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sten-22

2011-10-05 08:23:07


「你買斷了嗎?」「給了兩萬五,沒辦法,我工齡短。」「還是全民好啊,不像我們大集體。」這是在90末、2000年初,在大人們當中聽到最多的話。

老媽也是下崗浪潮中的一個,當時她就是影片中淑嫻的髮型。但老媽衝著老爸在廠裡的關係,還能幹點兒臨時工。後來,老媽也在菜市場上炸過肉丸子,一個月掙的是廠裡的3倍。而也就掙了兩個月,因為身體原因,老媽就收手了。後來,機緣巧合學了中醫,她師父給開個幾百塊幫工錢。我也給老媽聯繫過,還去了瀋陽醫科大學習了個把月,順利畢業。現在也就是給親戚朋友扎扎針灸,熬熬中藥,領著養老金,過著瀟灑的退休生活。這就是我老媽的再就業故事。其實,還真不算就上業。也就是到處打零工,維持生計。

當時,我搞不懂為什麼姥姥總在罵鄧小平爺爺,他不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嗎?當家中的一個個親屬相繼下崗時,我才意識到,我們這個光榮的工人階級大家庭在「三年搞活國有企業」的政策中崩塌了。只有工廠改制了的老爸和國有電力的老舅幸運的沒有被下崗大潮衝下浪來。

陳桂林還算是個文藝60後,他不像那些在自己的流水車間上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產業工人」的普通工人,他還會些特長有些文化,所以他搞了個小樂隊。很明顯,這是個人緣不錯、有組織能力、有創造力的中年東北老爺們。像陳桂林這種家庭情況的,在當時也是很多,這屬於下崗浪潮的附屬品——鐵飯碗的破碎導致很多家庭也隨之破裂了,正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搭夥過」也成了當時離異男女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沒有,我不是來寫評論的,我只是來梳理下兒時的記憶。因為那段記憶太深刻了,我還能記得老媽剛下崗那段,三口人喝菠菜湯吃烙餅的情形。

另外,影片中對東北人性格的表現實在是太貼切了:東北老爺們如果愛老婆,他確實怕老婆,你看看屠戶大劉;東北老爺們中也確實有很多嘴碎的、成天跟老娘們打麻將還耍賴的,可真到了節骨眼兒上,他操傢伙真上,你看看胖頭;東北流氓大哥他講究,朋友一句話,他給你盡心盡力,善始善終,你看看季哥;東北老爺們之間經常幹仗,但話說開了、事擺明了,他不小肚雞腸,你看看王抗美;東北女人更沒的說,什麼場合都hold住,從不扭扭捏捏,你看看淑嫻。。總之,陳桂林這幫原來一個車間的哥們兒真特麼講究。

好了,記憶梳理好了。可現實已經不是那個樣子了,當年的那些身邊的下崗的叔叔阿姨們有人致富了,有的外出勞務了都混上綠卡了,有的可能還在打零工,甚至有的不負壓力跳樓了,更多的還是退休了。。廠房被鏟車蕩平了,煙囪被定向爆破了,家屬區的地也被開發商買走了。。一切都變了,那個作為工人引以自豪的時代一去不返。。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