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斗士/燃烧斗魂(台)/击情手足(港)

7.8 / 389,131人    116分鐘

導演: 大衛歐羅素
演員: 馬克華柏格 克里斯汀貝爾 艾美亞當斯 梅莉莎李奧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撒撒嬌

2011-10-18 23:55:46

假如生活痛揍了你……FIGHT BACK!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體育電影何其多,但拍的好的,卻總是拳擊。我不喜歡這項運動,偶爾瞥到,趕緊換台,唯因太過血腥,滿屏飛濺的口水汗水和血水,同我那想入非非的溫暖小世界絕不相容。正因為此,沒看過《憤怒的公牛》也沒看過《洛基一二三四五六》,甚至在極喜歡Russell Crowe的那段日子,下載了《鐵拳男人》,匆匆瀏覽,最後還是放棄。我喜歡《宿醉》或者吐槽會欄目裡的泰森,因為他不是那個在台上咬耳朵的野獸——不管有多少人為這項運動如痴如迷,在我的意識里它無非如此:鈴聲一響,野獸出籠。

    但凡是總有例外,本來看《鬥士》只為Christian Bale,一直覺得Mark Wahlberg有張過度中規中矩甚至乏味的臉,恕我直言這部戲中他也絕非精彩角色,但好萊塢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此,你可以成為一個甘當配角扶紅花的綠葉,你也可以甘當主角,只為陪襯一個無比精彩的配角,讓他在奧斯卡台上衝你揮動小金人,感謝你為了最佳配角而做了個合格的搭檔。一部好電影,之所以能講述一個好故事,造就一個好人物,就在於其中的每個「其他」,都恰到好處地服從了唯一的主題。

    MICKY的故事主題是「成長」,多半體育題材都是關於成長,從失敗到成熟,冠軍之路總是有進有退有起有落,名利是過眼煙雲,榮耀才是制高點;DICKY的故事卻是關於「回歸」,成長是相對穩定的,因為當我們嗅出這個主題的意味,不論道路如何坎坷,結局基本意味著大放光明,就算不是我們想要的成功,起碼也會是某種層面的功德圓滿;但回歸卻是充滿懸念的,他曾經有過榮光,卻因之沉淪,自尊和自我厭棄噬咬著他,成為每個人的偶像,最終就負擔著所有人的失望,就連崇拜過他的MICKY都拋棄他獨自走向成功,我想,那一刻一定像整個世界對他比出了中指,他會走回那綠色的嗑藥屋,還是掉頭往下,在邁步的那一瞬之前,沒人知道。一次次置之死地,一次次在岔路口,讓螢幕外的我們懸於一線,飽受折磨,這得是多成功的人物塑造和演技,才能讓觀眾不分老幼民族性別,把自己的情感和這個多嘴多舌骨瘦如柴的JUNKIE的命運緊緊系聯在一起?因為那個境遇我們每個人曾到達——機會來過,但被我搞砸了。希望有過,但被我搞砸了。夢想近過,但被我搞砸了……

    分分鐘懷疑自己已成LOSER,切膚之痛,無力還擊。

    所以所有同類型的影片都在講一個類似的道理:肉體的強大不是真的強大,拳頭的有力不是真的有力,頭上有命運的一絲懸劍,四週有現實的銅牆鐵壁,對真正的強者來說,最爽的不是揍得對手口眼歪斜腮肉亂顫,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那一記FIGHT BACK,之後是終場的鈴聲響起,群情激昂,沒有人在乎是否定格之後還有永遠的燦爛輝煌,永遠的喜極而泣,永遠的熱淚盈眶!

    HELLO,FATE,SCREW YOU!

    一點題外:乍一看,Amy Adams一改《魔法奇緣》和《閏年》中的仙女范兒,成了個髒話滿口的酒吧女,但細細一想又何嘗不是一脈相承?依舊是點石成金的那個藍眼睛精靈,在MICKY的英雄之旅上,袪魅除妖,降魔服怪,有她伴隨左右照樣還是令人安心不少。看來所謂的突破只需要換個包裝就好,新瓶子裡還是得裝讓觀眾樂意買單的舊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