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tl

2011-10-11 21:50:48

道德品質和思想認識


道德品質先於思想認識——我想說的是,人首先獲得的是道德品質。首先,遵守一個信念,要比理解、論證一個信念要容易的多。其次,由於知識和能力的欠缺,小孩子小時候更易於學會道德規範,而不是擁有思想。比如教一個小孩子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品,那麼這個小孩子先學會分享,然後(長大了)才能逐漸明白分享的意義,比如:1. 遵從父母的教誨;2. 分享能夠換來分享;3. 分享是德;4. 分享是美。1、2、3、4之間關係逐步遞進。終其一生能夠達到的認識深度因人而異——記得某本發展心理學談到思維的時候說,有的人一生都不能達到抽象邏輯思維水平——這句話讓人聽了非常洩氣,這句話就像是對有的人將會是終身腦殘的一種合理化論證。
所以,簡單地說,人首先體現在他的道德品質上。在某種意義上說,道德品質是思想認識(文化)的簡陋山寨版。如果一個人道德品質差,那麼要嘛他思想認識存在大片空白,要嘛思想認識中有巨大的缺陷和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個人在年少時由於家庭(父母)和環境(社會教育)的失職,導致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他依然有機會,通過完善和深入自己的思想認識,來重新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質。
舉個例子吧,商人或許沒思想,但也可以有良心。
美國富翁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說:...while most Americans struggle to make ends meet, we mega-rich continue to get our extraordinary tax breaks...my friends and I have been coddled long enough——於是,他號召政府向他本人,以及the likes類似的富翁征更多的稅。
在本片中,蘭博在電影結尾動情地向上校哭訴:我為國家出生入死打仗,到頭來得到的不是感謝,而是人們的反對和國家的遺棄——可見,這部電影最沉重的部份所在,也就是一個沒有思想,但有著道德品質的人對社會現象的困惑,這種困惑來自於對「祖國」、「國家」、「政府」、「政黨」、「官」和「人民」、「百姓」、「個人」這些概念之間,認識上的混淆。比如說,誤以為「黨」=「政府」,「政府「=」國家」,「國家」=「人民」,於是錯誤地以為,自己為「黨」出生入死,「人民」就該感謝他。sb,sb,大sb。(激動了,我不對。)
至於本片,說起來,這是一部帶著誠意的電影,所以要給6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