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30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沐瓏秋刀

2011-10-05 09:05:40

一場以40條生命為祭品的成人禮


對《大逃殺》早有耳聞,卻一直以為那是北野武的作品,畢竟北野武的大名如雷貫耳,多年之後才知道其實導演是深作欣二,而看完此片,更是被深深震撼。表面上這是一個關於一群中學生自相殘殺的充滿血腥與暴力的故事,但事實上,其中所折射出的對人性的拷問和對體制的探討意味深遠,這個70多歲的老人著實令人驚嘆。
如果要對世界上喜歡挑戰人性極限的民族做個盤點,那麼相信日本人必能在前三名佔有一席。《大逃殺》就是這樣,想像一個極端的背景和變態的規則,參與的所有人必須忍受生命的威脅和心理的煎熬做困獸之鬥,誰也不能保證下一秒還活著,逃出生天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奢望。錄像中介紹規則的女人說話的語氣越歡快可愛就越令人毛骨悚然,而一旦親歷生死邊緣的掙扎徘徊,血淋淋的現實遠比想像的更恐怖、更殘酷,做決定遠比想像的更猶豫、更艱難。很多時候,人只有被逼到進退維谷才會有所反思,什麼是最害怕失去與摧毀的,什麼是最值得捍衛與爭取的,什麼是最想要珍惜與守護的,答案未必就是自己一廂情願以為的那樣。於是我們看到各人的反應大相逕庭,幾乎涵蓋了各種行為發生的可能,真實得令人不敢正視。
小川櫻,很少人提到的一個女生,卻是我欣賞的第一個人。將包砸向北野,什麼武器都不拿扭頭就走,前一秒還在笑她傻的我,後一秒卻覺得她實在又跩又酷。無法接受被剝奪人權,拒絕被規則玩弄於股掌之中,也無法看著同學們自相殘殺,於是毅然決然的履行了最後的生命自主權,那是何等的骨氣,何等的倔強勇敢!不是不想活,只是不想如大人引導和逼迫的那樣活,自殺何嘗不是對BR法的反抗和控訴?「沒有人能幫得了我們」,想法很悲觀,卻顯露出她敏銳的洞察力,正因為清醒的看透人性本質,才能如此淡定從容的赴死吧。反觀用廣播號召大家聯合起來想辦法的兩個女生,為她們的天真與愚蠢付出了無可挽回的慘重代價,又是何等的可悲可嘆。
更多的人帶著對生命的留戀和對死亡的恐懼參與遊戲,用各自的方式頑隅抵抗著,維繫一線生機。
最讓人惋惜的是三村他們,不僅發現了項圈能竊聽的秘密,還利用聰明才智積極尋找破解規則之法,並制定了全盤計劃,思路清晰,行動迅速,充分體現了團結協作精神,最終製造了大量炸藥,破壞了中央電腦系統。然而,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他們卻輸在了有限的戰鬥力,最後三村引爆整車的炸藥,死得壯烈而令人欽佩。
想到結盟的不止他們三個,真正能做到同心協力的卻少得可憐,取而代之的則是寒心的背叛和友誼的變質。有人口口聲聲說著「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卻為了搶奪救生圈而雙雙殞命;有人以好朋友的姿態相互照顧和依賴,卻從未放下戒心,晚上保持警惕甚至不睡覺,武器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表面上一片祥和的氣氛掩飾不住一觸即發的緊張。越是壓抑恐懼,恐懼就如氣球般越吹越大,總有到達極限的時候,抑或是另一番情景,即極限尚未到達,卻因為撞上尖銳物而爆破。於是,一個意外的突發事件就立即引起內訌,令信念崩塌,此前所有的努力瞬間灰飛煙滅,而始作俑者在沉寂之後也不堪心理負荷選擇了自殺。所謂的朋友反目成仇,所謂的友情不堪一擊,衝動不是藉口,自私與猜忌才是罪魁禍首。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報復還是誤會,計劃之中還是意料之外,在既定的遊戲規則下,殺人的性質已沒有太大差別。目的無非是保護自己或他人,結果無非是殺人或被殺,不同的只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故事,就像相馬光子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就拿光子來說好了。小時候的遭遇使她深信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唯有靠自己才能走出一片天,所以總是游離於人群,孤獨自處。因而在了解了遊戲規則後,她立刻就覺悟到必須順應規則,確立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戰鬥狀態,並全力以赴。將所謂「危機」理解為機會險中求,果斷奉行「先下手為強」的策略,做好隨時殺人的準備,聰明的她總是化身捕食螳螂的黃雀,同時又臨危不亂,擅於利用偽裝、示弱和美色騙取信任,降低對方的防備心,逮住機會便一舉反撲,乾脆俐落的將對方完結。與此同時,如果無人可殺而確定處於安全狀態時,她竟可以晚上與屍體同睡一屋、白天洗頭化妝,著實令人咋舌。她是適者生存的典型,更是一名具有頑強的戰鬥力、意志力和生命力的鬥士,若不是桐山因為防彈衣的保護有恃無恐,二人的對抗結果還是未知之數。
除了光子,最有競爭力的女生當屬千草貴子,但二人的行事作風迥然不同。光子積極主動,將對方當做獵物,貴子則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光子陰險狡詐耍心機,貴子則正大光明的決鬥。她身上有一種公主氣質,清高、傲慢、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下仍鎮定的練習跑步,叫人佩服不已。為捍衛尊嚴和生命化身涼麵殺手,冷靜堅決,刀刀致命,毫不手軟,而面對喜歡的人時,又變回了那個溫柔浪漫、略帶羞澀的平凡女孩,鮮明的反差無不令人感受到她鋒芒畢露的個性魅力。
更多的女生都以不出意料的方式殺或被殺。那個叫琴彈的女孩,有人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好,一個人躲起來,整日提心弔膽,張惶失措,或許也在期待著奇蹟發生,有人來告訴她一切都是一場夢,或是在危險的時候突然降臨救她,然而,當弘樹真的前來保護她時,她卻在驚恐之下射殺了他。「為什麼?」「因為你很可愛。」這個平凡的女孩應該是帶有點小自卑吧,尤其在貴子身邊,被注目的永遠不是自己,所以不敢相信很少跟她說話的弘樹居然喜歡的不是貴子而是自己。沒有開槍該多好,就算最後還是免不了被光子殺死,至少嘗到了被喜歡的喜悅滋味,可以不帶一絲遺憾和悔恨地離開這個世界。性格決定命運,於她正是如此。
而弘樹,不得不說,有著極致浪漫主義和愛情至上價值觀的他是一個少見的異類。離開了一個個相對安全的佔據地,放棄了一個個活下去可能性更大的機會,只為尋找心愛的女孩,以渺小的力量保護她,與她一起度過最後的時光。如此的勇敢無私卻換來心上人的子彈,臨死前還心繫她的安全,叫她快逃走,令人唏噓不已。
是啊,愛情,越是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越能看清它的本來面目。三年前的最後時刻,慶子為求自保向川田開槍,如果真是如此,川田倒是能活得心安理得,然而,「謝謝你」三個字卻如千鈞之重壓得他喘不過起來。正所謂當局者迷,為了解開這個疑團,川田三年磨一劍,破解了項圈的秘密,學會了急救、下廚、開船,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再一次回到戰場,直到北野用水槍逼得秋也開槍才恍然大悟:慶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啊!兩個人不能同活的情況下,慶子選擇了犧牲自己,成全川田,而為了不讓川田背負愧疚,利用了他自衛的本能反應,心甘情願也心滿意足的死在了他手上。慶子臨死前,千言萬語凝結成一句「謝謝你」,那是對川田在遊戲過程中照顧她、保護她、始終沒有背棄二人感情的感謝,更是對他完成自己最後心願的欣慰啊。最終川田還是沒能熬過去,但他得到了答案,可以瞑目了,只是留給觀眾無限的扼腕與痛惜卻深遠綿長。
說到川田,就自然想到另一個自願參加遊戲的人——桐山,毋庸置疑,男生之中當以他倆最厲害。雖然影片並未對桐山的背景作任何介紹,無從知曉他參加遊戲的真正原因,卻可以從一些細節上略窺一二。比如他殺廣播女生時,故意將喇叭靠近女生,令她的恐懼和痛苦的呻吟聲傳遍山頭,可見他十分享受殺人的興奮、快感與成就感,就像川田說的,他極有可能純粹是為了追求刺激而參加,獵殺就是他的樂趣所在。無論是出於對平淡無味的生活的厭倦也好,因憎惡、仇視社會而泄憤也罷,像桐山這種有諸如殺戮之類的狂熱愛好的暴力男,即便不參加遊戲也必定會成為一個危險分子。試想,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連自己的生命都視如兒戲,那麼還有什麼能阻擋他作惡的腳步?
最後不得不提我們的男女主人公,最令人疑惑的就是他倆了,憑什麼他們能活下來?七原秋也是收穫最多女生表白的男生,可他到底哪裡出眾呢,是因為帥還是成績好?事實上,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更多的時候他所展現出來的是糾結於憤怒、痛苦、悲傷之中的徬徨無措,唯一的決定和信念就是代替國信保護典子,也可以說這就是他活下去的動力,但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已。典子的柔弱與善良大概是最能激起男生保護欲的特質吧,但在遊戲中卻是致命的弱勢,於是她始終如一隻膽顫心驚、瑟瑟發抖的小白兔可憐巴巴的躲在秋也和川田身後什麼也不做,甚至沒有因為自衛或救人而傷過任何一個人,頭頂聖母的光環,不僅有兩個王子保護,就連惡魔也為她出面,也難怪光子嫉妒她了。理論上說,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下,最有可能脫穎而出的勝者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像光子這樣有強烈求生欲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另一種就是像桐山一樣無所畏懼的行屍走肉,想必也只有內心強大的他們才能不帶任何心理負擔地堅強生存。而秋也和典子這兩個弱到爆的傢伙,從頭到尾不是狼狽逃竄,就是被別人救,幸運女神卻一再眷顧,將他們留到了最後,又證明了什麼?智慧、勇氣、鬥志、毅力、戰鬥力、武器裝備,擁有這些都不足以令人存活,運氣才是最不可小覷的重要一環。在塵埃落定之前,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這就是命,不服也不行。
不禁問自己:如果我也是其中之一,會怎麼做?自認一向沒有中獎好運,想成為第二個秋也與典子簡直痴人說夢。那麼,屈服於規則,殺人自保嗎?自問沒那個本事,就算有,也沒那種心理承受能力。畢竟不是殺一隻雞、一條魚,那是活生生的人啊,何況還是熟識的同班同學,不管與對方關係如何,首先下不了手,就算真殺了人,罪惡感的折磨也足以令我生不如死。那麼,難道坐以待斃?既然已經死路一條,與其恐懼不安地度過最多三天,還不如鼓起勇氣自我了斷來得痛快。無法像貴子那樣繼續從前的生活和習慣,也無法像某些男生那樣在死前及時行樂,除非心上人在身旁,給予彼此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若不然,因為軟弱無能而消極逃避,因為恐懼痛苦而放棄掙扎,我就是這樣的人啊。
在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戰場,只能continue或over,而不能pause或restart。如果將這個遊戲看做是一個用於研究處於極端環境下人的心態和行為的實驗,那麼其意義並不在於對人性的善惡追根溯源,相反在於人性的迷失與扭曲,而人性的迷失與扭曲往往是人腦自動啟動了自我防禦機制的結果。當自我防禦機制啟動的時候,正常情況下的理智與情感的通道逐漸縮小乃至關閉,進化的文明思想所具備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或隱匿,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應激反應和求生本能,它們一旦佔據了思想的主導、支配地位,暴露所謂的人性之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當存活成為此時此刻唯一訴求的時候,也就是離死亡最近的時候,當死亡威脅的越來越逼近,前所未有的壓迫感、恐懼感和無助感隨時都會令人崩潰,而人的意志和行為可能在瀕臨崩潰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就算想要撥亂反正也有心無力。或許對於死亡本身,人性之惡更可怕,但在這場遊戲中,每個人都是BR法的受害者,我很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為求自保而動了殺機的人,即便他們將人類醜陋、陰暗的一面呈現得淋漓盡致。
每個人心中都同時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這個遊戲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能輕而易舉的鑽進入心喚醒沉睡中的魔鬼,而原本活躍的天使或被催眠,或在與魔鬼的搏鬥中負傷纍纍甚至陣亡。要達到這個目的,設定帶有強制性條件的規則是必須的,歸納起來有三點:一、限制人身自由,摧毀自由意志。參與者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範圍之內,殺或不殺,要嘛主動選擇,要嘛被迫接受,誰也不能例外,在靈活多變、殘酷無情的陷阱下,退出的唯一途徑就只有死亡。二、賦予合法理而免罪責的殺戮權。不管是剷除平時厭惡的眼中釘還是強暴奚落自己的心上人,都是毫無後顧之憂的,這對於極度自私、崇尚暴力、漠視生命、麻木不仁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保護傘。三、以唯一的生存權作為獎賞來激勵殺戮。一開始,殺人或許是困難的,但數次之後恐怕就會習慣了,甚至還會將殺人變成一種生活常態,隨著掠奪生存權的人越來越少,對生存的渴望就會越來強烈,因而更能不遺餘力的殺人,形成一個惡性競爭的無窮迴圈。
顯然,這樣的遊戲規則與倫理道德規範相悖,因此在倫理道德的範疇內評說學生的行為未免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說什麼「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不合時宜而完全沒有說服力。記得有位哲人曾經說過「自由是道德的起點」,這裡的自由應該包括人身自由和意志自由,誠然,生活在文明社會中的人理應受到道德的約束,但在非文明的環境下,人首先受到的是規則的制約,那麼,仍以道德要求堅守所謂良知的底線就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沒有退路,要嘛拼命,要嘛丟命,若不想死,化身冷血無情的修羅,踩著無數屍體衝出煉獄,不然,伸出脖子迎向鍘刀,但不要指望有人會為這偉大的謙讓而感激涕零,如果連這點覺悟都沒有,就註定只有充當墊腳石的份兒。然而,如待宰羔羊般無法自由掌握自己的命運,同為弱勢群體的學生們並沒有同仇敵愾,同心協力與遊戲制定者和操控者作抗爭,而是自相殘殺,為了爭取一線生機而兵刃相見,這也正是人性弱點的鮮明體現。沒有不需要代價的抗爭,但不是每個人都自願付出代價的,計算成本,權衡得失,若最終必須豁出自己的性命,代價未免太過昂貴。從這點上看,顯然國信之死所起到的殺雞儆猴的作用是絕對震撼而深刻的。
殺戮是殺戮者的通行證,殉道是殉道者的墓誌銘。秋也和典子這兩個看似最弱的人卻活了下來,僅僅用運氣來解釋是無法讓人信服的,但就好比每個人分配到的武器千奇百怪,有諸如機關槍之類威力強大的武器,也有諸如扇子之類荒謬可笑到殺傷力為零的武器,毫無公平可言,奇蹟就是這樣發生了,不管你信不信。不得不承受來外部與內在的重壓,有艱辛,有痛苦,有挫折,有絕望,BR與社會的所謂不同的殘酷卻是如此相似,只不過恐怕沒有比殺戮更直觀、更兇猛、更驚心動魄的殘酷了吧,而殺人遊戲就像是一場以40條生命為祭品的成人禮,沉重而難以遺忘。從這個角度來看,誰也不能預言秋也和典子不會就此蛻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戰士和強者。事實上,就連膽小如鼠的「聖母」典子也特地回家取走了國信劃傷北野的小刀,正表明了她不再像從前那樣柔弱無助、依賴他人並隨時隨地準備進行自衛和鬥爭的決心。
迷失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止前進的腳步,失去生存價值。「跑吧,到哪裡都好,只要全力以赴。」為成為有生存價值的成人,必須堅守互相保護的信念,必須堅持戰鬥,堅強、勇敢、執著的面對未來的任何風浪,堅定不移的一直向前走下去,領悟到這些的他們已然不是從前那兩個單純懦弱、對外面的瘋狂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了。然而,究竟什麼是生存價值?其衡量標準又是什麼?歷經數千年才造就了今天的人類文明,本應對「天生我材必有用」深信不疑而身體力行,但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必須以BR的方式來決定所謂的優勝劣汰,不得不說是一種野蠻而悲哀的退化。片中的成人不敢承認這一點,是因為他們真正不敢面對的其實是蕭條的社會、慘澹的人生和失敗的自己,如秋也的父母,為生活的重壓所累,出走的出走,自殺的自殺,置未成年的兒子於不顧,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和可信度。作為罪魁禍首的成人不但不自我反省,積極尋找人生的出路,從體制上改善社會,並給予下一代良好的教育,反而將責任、過失和懲罰轉嫁給未成年人,孤立他們,擺佈他們,壓榨他們,拋棄他們,BR法的誕生正是成人軟弱無能的充分體現。誠然,立於懸崖邊緣的學生們在看清他人的同時也看清了自己,未嘗不是加速成長的標誌,但他們絕大多數再也沒有機會總結、後悔、自省、改變,再也不可能為實現夢想而奮鬥,無論強弱都不過是成人掌權下的可憐的犧牲品罷了。
在典子的夢中,北野問:「這時候,你覺得大人應該對小孩說些什麼?」影片並未正面回答,但其實答案反覆出現,呼之欲出:「加油!」。無論是對長長衛生紙的三次特寫,還是秋也父親在餐廳對秋也說的話,再加上北野本人在逼典子開槍時所說的話,這句「加油」是成人期望的濃縮,卻又什麼都不是,因為除此之外,他們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教不了。這也正是北野的矛盾所在——殘暴冷漠的背後是孤獨苦澀,愛學生卻被學生整,愛女兒卻被女兒討厭,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他不曾以溫柔體貼的方式去愛、關心和感化他們,只會一味的責罵,最終令自己喪失生活的信心。當學生們為了活命而殊死搏鬥、殺紅了眼的時候,他卻活得不耐煩,多麼諷刺的對比。然而,北野正是以他的死教會了秋也和典子「加油」的真正含義——無論發生什麼事,不要害怕,不要退縮,不要鬆懈,不要放棄,先發制人也好,絕地反擊也罷,一直努力奮鬥和抗爭下去才能生存下去。
這是一場慘烈絕倫的戰鬥,即使狂風大作也吹散不了蔽日的烏雲,即使雨水侵襲也沖刷不去浸染的血腥,而背負逝去的生命重量的倖存者,絕不會輕易被傷害、擊垮、毀滅。然而,不同於前一年勝出的女孩那詭異的笑包含著對成人世界的蔑視與憎恨,秋也和典子雖然被全國通緝,不得不開始逃亡生涯,卻充滿了生的希望,他們攜手從黑夜走進日光,帶著情與信的人性之善奔向未來。就像《羅生門》的那個嬰兒,影片的結尾似是有意訴說同一句話「可以失望,不能絕望」,只是,三段輓歌越是溫暖美好,越是讓人感慨唏噓。
每一個昨天都回味無窮,每一個明天都得來不易,如果人生是一場至死方休的大逃殺,每一個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求生?

PS1:本片所給予人的震撼遠脫離血腥暴力本身,雖然分級為R15,那些不夠真實的血漿和速戰速決的殺人過程卻並未給觀者造成太多的不適感,反而某些橋段純情到令人懷疑轉型成了青春偶像劇,而時不時出現的交響樂又如哀悼般古典而肅穆。而說到演員的表演,印象最深的當屬柴崎幸,從一開始就能感到霸氣外露,陰森猙獰的笑容,虎視眈眈的眼神,殺人時如發狂的野獸般緊咬不放,卻在輓歌中看到一絲愉悅卻轉瞬即逝的微笑,殘忍狡詐是她,孤獨落寞也是她。相比之下,男女主角實在令人提不起興趣,而北野武似乎是太本色太鬆弛了,總有點齣戲的感覺。但唯一必須詬病的還是北野的死,明明中了秋也多槍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卻忽然「死而復生」,噌地從地上爬起來,若無其事的接電話,然後扔掉手機打上一槍,還吃了一塊餅乾這才嚥氣,囧到不行。有人說這是黑色幽默,可我實在無法理解和欣賞,無論從氣氛情境的游離,還是觀眾情緒的跳閘,都可以看做一個敗筆。換做是我,我會這樣安排他的死:他口袋裡的電話突然響了,北野掙紮著接起電話,說了那句同樣的台詞「如果你憎恨人,就要為後果負責」後憤怒的扔掉手機,頭轉向餅乾的方向,盯著餅乾直到斷氣。

PS2:(留下以下問題的個人理解以防忘記)
問:侵入並破壞整個系統的明明是三村,為什麼北野會對川田說「其實破壞系統的是你」?
答:首先要看北野說這句話之前發生的事。北野說要確認一件事,然後拿遙控器對準川田的項圈,此時川田沒有任何驚慌恐懼,說明他早知道項圈不會爆炸,但他應該不知道系統已被三村破壞,所以,只可能是他知道解除項圈的方法。也就是說,川田以前就入侵過系統,獲取了解除項圈的方法。那麼,三村能在短時間內破壞系統,極有可能不是因為他特別牛B,而是川田在那次入侵的同時修改了部份程序,或設置了後門。川田雖然從遊戲中勝出,但他歸根結底是善良的,他除了要替慶子報仇,也想儘可能的救人,所以隱蔽的破壞系統,在不被技術開發人員發現的基礎上,為下一個入侵者打開了方便之門,使更多人活下來成為可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