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最狂野的夢--The Wildest Dream

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最狂野的梦/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7.3 / 2,068人    94分鐘

導演: Anthony Geffen
編劇: Mark Halliley
演員: 雷夫范恩斯 Leo Houlding 連恩尼遜 娜塔莎李察遜 艾倫瑞克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壯壯

2011-10-17 06:07:21

喬治·馬洛里他真的到頂了嗎?


   首先很羨慕我的朋友藍調妹妹能在IMAX劇院看這部電影,而我卻只能在24寸的蘋果顯示器上看看了(看此片那天新換顯示器,誠心炫耀,歡迎鄙視,我自己先鄙視一下),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喬治·馬洛里簡直是我10多年前熱愛登山時的偶像,不光因為他那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而且他從各方面看都是那麼的優秀,畢業於溫切斯特公學和劍橋大學,曾是英國著名公學查特豪(Charterhouse)的教師與書院長,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著名的登山家,有著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熟練的登山技能,強大的體力,完美的組織能力,甚至還有一副讓女人著迷,男人絕望的好容貌。憑藉這些和他傳奇的經歷,一直是歷代山嶽愛好者心裡的偶像。
   
    此片很好描述了喬治·馬洛里一生最偉大的傳奇,就是他三次攀登珠峰,並最後留在了珠峰的經歷,也描述了發現他遺體的登山家康拉德·安柯,組隊嘗試能否用喬治·馬洛裡的裝備登上第二臺階的過程。片中康拉德·安柯和LEO的組隊,最後卻利用了現代的保暖服裝,以及藏隊的高山協作事先修路,架好的路線繩的幫助下,沒有用鋁梯,登上了第二臺階,並最後登頂,但如果以這個作為證據,要去證明喬治·馬洛里他們當年也能攀上第二臺階,未免非常的牽強,甚至是一種反證。作為曾經的登山愛好者,以及馬洛裡的粉絲,我們經常會陷入一種困境,從理智上,我們圈子裡的朋友包括有些也同樣登上了珠峰的朋友,都覺得憑當年的裝備馬洛里和歐文兩人攀上第二臺階基本不可能,但我們從情感上又拼命想說服自己他們能出奇蹟攀上了第二臺階,並登上了珠峰。哎,這真是一種糾結的心情。至於那張消失的Ruth的照片,我相信·馬洛里把它留在了他到達的最高點,因為我也幹過同樣的事情。
  
    看到片中講到喬治·馬洛里最後為什麼會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出發登頂,因為他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他以後年紀也大了,最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再放下深愛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再踏上來珠峰的路。他和歐文最後堅持向珠峰頂進發,完全是為了他們畢生的夢想做最後一搏,雖然很有可能這是一張單程票。76年後,就在喬治·馬洛里遺體發現後一年,一個叫閻庚華的中國人也懷著同樣的心情,在五月對珠峰發起了衝擊。5月21日他登頂了,他是國內單人登上珠峰的第一人。不幸的是,他和馬洛里一樣,也永遠留在了珠峰。我想起2000年初,我在北京旗雲選購裝備時,遇到他,高高瘦瘦的,人很和善,但卻目光堅毅。一起聊了會天,說起作為民間愛好者多年來為了登山,他可算是傾家蕩產,而這次能得到黑龍江電視台的贊助也是很不容易,他必需要上去,這是他最後次機會了,他也不能讓贊助他的單位失望。這麼多年他最對不起就是他12歲的女兒。哎,又是最後次機會,結果又是一次單程的攀登,但我相信,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一個偉大的攀登者,一必須有強烈的登頂慾望,二要有強大的意志力,喬治·馬洛里選中歐文當搭檔就是看中了他能在划艇比賽時,在痛苦中堅持划槳,我覺得登山就是在99%的時間裡痛苦掙扎,在1%的時間裡擁有那巨大的幸福和喜悅。然而在強烈的慾望和強大的意志力的支撐下,雖然能戰勝不少的困難,但又有多少人能保持足夠的理智呢。所以,那麼多優秀的登山家永遠的留在了山上。
    
      2000年對中國民間登山來說,永遠是值得紀念的一年,不光為了閻庚華,也為了5月消失在玉珠峰的5條年輕的生命,而對於我個人,2000年9月底登上的玉珠峰,也是我登上的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雪山。

     (僅以此文,懷念我的登山歲月,懷念那些陪我一起登上玉珠峰的朋友,並獻給那個和我一起登上玉珠峰的女孩子,我永遠記得我們在頂峰相擁,記得下撤我們互相攙扶走在最後,一直走到漫天星鬥,多麼漂亮的星空啊!雖然現在大家天各一方,你也不會聽到,但我還是想說聲謝謝!因為在我生命中最絢爛的一些時刻,你在我身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