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死接觸--Hereafter

从今以后/通灵感应(港)/生死接觸(台)

6.5 / 95,525人    129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麥特戴蒙 西西迪法蘭絲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 Richard Kin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曹寇

2011-10-14 03:07:32

與衰老無關的伊斯特伍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與衰老無關的伊斯特伍德



地點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法國,這部影片完全是圍繞著三個以不同的方式深受死亡的困擾的人展開故事的。喬治是一個工人階級藍領,因為他可以和死人說話,而與死亡的世界建立了某種特殊的聯繫;地球的另一邊,一個名叫瑪麗的法國記者剛剛經歷了一場瀕死的可 怕體驗,已然撼動了她對生命的認識,甚至還對她在現實當中的生活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作為倫敦的一名在校學生,馬庫斯剛剛失去了最為親近的人——雙胞胎兄弟傑森,所以他正在絕望地想要尋找答案。他們每一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探求事情背後的真相,他們的生命也終於開始有了交集,因為他們都相信死後的世 界有可能或一定存在,也迫使著他們的未來被永遠地改變了。
以上是美國最新電影《從今以後》(Hereafter)的大致情節,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想撇開電影談論一下這位導演。而事實是,談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必須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談起。其實早在1955年,伊斯特伍德就開始在美國螢幕上嶄露頭角。之所以將時間起始點設置在1960年代,不僅因為《荒野大鏢客》三部曲(1964、1965、1966)使伊斯特伍德成為當年最招人喜愛的偶像明星,成為美國牛仔的代言人,而且那是美國曆史乃至人類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年份。「迷惘的一代」正在被「垮掉的一代」所覆蓋,黑人和女權主義等人權運動風起雲湧,性解放搖滾樂迷你裙牛仔褲塑料製品……也自那時開始風靡全球。戰後的保守主義至此走向徹底終結的同時,人類的思想解放翻過了一道史上最高的屋脊。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始自那個年份。當然,這些無關本文所述宏旨,之所以陳述這些,旨在說明,伊斯特伍德是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即便他現已年逾八十。
現代人的生活意義並非古典主義的建功立業、名垂千古。「意義」並非靠譜的事物,價值亦極其可疑。就我看來,現代生活的核心問題是實現或完成自我,個體對群體的責任和義務並不重要,個體的自由成長(包括生老病死)才是人之為人的最大值。至於功業和美名,僅是衍生之物,而非人生目的。也正是這些個體的自由成長才能組織一個相對和諧的人類群體,正是確保個體價值的最大呈現才能免於使一個民族或國家在老齡化社會中走向垂死。
換言之,吃老本或「資格主義」遭遇現代生活完全是不堪一擊和可恥的。作為「老一代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伊斯特伍德棄其名號如敝屣。他滿腔熱忱、懷抱敬畏的在出演眾多電影的同時,還導演了諸多傑作。《換子疑雲》中對人類法律機器的質疑、《百萬寶貝》中對生命與愛的凝望、《決不饒恕》中對「正義的殘忍」和「衰老的青春」所作的沉思……它們無不震撼人心且直擊靈魂。可以說,這三部電影統一地表達了伊斯特伍德電影作品的滯重、空盈的美學風格,而且這一美學風格是伊斯特伍德的,也就是說,是個體的。
《從今以後》沿襲了上述的美學風格。不過,正如看過該電影的人所達成的共識那樣,這並非伊斯特伍德最好的電影,甚至還可以說,它不是一部好電影。冗長而沉悶的敘述,三條互不相幹的線索最後過於巧合的交叉(尤其是女記者瑪麗和通靈師喬治的一見鍾情),人們昏昏欲睡的大概並非沉悶本身,而是邏輯和節奏的失序,且後者足以滋生前者。也就是說,當內容(情節)和形式(電影敘事策略)彼此侵害,其結果只能如此。
即便如此,我仍然要盛讚伊斯特伍德。這部電影讓你看到的不是一個導演的成敗得失衰老與否,而只是讓你看到一個個體對生命和死亡的艱澀思考。如果不告訴你導演的名字,你完全無法想像它是一個老人的作品,它的實驗性質和審慎態度以及精緻的畫面語言,只能來源於一個對待職業保持慾望和活力的導演之手。我們不知道伊斯特伍德什麼時候死,也彷彿無法猜測他什麼時候出生。他是一個現代人,現代個體,現代藝術家,現代性使他超越了一個古老個體才無法擺脫的年齡印跡——現代性使他趨於終極,而非衰亡。(專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