內心漣漪和隨後蝴蝶效應的家居靜物畫:桌上的花瓶在正午最強烈的陽光下盛放、屋塵在丁達爾現象的光斑里跳舞、學習了一上午的愛妻在景深處的臥室小憩。這番尋常不過的景像,卻徹底凝住了主人公的注意力,原來他本該是一個對細節極其敏感的生活藝術家,桌上滾動下的一顆小石塊都可以讓他澎湃。

於是我們這位最講求線性時序的超理性物理教授,開始以一個文青的姿態重新介入生活發現生活,再說,物理學家往往也就是最能通曉世界氣象的詩人哲學家。他找到不去上課的藉口,開始在這死氣沉沉的建築里轉悠——奧戴德妻子的身份,也是一位極其講究生活工整的建築師。接著碰上了略微激盪起他那些許反社會人格一面的鄰居約爾夫,從一個好奇的生活細節觀察者,成為一個表演非我狀態的興奮演員。兩個逃避日常的老男人,在車去室空的停車場躺下曬太陽,在樓道里玩起敲門就拋開的孩童遊戲,甚至對著確定主人和狗都不在的屋子怒吼平日說不出的下流句子。

導演艾倫•科勒林,其實是那種非得通過臉譜化角色和風格化造型,才能帶出獨特趣味的作者,在前作《樂隊造訪》中,就有著一夥各個古怪的埃及警察樂隊,尤其是那個總以為自己是貓王的帥警官,背景設置本身就具文化衝突的張力,加上西部片式的小鎮和角色音樂家身份,不產生樂趣都難。可到了這部新作《替代》裡,角色的異樣就只能設置在板著臉的物理教授身上,導演在建築空間裡表達能激盪內心體驗的細節處理能力,顯然不夠自信(這方面最牛逼的當屬西班牙導演維克多.艾里斯),於是得加諸過多脫離常人行為邏輯的場景,在情緒鋪墊不足的時候,就將一個規矩的教授變為一個反社會的傢伙。

畢竟這不是煽動為獨立自我進行革命的cult片,兩個樓道裡的歷險者沒有帶動所有鄰居一道砸電視燒傢俱。導演或許也覺察到這樣的性格變化過於荒謬,於是讓教授的妻子也始終安於寧靜的微笑日常,在接近尾聲的地方,將影片視角從觀察和表演生活的教授,調整為好奇丈夫怎麼像瘋了一樣的妻子。

於是,奧戴德不過還是一大堆準點奔波的生活列車中,暫時除了故障的那部,在公寓般生存的人生長河裡,激不起一絲漣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