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走出院子的母雞--Leafie, a Hen Into the Wild

鸡妈鸭仔/走出院子的母鸡/叶芽,走出院子的母鸡

7.2 / 825人    93分鐘

導演: 吳成允
演員: 文素利 俞承浩 崔岷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keen葉小凱

2011-09-30 04:53:42

《雞媽鴨仔》:夢想與生命的讚歌


文/葉小凱

在看完《雞媽鴨仔》之後我才明白這部動畫片為什麼會打破韓國多項票房紀錄,並一舉成為韓國動畫史上最賣座的動畫片。因為這不是一部普通懲惡揚善的兒童動畫片,影片將動物擬人化,看似講動物,要說的當然還是人性,但又從人性出發更為深入的揭示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與優勝略汰,最後又回歸到人性,一種更高尚的人性——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影片改編自韓國的暢銷童話《走出院子的母雞》,一個勵志的童話故事,通過一隻叫「葉芽」的母雞的經歷講述了自由、夢想、愛與被愛、生命與責任等主題,這種以小博大承載方式很容易拉近讀者與角色之間的距離,誰都有夢想,可夢想應該如何實現,書中的動物們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電影版的《雞媽鴨仔》在主題上基本遵循於原作,並通過清新細膩的手繪畫風還原了小說中的細膩簡潔的語言,而雞、鴨、黃鼠狼、水獺等動物也被刻畫的異常生動,孩子們看到的是動物,而大人們看到的卻肯定是人,無論是雞舍還是院子中的雞鴨狗、又或是沼澤地中的生物以及野鴨群,無一不是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寫照。觀眾們一面看著這群動物角色們在那些如詩如畫的藍天、綠水、叢林、沼澤中上演自然界中殘酷的物競天擇的生死故事,怎能不感慨萬千。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是不可能去思考從道德倫理的人性論角度去探索人性在倫理選擇的複雜性和人性的理想與美的追求這樣複雜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看一部電影,有漂亮的畫面、好笑的對話、個性分明或者可愛或者可恨的角色,並且又包含一些淺顯的道理那也就足夠了,再深層次的問題則是留給大人們慢慢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去明白。《雞媽鴨仔》成功之處就是把表面與深層結合的非常好,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育程度的觀眾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深或淺,各取所需從不同角度去感受。

最後雞媽讓母黃鼠狼吃掉自己以便有奶水去為小黃鼠狼的舉動同樣不僅僅是她對自然界生物鏈的弱肉強食的承認,也是一種中國儒家思想的體現,正如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雞媽的犧牲正是一種大仁大義的行為,所以影片最後結尾的色調並不是絕對的淒涼,反而以開闊的鏡頭和明朗的音樂去歌頌這種生命的昇華,也正是這樣的故事才能更深刻的打動人的內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