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吉嶺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

穿越大吉岭/大吉岭有限公司/大吉岭特快车

7.2 / 217,647人    91分鐘

導演: 魏斯安德森
編劇: 魏斯安德森 羅曼柯波拉
演員: 歐文威爾森 安卓亞布洛迪 傑森薛茲曼 阿瑪拉‧卡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stancer

2011-10-16 03:24:59

在路上


看了影片後感覺很不錯,去網上搜了下其他評論,卻是冰火兩重天,很納悶。
 
  或許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韋斯·安德森都無法搞清楚為什麼《穿越大吉嶺》會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而這兩種相反的觀點是如此涇渭分明——厭惡者,諸如美國《電影沙龍》:「也許是因為韋斯·安德森過於自作聰明了,竟然把種族的差異當成了一個新鮮玩意兒,固執地用白人的觀點去看待整個世界。」
 眾多影評人看完了本片之後,都統一了口吻:
  本片色彩明麗,印度唯美的自然風光被攝影師羅伯特很好的捕捉,影片整體的黃色基調與影片的基本主題——溫暖的家庭關係十分合拍。但是在這樣一片充滿智慧和神奇的土地上拍攝一部愚蠢的電影簡直是不能容忍。
  影評界普遍認為這部電影講述的僅僅是三個缺少對世界基本認知並且完全沒有自知之明的美國人,出國旅行的愚蠢故事。這部電影充其量只能是導演的自娛自樂。角色們也只能淪陷在漫無目的地自我陶醉中。
  一部份影評人認為達吉嶺建立起來的親情嘗試,缺少一種內部的張力,三個兄弟的行為和目的沒有任何來由。以喜劇定位的影片風格不但老掉牙的笑料陳舊缺少生氣,更要命的是立足無聊人的枯燥生活更讓人無法繼續面對影片。甚至有人將他的這部喜劇比作博物館中的史前文物,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顯得十分滑稽。縱然擁有歐文·威爾森,艾德林恩·布魯迪和傑森·斯考特曼的各人吸引力和票房號召力,也無力挽回觀眾的散漫觀影情緒。
  另有一些影評人則從鏡頭語言做切入點,在韋斯·安德森精心構建的視覺奇觀中,每個鏡頭幾乎都會有90到180度的大變化,這種作法在幾何學上來看極富創意,但是難免讓人產生眩暈的不確定感覺。故事構成也和鏡頭語言不無二致,鎖定有愚蠢行為的異人更是失敗的關鍵。安德森有意嘗試喜劇題材,但是很遺憾沒有拍攝喜劇的品味和實力。而在其以往酷勁十足的電影中存在的一酷到底的冷漠又不翼而飛。
 
  而喜歡它的卻愛它愛得要死,因為他們在《穿越大吉嶺》古怪的幽默中感受到了一股力量,這正是韋斯·安德森十幾年來執意用影片向我們傳達的力量:在不停的尋找與失去中收穫意外的感動,永遠在路上。
  
  頭裹繃帶、手執枴杖的大哥弗朗西斯,墨鏡、短褲不離身的竹竿二哥彼得,以及光腳丫配西裝的小矮子小弟傑克。這三兄弟湊在一起光扮相就已古怪之極,做起事來也毫不含糊。一年前父親因車禍離開了他們,而母親早在此前就拋下家人遠赴印度喜馬拉雅山下的一座修道院裡做修女嬤嬤,結果導致在這種破碎家庭成長起來的三兄弟性格乖張各異。父親的葬禮後分居各地的兄弟三人整整一年沒有聯繫了,直到有一天,大哥在一場自己導致的車禍中面容盡毀,遍體鱗傷,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之後,他突然想起了同樣車禍而亡的父親,以及散落世界各地的親人。於是控制欲極強的大哥開始召集兄弟二人,制定出了每一步的行動計劃,遠赴印度,尋找他們的母親,並定義為「心靈之旅」——
 
  片尾有一段神來之筆,在幻想之中,影片裡所有出現過和未出現過的人物分別在行進的列車車廂中被如同幻燈片一樣的展示,他們都各自在旅途中前進,去不停的尋找和失去,不停的離散與重逢。於是這一刻,《穿越大吉嶺》也就不止是一部喜劇那麼簡單了:無論是那些我們曾經擁有的還是試圖尋找的其實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可能離我們就寸步之遙,可能就在隔壁的車廂。我們都在同一列「The Darjeeling Limited」之上,我們永遠在路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