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ero

2011-09-26 09:07:00

讀《鋼的琴》後有感


    似乎對於南方的同學,下崗這個詞顯得比較陌生,而對於生活在北方,重工業地區的北方人來說,下崗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詞,我們這一輩的父母,經過文革,經過下鄉,能耽誤的都耽誤的差不多了,他們唯一能夠用有的就是在國有企業有份安定的工作,在相對安定的日子裡能夠悄聲炊煙。然而伴隨著國有企業改制,大規模工廠倒閉,大批工人下崗,只會擺弄工具機,擰螺絲的工人,一下被踢入到工廠圍牆外的社會,這批中年人顯得比綴學的孩子更加無奈傷心。當時的我們只在孩童時的記憶里才模糊的記得當年那個時代的小浮躁, 口耳相傳的關乎下崗的辭藻伴隨著劉歡的」看世界,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一遍又一遍的在模糊中迴響的更加模糊~

       似乎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所謂80後和90後能夠討論的問題了,我們在面對著自己的這個時代該面對的問題,似乎對於類似這樣的小文藝片子已經厭棄的不值得一提。一個二十年左右,而真正的思考不過十年的小腦袋又怎麼會去關心父輩的問題。所謂的關心在這個鬧劇聲聲一片片的大環境下的二十一世紀,都會莫名的成為所有人眼裡的小裝逼。但是裝逼著也觸動著心裡的那根年代久遠的父輩影響下的童年時的弦,弦音取名做鋼的琴。

    成本的限制,攝影的機位是那樣的少得可憐,導致了多人物出現的場景都成了一字排開的單鏡頭2d畫面,但是這樣的效果反而成了一幅幅精選的2維平面構成畫面下的小小會動的油畫,你可以看到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也可以看到最後的晚餐般的凝重場景。是任何3d變形金剛3和阿凡達所不能營造的厚重感。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近四十的老男人在ktv里群唱《懷念戰友》時的情景,開始的搞笑營造,伴著情節的深入、人們的合唱,已經不知道笑點在哪裡了,只是在想著,一群真正意義的老男人,已經被社會淘汰的一群人在時代和生命的底層里做著怎樣的回味和豪情去吹響過把二十幾歲時一把癮的戰鬥號角。而我們的一群人在同樣的ktv里擁有的只是宣洩,和不知何處的莫名愁苦,而後青春不知怎樣的也就這麼過去了。

    概括一下電影就是伴著苦哈哈的哥幾個喝一頓大酒,遙望一下當年的意氣風發和志得意滿(鋼琴),然後回家睡個舒坦的囫圇覺,第二天起來各自繼續面對糟爛的生活(鋼琴沒有給桂林帶來女兒)……我們其實也在重複著這樣的故事,我們沒有上山下鄉,沒有文化革命,只是在目前所能看到的苦逼中一點點的墨跡自己的生活。只是害怕當我們被淘汰的那個年月到來的時候,我們的意氣風發該是如何呈現在幾個苦哈哈的哥們的酒桌上。

     電影只是導演和演員等一群人的小故事,沒有過度的褒貶,沒有熱血,沒有勵志,沒有譏諷,只是平鋪直敘的一群中年老人的故事。覺得有意思的讓我想到的以前在記憶里已經模糊的東西,那時候因為年小不懂,現在了因為年長了其實也不懂。不要傻兮兮的文藝的問父母那時候是怎麼過來把自己帶大的,其實我想他們可能也說不出來什麼,只是莫名其妙的生活就這麼過來了,不好也不壞。

    現在的小電影在極力的挖掘關乎愛情和友情,或者80、90後所還記得的一些東西,然後故事的終點要嘛是矯情的狂瀉發情一番,要嘛就是鎖定在現在的這個時代我們為什麼變得不快樂,迷亂的爛想著回到過去小時候之類的話語,然後就完了。撇開一大堆問題不談也談不出什麼,就是多了一堆傷感和懷舊的繼續不知道怎麼過的要死要活。還有動不動的就是憤青般的想著自己的車房戀人價值觀和這社會的動盪不安,其實不也這麼2012了嗎。我們的童年不僅僅是有著彈珠和小夥伴,還有快樂,更多的其實是那時的父輩用青春為我們創造的大大環境。

    電影只是在默默的陳述故事,觀者只是在默默的搜尋故事裡的喜樂悲歡,所謂的評論其實也就是對一件事情觸動的壓抑不住的言表,而後一切如故。

    最後女兒用鋼的琴問桂林彈個什麼樣的曲子呢?桂林說:越簡單越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