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拳霸--Ong Bak

拳霸/盗佛线/拳王

7.1 / 78,385人    Canada:10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Hong Kong:108分鐘 | USA:105分鐘 | 104分鐘 (director

導演: 巴猜平橋
編劇: 巴猜平橋
演員: 東尼嘉 裕卡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頭大雲

2011-10-10 21:59:48

向泰國武打電影致敬


忘記什麼原因了,找到了Tony Jaa的幾張照片當做牆紙,同事幫忙找了他主演的《拳霸I》,《拳霸II》和《冬蔭功》給我看。昨天一口氣看完,只覺得血脈賁張,腎上腺素直線上升,
也許是看我們吊鋼絲,秀帥哥的武俠片看得煩了。忽然看到這種似乎已經很久沒見過的,看起來雖然略顯粗糙,但是卻充滿真實的武打片,看到那拳拳到肉的武打設計,全部實打實表演的演員,覺得實在過癮。
 
起初看到海報,Tony Jaa 高高的顴骨,黑黑的皮膚,只有眼睛是又大又亮,看起來就是東南亞一帶人的樣子。作為北方人的審美觀點,我覺得他長得挺難看的。但是隨著看到他的武功和表演,覺得這個人非常帥,看來,男人的長相可能並不是最重要,而陽剛的氣質和充滿力量的肌肉才是最帥氣。如果夠鎮定與深沉,那就更帥;如果有點信念和天真,那就很可愛。因此也想明白,為什麼運動員普遍看著比較帥,包括NBA中的小黑人,如果純粹從黃種人的觀點來說,可以說他們長得很「恐怖」,但是看多了比賽會覺得很帥氣;而我們的太空英雄,也是越看越帥。(《拳霸II》中的人販子的確是難看,但是他的長相太像寺廟中的金剛了,估計當初寺廟塑造金剛怒目時就是以這種人做的模特。)
 
按照片子的拍攝時間順序,應該是《拳霸I》2003,《冬蔭功》2005,《拳霸II》2008。從故事上看:《冬蔭功》被很多人稱為《拳霸II》還是很有道理,和《拳霸I》基本是一脈相承。而《拳霸II》則是完全另起爐灶的一個故事,也許是為了借《拳霸I》的名氣吧。
         拍攝的發展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規律:
《拳霸I》,展現的是最傳統的泰拳,一招一式都很古樸,而且不是很殘忍,也許是為了配合尋找佛頭這個即執著又需要慈悲的故事主線,戲中基本沒有擊斃任何一個敵人,最多看到都是把人打倒、打暈;劇中,只扭斷了一個人的腿,還是因為這個反派配角扭斷了阿天的朋友的手臂;而終極Boss 沙明,也沒有直接演出是否被擊斃。劇中的1分鐘左右的泰拳演練,賭場中的三連鬥,最後一場1vN的大PK,我反覆看了多次,仍覺得看不夠。
《冬蔭功》展現了更炫的泰拳,招數比上一部更好看,但是實戰的感覺少了很多。也許是為了調動起觀眾的興趣,動作也殘忍了很多。比較容易記住的是:踢碎路燈,鎮住小流氓的那個鏡頭,雖然只是2,3秒的動作,但是確實是一個令人印象很深刻橋段。(與《拳霸I》對應的,是阿天第一次去賭場,一膝點到拳手的場景。展現的就是這種一招制敵,或者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大俠的范兒)。與第一部的跑酷對應的,是一段極限運動,輪滑、自行車等輪流上陣,非常精彩。而那個在冬蔭功(冬蔭宮)長長的樓梯上一路打上去的跟拍給人印象也極其深刻,除了在電子遊戲裡似乎見過以外,我還真是一時想不起來在哪部武俠片中看到過類似的橋段。在旋轉樓梯上不斷重複上升,用不重複的動作完成「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而與第一部再次呼應的是,又設計了一個三連鬥,竟然是和巴西柔術、中國單刀、俄羅斯大力士(注意,這裡被打敗了,和《拳霸I》輸給沙明一陣的設計方法一樣,但是重新擺放了位置)。最後的PK中,最精彩的是那個1vN的大PK(似乎前面寫了一段和這個完全一樣的話,但是此處完全不同),這裡竟然用了20+的反關節的殺手,把排隊上來的反派「足輕」級武士弄殘廢,教科書一般地每個示範一個不同的姿勢,從手腕、手肘、肩膀、腳踝、膝蓋各個部位都弄反一次。比前部不知道要精彩多少倍,但是也殘忍多少倍。如果被壞人看去,估計街頭的打架鬥毆中要弄傷很多人了。這應該是真實的泰拳,因為聽說泰拳中插眼、掏陰、牙咬、反關節都是常用的招數,而此橋段中,也順便把前三個動作各展示了一次。 也許是高潮來得太早,後面廢掉三個俄羅斯大力士的終極Boss,反而被沖淡了不少。必須說明,即使是「沖淡」,也是很好看。
 
我關注比較多的,是拳腳比拚的橋段,其它還有幾處:
第一部的飈三輪車,第二部飈小艇。雖然都是交通工具的比賽,但是還選擇了很有泰國特色的交通工具,挺有創意。不過我只看了一次,就沒有再看了。
第一部的Boss是緬甸人,但是背後紋了一條黃龍;第二部,則直接後台的家族就是中國人,似乎泰國人對中國人不是很友好。但是我看來根本就無所謂。就像這些電影中都有一個欠扁的講英語的傢伙在打擂,最後被打倒(我們的《霍元甲》打俄國人、《葉問I》打日本人、《葉問II》打英國人,都一樣),如果被打的國家的人都來聲討,估計我們是被人聲討最多的。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要有點胸懷。 在第二部中,當阿天在冬蔭宮中找小康(象)的時候,看到那麼多人在吃野味,野生動物驚恐的眼神和食客貪婪的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些用筷子的食客,用菜刀的廚師,無一不讓我想起我們中國人,這時我真的覺得有點羞愧(被別人當做反面Boss的情節設計,我不覺得羞愧,但是這種吃遍飛禽走獸的民族意象,卻讓我感到很羞愧。記得豆瓣上有人評價《冬蔭功》的主角是關心動物超過關心對手的性命的,但是我不能有同感,因為我們這種對動物種族滅絕的飲食習慣誇張點說,是愧對「人」這個定義的。如果說我們因為饑荒而不得不吃任何能吃的東西,那麼當我們廣東省已經是全國最富庶的省份時,反而變本加厲地什麼都吃,這就沒有任何藉口了。),覺得當這樣的中國人還是挺羞愧的。
 
正因為這些,我才覺得《拳霸I》和《冬蔭功》是一個系列的電影。儘管情節很簡單,但是打鬥場面真是太好了,泰國的電影製作者顯得十分敬業和認真,樸實無華,我覺得遠遠超過我們國家現在的武打片。
 
《拳霸II》是一個完全不同情節的電影,除了電影名、演員、以及那個佛頭以外,和《拳霸I》幾乎沒什麼聯繫。但是《拳霸》系列的電影恐怕也會走上中國武打電影的發展道路老路。在《冬蔭功》中出現的一些螢螢苗頭,已經變成熊熊烈焰了。主要就是拳腳更加花哨,離泰拳越來越遠。這部片子是Tony Jaa隔了3年才拍出來的,中間他的功夫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片子中,他展現了南拳、日本刀術、三節棍等更多樣的武術,精彩之餘,讓我這種想欣賞泰拳的觀眾略感失望。估計這部片子的定位已經是好萊塢等西方國家的觀眾了。中國的武打電影已經把各種武術雜糅的片子拍濫了。所以整部戲中,只有那個利用大象進行對打的場景給我的印象最深! 這是泰國電影人給武俠片中增加的又一個新亮點。
 
         人對藝術的追求是很奇怪的,從最初的實用、樸實,慢慢轉向務虛、華麗,最後會有兩個不同的境界,一個是返璞歸真,一個是病態審美。中國現在的武俠片就是在華而不實的層次,有正向病態審美方向前進的跡象。過去我喜歡看徐克的武俠片,看著豬腳們在天上飛來飛去,覺得酷極了。看得多了,忽然覺得沒意思,反而是《座頭市》,《拳霸》這一系列的電影返璞歸真,看得更過癮一些。
        我也不得不承認,泰拳的確是世界上最牛的拳術。我最喜歡的武打片是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其中說過「拳無好壞,關鍵看練拳的人」。我認為這是真理。所以我加一個修飾語,就是「最牛的拳術」,當然,如果有人練得更好,也可以用其它拳術擊敗泰拳。中國武術已經從搏擊向養生方面轉化,不可能擊敗這種以搏擊為主要目的的拳術的。
       火器的誕生,使懦夫能夠輕易的擊敗英雄。所以在電影中,阿天被火槍逼得打擂,被火槍擊倒,即使是泰拳的絕頂高手,還是被一個瘸子用手槍打倒。所以搏擊術向健身方向轉化,是正確的,我支持中國武術的發展方向。不過,如果想在心底保留一點陽剛之氣,練點泰拳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如果實在太懶,不想練,那麼就看看Tony Jaa的《拳霸》系列電影,據說《拳霸III》在今年上映,我估計不會太好,可能會背離樸實的道路更遠,但是我還是期待看一下。 我感覺豆瓣上給《拳霸》的電影打分比我預期的值要低一點,可能我的評價比平均值要高一點。
   
 
         哦,對了,南方的空氣總是炎熱濕潤,鏡頭中綠色的樹,淋漓不停的雨都很好看;但是城市裡混亂、夜裡的黃色,每個演員也都是汗津津的。看著就覺得熱,這幾天又恰好出現了哈爾濱成為全國最熱的省會城市這個幾年不遇的情況,在這裡記一筆。當時看電影,不禁體內熱血沸騰,體表也是熱汗淋淋。

補充:dvd版的《拳霸》的後面,有拍攝花絮。電影製作之難,以及影人用心之專,讓人敬佩!向泰國武打電影致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