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孤僻的關耳君

2011-10-14 04:00:52

夢的想


       總有一天我們會長大,會不會有人依然願意陪我們一起造一架夢裡的鋼琴。這是一個註定無夢的年代,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讓我們願意相信,夢想不一定都會實現但從來都值得去努力。

    這是一部小成本製作的國產電影,在「變三出手壓群芳、哈七欲來風滿城」的電影市場大環境下《鋼的琴》仍然贏得了相對較好的票房和不錯的口碑。誠然,在三D橫行,大片當道的電影背景下,這不是一部能帶給大眾多少視覺刺激和娛樂享受的大片,但是也恰恰因為這種不炫技不誇張的平實,它帶給了觀眾更重要,也是當下時代更需要的一種態度——理想的活著。

    這是一個探討理想與現實的影片。放置於90年代末社會經濟大變革的背景下讓整部影片帶出了一絲絲悲涼的反思意味。

    廢棄的工廠敗落的企業,所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幾乎有著普遍的情感困惑。影片中看似與造鋼琴無關的情節「拆煙囪」正是90年代末國營鋼鐵企業大改革的一個縮影。也正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細節讓影片情節的設置更為合理化:桂林的樂隊,胖頭的「產業」包括汪工的出現……這些人之所以在最後參與造琴並非只是一點朋友情誼,他們時間的空閒來自於企業改革造成的下崗和待業、否則後面參與造琴的殺豬人不會在之前出現不借錢給桂林的情節設置。
    
    這是一種潛在的背景安置,也是一種現實與理想的交錯縫隙。這是一群曾經理想的人,即使被現實逼著改變了模樣但是他們心中的那些悸動從未消失,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喚醒蟄伏的夢。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未曾完成的一個夙願。放在心裡默默懷念,恰如影片中王工在動員大會上說的那樣,「如果我們成功……就算我們失敗了這也是一段美麗的回憶。」這像是一個預言。

    ——在最後鋼琴造好的時候即使沒有改變孩子的決定但是人們也不會覺得遺憾——因為,即使失敗了這也是一種美麗的回憶。

    他們的行為很理想,但是結局很現實。可現實不等於灰暗。總有一天那個彈琴的小女該會被父親這一架琴裡的故事所感動。而此刻同樣心酸感懷的還有坐在台下的我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