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密關係 [1983]--Terms of Endearment

母女情深/亲密关系/常在我心间

7.4 / 65,504人    132分鐘

導演: 詹姆士布魯克
編劇: Larry McMurtry 詹姆士布魯克
演員: 莎莉麥克琳 黛博拉溫姬 傑克尼柯遜 丹尼狄維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urly Sue

2011-10-11 08:20:52

母女深情之外


導演把所有的大場面都省略了,丈夫的去世,Emma的婚禮及其三個兒女的相繼出生,這樣的人生轉折點都被抹去,影片所要講述的,就是這對母女平常的生活。但是要清楚,除了母女之間的濃濃深情,電影還想表達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人普遍的家庭觀,婚戀觀,性愛觀,以及女性對獨立地位以及自由身份的追求。
首先家庭觀上,Aurora這個角色完美詮釋了人們當時對家庭所持有的灰色態度,她不是典型的相夫教子式,影片開頭她就有悖常理地神經質地粗魯地打斷一個嬰兒(女兒)的睡夢,丈夫的離世一筆帶過,而縱觀全篇,丈夫的「出現」也只是幾句畫外音而已,這說明丈夫只是一個符號和象徵。女兒大婚將至,她卻依然有悖常理並且嚴肅認真地勸誡Emma不要結婚,因為她可能「沒有能力去客服一個差勁的婚姻」,理所當然,她沒有參加女兒的婚禮。在對於女兒的教育上,她的觀念帶有典型的美國式開放,並因此跟女兒形成了亦親亦友的關係,兩人可以像死黨一樣肆無忌憚地談及對方的性體驗。Aurora追求個人的享受,這在東方式的倫理觀念看來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個人主義,保姆的存在說明Aurora在女兒長大之前肯定是個孩子不看家事不管的主兒,女兒長大後,她身邊堆積了一眾追求者,她是許多同齡男人思慕渴慕的對象;她在得知Emma第三次懷孕之後強烈建議Emma把孩子打掉,認為「不停地生孩子,還會有什麼奇蹟拯救你」;享受生活或者享受愛情才是她所看重並追求的,在跟Garrett的幾次磨合之後Aurora終於墜入情網。
而提到Garrett,又可以發現,這個被視為榮耀和英雄化身的老太空人,讓他肩負一個家庭的責任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這是一個徹底的Old Playboy。他跟各種派對女郎打成一片,整日不修邊幅享受著跟姑娘在一起的樂趣,而在傳統觀念當中,Garrett這個年紀的男人左擁右抱的絕對不是花枝招展的姑娘,而是一群纏著他讓他講各種太空人神奇經歷的小孫子們了。
社會環境的影響不能不提及,在婚戀觀上,那絕對是一個美國人空前追求戀愛自由以及性解放的時代,不僅僅像Aurora &Garrett這樣的老一輩是,Emma&Flap代表的戰後一代更是。Flap的出軌是不應該被肯定的,因為他沒有理由這樣做,他的妻子樂觀開朗,不論結婚時的一無所有還是婚後因自己學業職位的搬遷遠離妻子成長和深愛的德州,Emma都義無反顧地追隨,為其生育兒女,甚至在生活最為困窘的時候才向母親求助。同時,女性在這個時代所追求的是與男性地位的絕對平等,Emma的好友Pasty是其中的代表,而在Pasty身邊的女同事們更是集中反應了當時美國社會風行的女權主義以及這種不適度的反叛帶來的不良影響,就像Emma在電影中最精彩的一段台詞:「兩個小時裡,其中兩個告訴我她們墮過胎,三個說離過婚,一個和她的母親四年沒有說過話,還有一個把她的Natelie放在寄宿學校,因為她的工作需要出差…………如果那是午餐適合的話題,我的小腫塊又算得上什麼可怕的事情呢!?」這段頗具批判性的台詞可以說才是電影在母女深情之外真正要表達的思考。
但令我糾結的是Emma的死,為什麼要讓Emma這個唯一在電影裡表現出責任感的形象死去,只是因為Emma同樣不落窠臼地為求心理平衡去找Sam?如果因為Emma的出軌就賦予這個角色死亡的命運從而能表達出導演對社會風氣的批判,為何不將這個悲劇的後果加之於更應被批判的Flap或者其他人身上呢,因為其他人所「犯的錯」要比Emma更大……也許,悲劇只有發生在Emma身上,才能表現出母親對女兒的深情,才能顯現悲劇真正的批判指向——如果Flap不出軌,如果母親可以把不羈的心稍稍收攏一些將注意力放在可愛的外孫身上,Emma也許不會罹患癌症撒手人世。真的是時事釀悲劇。
即使Emma這個引人淚下的形象非常美,也沒有脫離時代給予她的印跡。電影當中沒有任何情景表現Emma對自己的出軌行為或滿意或懊悔的態度,她的確不會因為自己的出軌而感到愧疚,因為事情應該如此,這是一種婚姻當中的心理平衡,並且老實好心的Sam不是一個帥氣有魅力的男人,她的作為僅僅是對Flap的報復以及內心的自我勸慰,Sam也只是一個符號一閃而過。Emma跟孩子的父親之間實際上確實達到了一種平衡穩定的關係,而這種平衡是建立在二人背叛對方的基礎之上的,或徹底斷絕關係,或真正重歸於好,都不是影片裡這對青年夫婦的最終歸屬,家庭的裂痕無法彌補,這種看似平衡的夫妻關係最終以Emma的死宣告結束,剩下的是三個尚在幼年便失去母愛的孩子,批判的力度也因此被昇華。
影片結尾提出了一個美好的希望,Garrett真的領著Emma的大兒子去講述自己太空人的神奇經歷,Aurora 和Pasty露出了欣慰的笑,這大概算是導演對主流文化回歸的樂觀期待吧。
六七十年代的確是美國社會急劇動盪的歲月,家庭作為主流文化的核心和實質被整個社會思潮所牴觸,《畢業生》里名存實亡的家庭關係,《逍遙騎士》和《邦妮&克萊德》塑造的新一代美國青年的反叛形象,《獵鹿人》和《現代啟示錄》以各自的鮮明風格描寫戰爭的殘酷和對戰爭中人性的反思,《發條橙》更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性暴力場面宣示民眾對時代的憂心忡忡。倫理和家庭退卻幕後,在經歷了時代和思潮的更迭之後,美國的普世價值觀又有所轉變,首先是《克萊默夫婦》的擁護和好評,它隨即掀起了一場家庭倫理電影的高潮。因為性解放和女權主義運動為美國社會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家庭解體,青少年的撫育和教養…在經歷叛逆,頹廢,反主流的六七十年代之後人們渴望走向傳統道德觀念的回歸。所以包括《普通人》,《金色池塘》,以及後來的《漢娜小姐》和《為黛西小姐開車》,都順勢而生,並成為美國80年代倫理電影的最佳代表,讓人們重溫了人性感懷和親情的溫暖。
PS:Jack Nicholson屬於本色出演,他活生生一副Old Playboy的樣子,即使到現在也是。
非常喜歡Shirley MacLaine 的表演,第一次家宴,Aurora在得知女兒懷孕時瞬間的表情,停頓、小動作和語調的急速轉換非常流暢,她和女兒的關係如同姐妹,對待男人的態度上瀟灑自如,反骨和傲骨的形象躍然眼前,但與此同時又絕不丟失在爽朗性格之下的那份對女兒的摯愛。瘋狂,勇敢,堅韌和慈愛的完美結合,奧斯卡影后實至名歸。
最大的發現還是Debra Winger,我認為她性格本身的特質賦予角色的魅力要比導演預期的強大,她的出場讓我產生了短暫的誤判,神采奕奕的回眸讓我以為那是Gwyneth Paltrow,而之後的表現卻讓我想起了同樣甜美,率真的Meg Ryan!甚至她們走路的可愛模樣都很相似!另外,我愛死她的啞嗓音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