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澤Heize

2011-10-07 04:51:18

「我舞蹈,因為悲傷」——2011,10月6號觀《皮娜》


「有些情景,無法言傳,只可意會,言語,只是,一個楔子。」
「Dance,Dance,Otherwise we are lost 跳吧,跳吧,否則我們便會迷失」
                                                                           ——Pina Bausch


     一個略帶昏沉的下午看了《皮娜》,這是一部獻給2009年去世的「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鮑什的電影。影片收錄三段

皮娜的舞蹈:《穆勒咖啡館》(1978)、《春之祭》(1975)和《月圓》(2006)。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去描述皮娜的舞蹈,就像其中的舞蹈演員所說:「她授予了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無需言語」。這部包含著行為藝術、舞蹈藝術、戲劇語言、豐富的音樂,記錄了多部皮娜舞台作品的影片,讓我感到的是美麗,這種美包羅萬象,來自於人複雜多變的內心,時間的潛移默化,宇宙萬物,來自於世間無時不刻都在上演的悲喜,一種難以想像的細微的接觸和發現,讓人的精神脫離呆板的肢體變得靈活、狂野。

     演員在房間裡,演員在游泳池邊,演員在馬路,在隧道,演員在地鐵公車裡,演員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個位置舞蹈,生活與舞蹈本來就是一致的。皮娜作品的舞台是多樣化的,她的舞蹈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狹窄的房屋空間或者廣闊的工業廣場。拘束狹窄的空間裡我們跟隨演員的肢體動作變得緊張,瞳孔放大,情緒擴張,在自由平闊的場地視野里,我們游離舞步跳動、跳躍、飛得更高。

     我們表達愛情。我們表達孤獨和絕望。我們表達生存的意識。我們表達熱情。我們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整部影片的精彩絕倫,足以讓人因感染到藝術熱情而熱淚盈眶。每一個舞蹈的畫面我都讚美,我一個動作場景我都熱愛,甚至看皮娜作品部份段落時我竟然哭了。
   
     就像是皮娜自己說的那樣,「我舞蹈,因為我悲傷。」皮娜的作品從視覺進入,強烈衝擊神經系統,會挖掘到人的內心的情感,會落淚也不奇怪了。

     【附1:影片中的對話記錄】

「見到pina,猶如,終於發現了一種我不曾知曉得語言,突然間,她授予我一種

表達自我的方式,無需言語」
「再狂野一點,這是20年來,她給我的唯一的意見」

「皮娜是一個畫家,她不斷向我們提出問題,我們因此變成了顏料,豐富了她的

喻像,例如她會問,「月亮?」我就用動作表達這個詞,這樣,她便能看見並感

覺到它」

「皮娜有一雙極具洞察力的眼睛!沒人用那樣的方式詮釋過我,在她的注視下,

所有的嘗試與偽裝都消失了,她看出了什麼,我很害怕,因為自己還尚未知曉」

「皮娜是個怎樣的人?她是柔與美的結合體,她可以…無止境地去聆聽與觀察,

超越自身所有的極限,我將她想像為一幢房子,巨大的閣樓里滿是寶藏」

「我從沒想過去跳《穆勒咖啡館》,皮娜請我跳她的角色,我一口就答應了,但

我從沒真正地弄懂過它,我希望她能永遠跳下去,她跳的《穆勒咖啡館》,我看

了很多次,我希望能感她之所感,她舞動時,彷彿肚子上有一個洞,猶如從死亡

中重生,如今,當我在台上,我試著去揣摩皮娜,揣摩她的痛苦,她的堅強,以

及她的孤獨」

「有多少次我與皮娜一同跳《穆勒咖啡館》,看著她的秀髮,背影與手臂,就算

閉著眼,我也知道,她能洞察我們!她可以看見一切,縱然閉著雙眼」

「皮娜致力於呈現,舞者最完美的表現,她曾對我說,柔即是剛」

「我剛到伍珀塔爾芭蕾舞團時,遇上了幾件讓我很困惑的事,她淡淡地對我說,

為愛而舞」

「她所有的作品,都有關愛、痛、美、悲以及孤獨」

「在《圓月》中 她要求做一個表示「歡樂」或歡快的動作 這個難題極大地啟發

了我 從我的舞動中 她創作了整個場景」

「有時她會說:「繼續尋找!」就這麼一句,意思是你必須不斷去尋找,縱然不

知從何開始,也不知是否找對了方向」

「對皮娜而言 自然元素非常重要 無論是沙還是土 是石還是水 有時 甚至冰山和岩

石都會出現在舞台上 我們舞蹈時,它們變成了——阻礙,你必須對抗或穿越、或

是翻越它們」

「皮娜的作品可以讓我們悲傷,憤怒,去哭,去笑,去摧毀,一切特質皆能獲得

,好像皮娜被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亦或是,我們彷彿是她的一部份」

「皮娜是個天生的探索者 她的目光穿透了我們的靈魂 她總是問我們一個問題:

我們渴望什麼?而這種渴望又來自何方?」

       【附2:部份作品】

  《片段》Fragmente (1967)
  《在時光的風中》Im Wind der Zeit (1968)
  《在零之後》Nachnull (1970)
  《舞者的活動》Aktionen für Tänzer (1971)
  《唐豪賽─酒神節》Tannhäuser (1972)
  《搖籃曲》Wiegenlied (1972)
  《費里茲》Fritz (1974)
  《伊菲珍妮亞在陶里斯》 Iphigenie auf Tauris (1974)
  《兩條領帶》Zwei Krawatten (1974)
  《我帶你到轉角處》Ich bring dich um die Ecke und Adagio (1974)
  《慢板─五首馬勒的曲子》Adagio - Fünf Lieder von Gustav Mahler

(1974)
  《奧菲斯與尤麗蒂斯》Orpheus und Eurydike (1975),
  《春之祭(西風/第二個春天/春之祭)》Frühlingsopfer (1975)
  《火線追緝令》Die sieben Todsünden (1976)
  《藍鬍子──聽貝拉·巴爾托克「藍鬍子公爵的城堡」的錄音》Blaubart -

Beim Anhören einer Tonbandaufnahme von Béla Bartóks Oper ?

Herzogs Blaubarts Burg「 (1977)
       《與我共舞》Komm tanz mit mir (1977)
  《蕾娜移民去了》Renate wandert aus (1977)
  《他牽著她的手,帶領她入城堡,其他人跟隨在後》Er nimmt sie an der

Hand und führt sie in sein Schloss, die anderen folgen (1978)
  《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 (1978)
  《交際場》Kontakthof (1978)
  《詠嘆調》Arien (1979)
  《貞潔傳說》Keuschheitslegende (1979)
  《一九八○,皮娜·鮑什的一個舞作》1980 - Ein Stück von Pina Bausch

(1980)
  《班德琴》Bandoneon (1980)
  《華爾茲舞》Walzer (1982)
  《康乃馨》Nelken (1982)
  《在山上聽見呼喊》Auf dem Gebirge hat man ein Geschrei

gehört (1984)
  《黑暗中的兩支香菸》Two Cigarettes in the Dark (1985)
  《維克多》Viktor (1986)
  《預料》Ahnen (1987)
  《帕勒莫、帕勒莫》Palermo Palermo (1989)
  《舞蹈之夜II(馬德里)》Tanzabend II (1991)
  《船之作》Das Stück mit dem Schiff (1993)
  《悲劇》Ein Trauerspiel (1994)
  《丹頌》Danzón (1995)
  《只有你》Nur Du (1996)
  《拭窗者》Der Fensterputzer (1997)
  《熱情馬祖卡》Masurca Fogo (1998)
  《噢,迪朵》O Dido (1999)
  《草原國度》Wiesenland (2000)
  《交際場─六十五歲以上男女的版本》Kontakthof - Mit Damen und

Herren ab 65 (2000)
  《水》Água (2001)
  《給昨日、今日和明日的孩子們》Für die Kinder von gestern, heute und

morgen (2002)
  《呼吸》Nefés (2003)
  《天地》Ten Chi (2004)
  《粗剪》Rough Cut (2005)
  《月圓》Vollmond (2006)
  《皮娜·鮑什的一個舞作,未命名》Ein Stück von Pina Bausch (200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