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亥革命--Xin Hai Ge Ming

辛亥革命/1911

5.7 / 6,527人    121分鐘 (DVD)

導演: 成龍 張黎
編劇: 王興東
演員: 趙文瑄 成龍 李冰冰 孫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賴漢

2011-09-24 22:27:46

《辛亥革命》:華彩者,孫淳也!


先說幾句張黎。
如果要在中國的電視劇導演中找到一個我最喜歡甚至是唯一喜歡的,那無疑就是張黎。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拍出了《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這樣讓我百看不厭的作品,縱然之後他的「招安」之作《人間正道是滄桑》,也是看得我數度熱血沸騰。張黎為中國的電視劇樹立了一個其他電視劇導演難以企及的高度,就是因為他,使我覺得中國螢屏上的連續劇盡皆糟粕。
這是我期待《辛亥革命》的理由之一。
接著就說說孫淳。
《走向共和》之前,中國螢屏(螢幕)之上沒有袁世凱,《走向共和》之後,中國螢屏(螢幕)之上只有一個袁世凱,那就是孫淳的袁世凱。《走向共和》若無孫淳的袁世凱,魅力立減三分,也因為《走向共和》,孫淳也成了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日後我之所以觀看《人間正道是滄桑》,一為張黎,二為孫淳。
這就是我期待《辛亥革命》的理由之二。
僅此兩點,沒有之三。
可以說,若沒有此二人,一部以辛亥革命為題材的影片是不一定會有讓我掏錢的理由。今年辛亥百年,其敏感不亞於60大慶和90壽慶,因此可以想像的是,《辛亥革命》的過審必然艱辛,更何況,這部影片的導演還是個有案底的。鑒於當下中國,有著在螢幕上美化歷史的傳統,在看到《辛亥革命》之前,我很擔心,這會成為又一部大型獻禮片。適逢之前不久在部落格上看到坊間傳聞,說導演版《辛亥革命》和公映版《辛亥革命》幾乎是兩部電影,一貫善於惡意揣測有關部門的我,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逐漸對這部影片所承載的歷史元素失去了興趣。而當看到電影成品之時,我不由得不相信那所謂的坊間傳聞,也不得不繼續懷著惡意揣測有關部門。
儘管我喜歡張黎,但我仍然覺得,在電影院裡看到的這部《辛亥革命》實在難堪佳作。
在近兩個小時的片長里,這部電影子乎一步一個腳印,印證著我對劇情的猜想。《辛亥革命》在以幻燈片的形式,快速地將我們廟堂願意告訴我們的「辛亥」,也是我們熟悉的「辛亥」一一展現。因此,我們在膠片中,理所當然地看到了毫無私心的孫文、野心膨脹的袁世凱、英勇的烈士、狡猾的洋人以及無能的朝廷眾官——這些一部以廟堂意願的主旋律方式來表現「辛亥革命」電影的元素,一個都沒少,而且都在恰當的時刻用恰當地出現。可以說,除了黎元洪被強拉下水的那個橋段讓我頗有點意外之外,其他和歷史有關的橋段,大多都在我的意料之內——平淡而無驚喜。
所以在我看來,《辛亥革命》的劇情是平庸的——這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革命電影所應該有的劇本。倘若你希望在《辛亥革命》中感受到如《走向共和》般的思考,那無疑是失望的,從目前的電影來看,或許同樣有思考,只是已經被剪刀剪得支離破碎。因此我寧可相信,《辛亥革命》中的所謂思考,是廟堂的思考,而不是張黎的思考。
缺乏足夠尖銳的視角,讓《辛亥革命》這部用正序講述故事的影片就像一個流水帳。正如我前文所說那樣,這部影片的情節遞進方式是幻燈片式的。誠然,這段龐大的歷史確實無法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說清楚,更何況,戰爭戲以及情感戲這兩大賣點又佔據了一定的片長,留給「歷史」的膠片並不長,因此涉及到孫文、黃興、袁世凱等主角的劇情是邊刪邊說,和主人公無關但可能有用的劇情則能不說就不說。這直接後果就是,影片中各段劇情的銜接方式居然採用了我最不喜歡字幕介紹方式,相同的手法曾在《山楂樹之戀》和《建國大業》中出現,而《辛亥革命》比前二者顯得負責任的地方在於,張黎還是為字幕所介紹的劇情配備了幾個簡單的鏡頭。而在片末,更是出現了我所預料的字幕,這和內地版《走向共和》的末集片尾的滾動字幕,一樣讓人覺得如此地格格不入——正可謂,片頭字幕抖一抖抖出了電影,片中字幕走一走走出了劇情,片尾字幕吼一吼吼出了關鍵。
如果說《辛亥革命》算是《走向共和》的電影版,那無疑也是閹割閹割再閹割後的。如果看過《走向共和》,那看完《辛亥革命》之後難免會開始懷念,因為前者中的角色都是人,而在《辛亥革命》中又逐漸變成了神。影片的末尾,同完整版《走向共和》一樣,用一段孫文的演講來結束影片,只是這段長長的台詞,卻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震撼。
高大全的主角,選擇性跳躍的劇情,讓這部其片長本無力承載這段歷史的影片,竟讓我覺得有點漫長,而促使我看下去的,正是演員的精彩表演。而同影片中革命方那充滿主旋律氣場的表演相比,袁世凱以及清廷官僚這些所謂反面角色的戲,成了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當孫淳扮演的袁世凱出場之後,《辛亥革命》就幾乎成了戲骨們的狂歡。張黎的《辛亥革命》多少讓我有點失望,而孫淳則完全達出了我的預期,遺憾影片並沒有給袁世凱這個梟雄更多的片長以及更多的刻畫,我明白,這是廟堂使然,審核使然。儘管束縛重重,孫淳依然是《辛亥革命》中最具光彩的一個演員,孫淳的袁世凱所迸發出的氣場,是無論往趙文瑄和成龍身上打上多少的燈光,給了他們多少極具氣勢的姿勢和鏡頭都無法達到的。有意思的是,這部革命黨盡皆挺胸昂首的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孫淳跪在殿內的戲,他和陳沖的對戲,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可以反覆觀摩的橋段。確實如有人所說那樣,《辛亥革命》只要看孫淳的表演,就值回票價,而對我而言,則更為極端——《辛亥革命》中只有孫淳,倘若無他,此片充其量只是平庸之作。
本文最後糾正一個網路上一個流傳並不太廣的揣測。預告片中有個成龍抱著馬克辛衝鋒的鏡頭,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質疑,說《辛亥革命》亂來,把馬克辛當衝鋒鎗了。在此我要為張黎說句公道話,《辛亥革命》的「硬件」還是相當過硬的,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是不會在大膠片上留下任何破壞美感的瑕疵,因此《辛亥革命》的服裝道具佈景等元素不可謂不精緻,而戰爭場面更是達到了國產電影的一流水準,因此他不會在馬克辛這樣著名的重機槍身上犯下低級錯誤。看過電影的都知道,此處成龍抱著馬克辛衝鋒不假,但他沒把這樣的重機槍當衝鋒鎗用,而是抱著他衝到下一個戰壕,然後重新架起掃射,片中還特意點到了馬克辛發熱量大的特點,解決的方法就是對著槍管撒尿。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