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qwei712

2011-10-04 04:53:18

天空中揮之不去的那一抹灰色——評《鋼的琴》


看了看電腦螢幕下方的時間——凌晨1點30分,這才意識到已經是深夜了,但是那些聽著有些過時的俄羅斯歌曲、破舊的廠房和灰濛濛的天空的畫面依然在我腦海中打轉,揮之不去。有些無奈,也有些小興奮。平日裡,雖然睡得也很遲,但整個人的狀態都是一種由興奮漸漸的地向平靜過渡,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今天,卻有些反常,先是平靜,然後是現在的小亢奮。我明白其中的原因,一部名叫《鋼的琴》的影片。我也清楚的知道,身體的亢奮是在提醒我,需要寫點什麼。

說實話,起初並沒有太在意張猛導演的這部《鋼的琴》。畢竟在今天這樣一個講求電影營銷和宣傳的時代,我們關注的是投資、明星和票房。這樣的一位不知名的電影導演、沒有宏大場景和炫目特技,甚至沒有明星緋聞造勢和並不能挑起我們觀看慾望的片名的電影很難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但是,這樣一部影片還是擠進了我的視線,甚至讓我觀看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思考其他的事情。

一般來說,一部影片如果並不是刻意追求票房,他往往會浸染創作者對於人生、時代更多思考。所以,分析這樣的影片我們往往也是從把握所謂的抽象主題開始的。所以,習慣性的從描述情節開始,通過對情節和人物設置等的連續抽象進而達到主題概括層面是一個基本分析範式。而這一次,我卻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在影片的那些場景和色彩基調上面。影片中天空中一成不變的灰色、冬天才能看到的那些枯黃的樹木、已經漸漸遠離人們視線的那些破舊工廠廠房和廠房裡生鏽的機器和最終被炸掉的煙囪。用「凋敝」「落敗」、「垂死」和「毫無生氣」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想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對這些場景有所感觸的,而我看到時卻是熱淚盈眶。

我承認,我是真的被打動了。那分明是一幅我曾經生活的城市的景像。她曾經也是一座繁榮一時的工業城市。記得那時工廠四處林立,煙囪中總是冒著滾滾濃煙,天空也總是灰濛濛的,家裡玻璃上總是有擦不乾淨的灰塵。只是現在,就像影片中所呈現的那樣,天空依然是灰濛濛的,大量的廠房被閒置,機器上銹跡斑斑,矗立的煙囪每天都面臨著被銷毀的命運,很少能夠再看到那種壯觀的工人熱火朝天生產的場景。的確,當我們朝著富強、文明、現代的社會高歌前行的時候,這種凋敝的存在是有煞風景的,但是它卻是真實存在的。導演張猛能毫不迴避的正視它,並將它真實的呈現在大螢幕上,在我看來,顯然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某些表達的。

與其是像很多影評人所說的,這種表達是對一段歷史記憶的緬懷,不如說這是對當下中國現狀的一種個體反思。就在不遠的二三十年以前,那些今天看來「毫無生氣」的工廠和環境污染源的黑煙代表著一種現代化的工業文明和國家的欣欣向榮。而轉念之間,這一切全都被歷史所拋棄。隨之被歷史拋棄的還有那些製造「鋼的琴」的「陳桂林」們。「陳桂林」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抽象名稱「工人」。工人也曾經一度主流意識形態稱為新中國工業的締造者,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倡導下,工人的稱號是無限光榮的。在當時,這種抽象集合名詞「工人」是可以讓每一個具像個體感受到實際利益的。而到了今天,抽象「工人」在今天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中仍然是不容玷污的,但是具像個體的「工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國家的經濟轉軌過程中,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中的「陣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詞語,映射在每一個工人身上的是個體生命軌跡的徹底扭轉。他們再也無法感受到國家主人公和締造者的榮耀。看著那些曾經帶著他們無限榮耀的煙囪再也無法冒出濃煙,「有尊嚴的活著」成為了他們存活唯一追求。於是,影片的情節設置在這裡衍生出來。

不想過多的去複述情節,不是因為情節複雜,而是因為它太過簡單。因為女兒的一個不算奢求的要求,一樁簡單的離婚案變得不那麼簡單。影片就此上演了一出與今天我們這個物質充裕社會顯得有些背離的一幕:在破敗的廠房裡,一群陳桂林們用他們在工業時代練就的一身技術將一堆廢舊鋼材硬生生的變成了一架鋼琴。而結果,卻是早已註定。一架凝結汗水和智慧的「鋼的琴」留不住女兒,更留不住時代前行的腳步。其實,就在不遠的二三十年前,在今天這種看似有些不能理解的行為還被看作是「自力更生」,陳桂林們也有可能成為廠裡的技術能手。而今天,卻只能是一種被闡釋為「黑色幽默」。影片中最具儀式感的一幕是一堆被「下崗」的工人站在落敗廠房空地上,四種雜草叢生,而他們的目光則匯聚在那座即將被炸毀的煙囪上。隨著一聲爆破聲,一個工業時代就這麼結束了。而他們那種可預見的並不可能有太大變化的命運還將繼續……

我們沒有指責作為國家意志的歷史決策,因為從宏大的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決策是對的,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我們更沒有權力去指責陳桂林們的無能。作為被歷史所裹挾的一個普通人,他既無力也無法去操控歷史的進程,甚至他連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無法留住。那我們就不得不去問一問:那些被承諾的幸福與富有在哪裡?

影片結束了,但是我卻無法從容淡定的從影片中抽身而出。就像每年春節回家,總是試圖去搜尋曾經在童年中記憶的場景一卻總是落空一樣,我也試圖去找尋答案,但我知道我永遠也找不出答案,更給不出解決的方案。這一生也許是幸福的,也許是痛苦的。那當幸福來臨時,就開心一點,當痛苦不期而至時,舔舐傷口未嘗不是一種人生。也許這就是命運吧,有些悲觀,也有些無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