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谍影行动(台)/谍网谜踪(港)

7 / 212,380人    127分鐘

導演: 托瑪斯艾佛瑞德森
編劇: 彼得史卓翰
演員: 湯姆哈迪 蓋瑞歐德曼 柯林佛斯 約翰赫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海

2011-10-08 21:08:10

一本很難改編的書(TTSS原著和電影的比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以下簡稱TTSS)是個挺複雜的故事,看暈了看睡著了都很正常,俺也是把書翻了N遍之後才敢跟別人討論的,做了一張基本無劇透的電影人物圖解和黑話介紹,給對鳥語名過敏的同學,希望有所幫助,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raw/public/p1245001022.jpg

看過原著的同學都會清楚TTSS複雜的情節對電影的改編是多大的一個挑戰。原本來說精簡一下劇情砍掉支線情節和人物,在兩小時之內講完故事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在精簡的同時保留TTSS原著的精髓和韻味就相當困難了。BBC新版福爾摩斯(Sherlock)把背景搬到當代可謂明智之舉,在Jeremy Brett的經典演繹的巔峰之外新開了一個山頭,故事節奏自然快了不說,福叔發簡訊華生寫部落格都立馬成了亮點。首次被搬上螢幕的TTSS則不需要也沒辦法脫離那個屬於老總和史邁利的時代,那個鐵幕分隔下的冷戰時代。

原著作者勒卡雷寫的是最貼近真實的間諜生活,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做過情報工作,知道這一行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筆下的間諜都沒有防彈光環的。TTSS的男一號喬治史邁利,一個看上去基本無害甚至有點悲催有點滑稽的中年矮胖發福眼鏡男,事業上因為高層爭鬥被撤職,生活中妻子出軌如打牌,後來單位出了個大內鬼(鼴鼠),領導這才記起他來,收拾殘局事情總是他來幹。最後當然他把鼴鼠給逮住了,靠得卻是躲在屋裡看文件出門散步加聊天。可是對於電影來說,喜怒哀樂都好上鏡,真實平淡卻很難辦,看文件比飛簷走壁要難拍得多。一個矮胖小老頭獨自坐在冬日倫敦某小旅館的簡陋房間裡一頁一頁的翻文件,這種鏡頭30秒鐘是藝術,30分鐘就是催眠了,觀眾要的是脫離生活,片方要的是票房,誰會在乎史邁利那些個不休不眠的日日夜夜是多少個三十分鐘?

TTSS這次改編勒卡雷老爺子應該是參與了的,請了惜字如金的低調導演和編劇,主角史邁利出場10分鐘愣是一句台詞都沒有,全靠鏡頭(陰暗的)表現把基本故事說清楚,挺不容易的。老爺子教導我們生活總不能十全十美,所以作為TTSS的腦殘粉俺給電影打四星。

初次接觸TTSS的童鞋,如果看完片覺得不過癮可以去看BBC 1979年那部7集電視劇,拍的相當忠於原著,Alec Guinness爵士出演那個看上去基本無害甚至有點悲催有點滑稽的中年矮胖發福眼鏡男,只要他想要的時候,那雙平日裡無精打采的眼睛會突然射出無比銳利目光穿透厚厚的鏡片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論面前是說謊成性的間諜還是堆積如山的文件,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8520/,還不過癮就去看原著好了,勒卡雷老爺子的種種細節和伏筆,包您滿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75259/

謹向先看書後看片覺得不滿意的同學推薦幾部慢節奏的劇,
講美國堂弟情報分析員生活的Rubicon(無路可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54415/
講善于思考的英雄的潛伏在蓋世太保總部的蘇聯情報員如何在敵人的心臟鬥智鬥勇的《春天的十七個瞬間》,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866/
還有一季破一個案子的The Killing(謀殺)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26178/


前面的囉嗦主要是為了避免直接劇透,現在該說正題了。

===========警告:俺是完全徹底的劇透線==========

先說幾個亮點

1. 有同學說過的,史邁利退休後新配了黑框眼鏡,跟之前的金邊眼鏡相對照,很好的區別了回憶和現實。
2. 反覆出現的聖誕舞會,交代了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迷人的安恩和悲催的史邁利,彪悍又孤獨的老總,被打壓的阿勒萊恩,還有眉來眼去的科林叔跟強壯哥。讓俺覺得尤為巧妙的是,蘇聯國歌聲中的海頓跟安恩,既暗示了兩人偷情只是卡拉的計謀,也點明了莫斯科中心是圓場的聖誕老人這一荒誕的現實。
3. 一些細節沒有扔,小胖墩羅奇(難道就因為他叫Bill)、那個打火機(拍續集的需要?)、督察長的養蜂嗜好(順帶吐槽新一季的Sherlock?),海頓的畫(才子外加曖昧的象徵)
4. 把吉姆在匈牙利的接頭地點由午夜森林變成白天的咖啡館,沒有衝鋒鎗和坦克,氣氛反而更加緊張,胖領班那一滴汗水堪稱妙筆。
5. 勒卡雷老爺子的客串(75:53),唱蘇聯國歌唱的好激動啊。。。

------------------------------幾個有些彆扭的改動------------------------------
1. 圓場總部的「四角小樓」外面看著還成,裡面裝修風格是不是有點後現代了。。。比如那個隔音會議室,好像KTV包間。。。
2. 不知是不是為了照顧外國觀眾,原著中英國特色的官僚體系給弄沒了,出現了罕見的不把選民掛在嘴邊的大臣,以及真的在打醬油的「卑微公務員」拉康(演員選的有點滑稽,就算找不到漢弗萊也得弄個伯納充數吧),史邁利還很不客氣地對拉康說你開除了我,完全不是勒卡雷的低調風格啊。
3. 研究組女王康妮選角也現代化了,BBC老版是伊利莎白二世那種女王,電影版則儼然是11區的那種,你懂的。這下也不用為帝國斜陽而哭了。
4. 塔爾那段,香港變成伊斯坦堡倒是沒啥,可鮑里斯等人被殺那幾個場面實在有點為視覺效果而潑血漿了。
5. 為了簡化劇情,塔爾的故事被挪到後面史邁利家講了,這裡改的有些勉強,且不說塔爾作為底層特工如何找到密情局二把手家的,單說史邁利因為拉康一句老總說有鼴鼠而這是你這一代的責任就接手了就有些不符合人物性格,要知道原著裡面先是在第一時間審問了塔爾,然後拉康又是道歉又是懇求又是命令的,才把史邁利請出山。
6. 吉姆最後那一槍,美學和象徵意義確實不錯,也省的原著那個含蓄結尾讓大家猜,不過子彈比赤手空拳更容易追查的吧。
7. 千辛萬苦才跑回英國的塔爾居然直接給拉康辦公室打電話,當卡拉的手下都在睡大覺麼,原著里塔爾在吉勒姆的車上留了一個買車的紙條約定的碰頭地點,然後吉勒姆用公用電話打到拉康的在鄉下的別墅,最後吉勒姆在史邁利家蹲守把他接到拉康的別墅,這樣才靠譜啊。


----------------------關於原著和電影的時間線比較-------------------
正文為原著時間線依據的是三部曲第三部中文版最後的年表裡面的時間,括號中為電影的。
1972年10月21日吉姆在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的森林裡掉進卡拉和海頓設計的陷阱(電影改為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街頭)
11月阿勒萊恩接替老總成為圓場首長,史邁利被撤職(電影演了老總簽了一份標著1973年11月14日的文件然後帶著史邁利一起退休了)
12月24日老總葬禮(電影裡面孤獨一人在醫院死去)
(電影裡史邁利是在一個雨天配了那副時間軸眼鏡,下一個鏡頭11:12是他獨自一人走在雪地裡,再之後是在綠蔭環繞的湖中游泳,日曆顯然已經翻過了一年)
次年2月27日巫師要求分房子(電影裡面阿勒萊恩帶著羅埃布蘭德去找拉康)
4月21日塔爾為伊琳娜要求政治庇護,因為鼴鼠告密而失敗,伊琳娜被綁架蘇聯,塔爾流亡國外(電影裡伊琳娜穿的好像是春裝)
5月底吉姆普萊多去小學任教(電影裡面演他和孩子們在綠色的草坪上玩耍,季節上是吻合的)
7月伊蓮娜等三人在莫斯科被處決(電影在這裡修改了時間線,讓伊蓮娜當著吉姆的面被處決)
10月塔爾潛逃回英國,拉康、史邁利、吉勒姆三人審問塔爾,拉康請史邁利出山調查鼴鼠(電影裡面改為塔爾給拉康打電話,拉康請史邁利出山,塔爾潛入史邁利家裡尋求庇護講述伊蓮娜的故事)
11月底,海頓被查出,被殺,塵埃落定之後史邁利成為圓場新首腦(從電影最後吉姆射殺海頓時滿地的落葉來看,這時應該是秋天,跟原著一致)

綜上,電影裡面從老總11月14日簽字到秋天海頓被殺,這中間應該是經過了一年而不是個把月,只是因為片中缺乏明確的時間標記,所以看著好像很短,比如阿勒萊恩帶著羅埃布蘭德去找拉康要房子,之後緊接著演塔爾給拉康打電話,好像發生在一天似的,其實完全可以是七個月。喜怒哀樂這些強烈的感情都好上鏡,唯獨真實和平淡比較難,史邁利在雪地裡孤獨的走著,一走就是一個冬天。所以除了伊蓮娜處決那段為了視覺衝擊破了些不必要的血漿還有塔爾相關情節有些不合行規之外,其它都沒有什麼衝突。

至於72和73年的差異,因為中文版有過翻錯時間的前科,所以還請有英文版的同學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另外鑒於史邁利的年齡在相關小說中也有過修改,所以也可能是為了之後劇情需要所作的改動。


------------------------------關於吉姆跟海頓------------------------------
如康妮所說他們倆二戰前就是好友了,而海頓在二戰後即被卡拉招募,海頓叛國的蛛絲馬跡吉姆應該是有所察覺的,只是他一直不肯面對現實罷了。直到二十年後的那個聖誕舞會,(卡拉讓?)史邁利發現了海頓跟安恩的偷情,吉姆也從海頓空虛的目光中看到了對自己多年信任的背叛,才驚覺海頓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海頓了,於是有了最後那一槍。


-----------------------一些被省略的原著看點--------------------
1. 勒卡雷筆下的每個人都不是打醬油的,比如一開始那個在街上攔住史邁利的討厭鬼羅迪,他倆的談話實際上提出了史邁利一直在問自己的那個關鍵問題——潘西阿勒萊恩是靠什麼取代了老總並在情報界站穩腳跟的。
2. 史邁利跟安恩那廣為人知的糾結愛情,以致於每當有人被史邁利難住就會親切的問候說」你妻子最近還好吧「
3. 俺之前說過的,這書至少得看兩遍,第1遍看到底誰是鼴鼠,第2+遍看哪些人在什麼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鼴鼠身份,以及他們為什麼選擇沉默。
4. 塔爾的護照問題以及卡拉那個「聰明的結」(成為鼴鼠的關鍵就是跟大家打成一片)

-------------------------不知道算啥的------------------------------
1. GO頭髮亂蓬蓬的時候好像貓頭鷹。。。
2. BC的金黃頭髮配淺藍領帶真是帥啊,不過他的角色在這一版中更為醬油,一改BBC老版中吉勒姆既帥氣又老成的形象,偷文件後被帕西追問的那段發怒演的不如老版有爆發力。
3. 結尾水閘花園那個接頭房子的女房東幹嘛要養狗,不記得原著有呢,為了讓夏洛克吉勒姆一看出狗毛?
4. GO游泳的鏡頭有啥含義,為了表示他真的為了拍戲增肥了?還是為了顯示史邁利退休後仍然一顆紅心在圓場?
5. 史邁利和吉勒姆去接督察長,三人在車裡,有隻蒼蠅飛來飛去是啥象徵?不情願的參與?(感謝豆友馬命風小指出,飛的不是蒼蠅是蜜蜂,孟德爾督察長出場的時候檢查蜂箱來著,鑒於福爾摩斯退休後去養蜂了,蜜蜂的應該算是致敬了?不過蜂箱已經很明顯了,為什麼非要到處飛呢?)
6. 演傑瑞 Westerby那位原來是英國人啊,不知道他大西洋帝國第三季裡面會不會更成熟些,現在這個娃娃臉形象哪有一點艾爾卡彭的威風啊
7. 科林叔每次看到美女後的那個笑容實在是。。。姑且認為這也是卡拉安排的吧

=================俺是穿越的分割線===================
這部份是看片前寫的,用來解釋少打的那顆星

看了幾個2011電影版《鍋匠》的預告片,感覺到由於電影這個載體本身和我們這個時代的限制,原著中的一些精華可能會被捨棄。在演員選擇方面,雖然加里奧德曼他為了角色努力增肥的敬業表現值得敬佩(真的增了嗎,完全沒看出來效果啊。。。),雖然以加里這麼多年的經驗表現出史邁利那種冷靜和滄桑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史邁利之所以成為史邁利的那種看上去「基本無害」的感覺和那種「像個小雞蛋」的滑稽和無奈對於演慣了瘋狂角色的加里奧德曼來說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電影版在選角上面顯然沒有顧及「間諜長得越大眾化越好」這個規則,一張張有特色的明星臉,倒是可以不用擔心記不清各個角色了。

在細節方面,勒卡雷在細節上所花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是大部份編劇和作家所無法企及的。原著不僅告訴你誰是鼴鼠,還告訴你其實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不僅描寫忠誠和背叛,還討論了其背後的原因;不僅講述了情報行業的風風雨雨,還探尋了人性的種種角落,這一切都隱藏在細節之中。把勒卡雷這本難啃的書(是我看過的勒卡雷的書中最難啃的)在兩個小時內講清楚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再加上現代電影追求視覺衝擊的癖好,必然會有大量細節被捨棄和改寫,這種改變無疑是十分可惜的,有時候還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比如把圓場那種樸素、無趣有些小擁擠小髒亂的辦公環境改成寬敞得有些雄偉的現代風格,使得原著裡面那些「英國每況日下」的抱怨像是在哭窮。

原著中前圓場研究組女王康妮對史邁利說「可憐的人兒,為大英帝國受到的訓練,為統治海洋受到的訓練。可是現在一切都完了,都被奪走了,一去不復返了」,正是在這日不落帝國的落日餘暉中,才有了圓場才子海頓對不列顛的深深失望,才有了新首腦阿勒萊恩對美利堅的種種嚮往,才有了這整個故事。

當然可以用電影和電視的經費什麼的有差異來解釋,但是看看米國HBO那些耗資億萬的電視劇,再看看BBC那名副其實的「迷你」劇,經費問題也成了帝國斜陽的極佳詮釋。

喬治史邁利作為本書/劇的核心和勒卡雷心中的「遊俠騎士」是個非常複雜的角色,原著中評價他「是棵外表虛弱的橡樹。你以為吹一口氣就可以把它吹倒,但是一遇風暴,他是最後碩果僅存扔在那裡的一棵樹」,BBC 1979年版在這點上表現的非常好,Alec Guinness爵士的奧斯卡影帝果然不是白拿的。加里同學你得加油啊。

所以即便2011電影版是一部成功的片子(就目前的評論看來是的),要想全面的了解勒卡雷筆下的英國間諜生活,原著還是不能不看的,最少也得看看BBC 1979年版的迷你劇。這套迷你劇片頭很有意思,有變化的回放上一集結尾的內容,有點大家來找碴的感覺,片尾的音樂和畫面也很有美感,外帶那麼一點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日帝國斜陽的傷感,算是抓住了原著的精髓了。

Anyway,期待本片在中國上映,可以看看全新《鍋匠》詮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