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

星空/StarryStarryNight

6.9 / 1,266人    99分鐘

導演: 林書宇
編劇: 林書宇
演員: 徐嬌 劉若英 庾澄慶 曾江 林暉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湮婉姝

2011-10-19 01:03:04

13歲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有幸看了許多電影的點映,真覺得陳國富監製下的《轉山》和這部《星空》可以在年末的時候為中國電影市場掀起一陣關於夢想和青春的熱烈希望。在看《星空》場的時候大家都從很遠的地方過來,但是主辦方遲遲不讓我們入場,所幸最後還是放人了,雖然我只能和朋友坐在影院過道的臺階上看,但所幸這個片子沒有讓我們失望。

【隨便念叨幾句,關於電影】
    影片的開始我很難講自己帶入,終歸台灣的小演員跟日本(想起差不多同年齡的《告白》)或者歐美(《孤兒》、《水果硬糖》之類)的小演員相比,眼神的飄離和齣戲,還有在明顯背台詞的感覺都會讓觀眾有些脫離,但是徐嬌在重場戲上的表演還算可圈可點,她也終於做回了一個清新可人的小姑娘。男主角林暉閔因為是第一次演戲,所以還是可以理解的。影片有幾米的畫風做強大的後盾,所以片中的動畫插入將青春的童話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台灣在這部電影中展現了自己的後期實力。
    回想台灣電影,我看的並不是很多,倒是覺得無論台灣電影如何轉型都能聞到電影裡夾雜著的濃濃青春和淡淡憂傷,無論是《海角七號》,林書宇導演第一部戲《九降風》也好,台灣電影新生代代表的《艋胛》、《不能沒有你》也好,《藍色大門》、《盛夏光年》、《練習曲》之類更不用提,你可以輕易的從這些電影裡嗅到台灣海風。說實話《星空》這部電影就同《雙瞳》一樣,我恍惚以為它是香港的作品,可能《雙瞳》更有港片兒的味道,也算是創造了台灣電影的一大票房神話,因為林書宇導演確實在鏡頭的運用和劇情的處理上突破了一些台灣的固守思維,小清新畫面倒是沒有因此減少。但是很遺憾最後桂綸鎂的登場,雖然她很美,演的很好,總覺得有些故意討巧了。其實這個片子本身就很好,沒有桂綸鎂,也會有票房的。當然,影迷就是這麼挑剔難搞,所以不用搭理我著無病呻吟。

【痴人說夢下,關於星空】
    這不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13歲的時候,總有一些感情懵懂的介於愛情同友情之間的,誰也說不清楚的關於年少時的記憶。會有那麼一個人,在你怯懦的時候你想讓他陪著你;會有那麼一個人,在你開心的時候你願意同她一起分享;會有那麼一個人,讓你說出那句「陪我去看星星吧」。我們都知道這不是愛情。
在劇情上,這個影片在忠於幾米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延展。13歲的小美就像客廳裡的那條小金魚,在狹小的金魚缸里固守著自己的小幻想。隨著爺爺的離世,父母的離婚,金魚缸最終隨著一個美麗的鏡頭摔在了地上,狠狠的碎了,隨之通過小美的主觀視覺展現了小金魚垂死的翻騰。就像片尾小美最後的自白,其實13歲的我們真的需要大家來善待,也許只是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是善意的微笑。我想小美之所以執著於爺爺,可能就是因為爺爺對她的溫柔和給她的溫暖讓她難忘懷念,也是爺爺的離去才讓維繫她這個家不至於支離破碎的扭斷撕裂。「星空」自始至終都只是串聯整個劇情的線索。那塊兒缺失的拼圖就像你自以為破碎的青春,失去的快樂家庭,離開的朋友,不在了的爺爺,補全的那一天才發現你宣洩的一切其實也無法如此,一切也都會過去,結束的總該結束了。至於「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吧」恐怕也只是小美想去追憶爺爺的藉口,小美覺得去了那裡,興許都能好起來,興許可以見到爺爺,興許爸爸媽媽可以和好,而倔強的她又不想將實話告訴小傑,只能以我們去看星星吧為理由。其實星空之於小傑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望著這個相處雖然短暫卻難得的小女孩的背影,小傑搬來搬去的宿命也不會得到改變,但是只要能多在一起會兒就好了。這也是星空最終只短暫的出現了幾秒的原因,無論對於小美還是小傑,最重要的都不是那個星空,而是蘊含在星空裡的如同那畫中熱烈綻放的星星一般有幼小的體會著生命的自己。因此當星空的迷霧終於散開,小傑背著小美急促跑在草地上,星光照亮了他們的道路,溫暖了他的臉龐,他抬頭看了一眼,沒有停留。因為就像導演說的那樣,對小傑來說他身上背著比星空更重要的人。
    有的網友說,覺得整個電影太平淡了敘述,沒有情緒的爆發點。其實我不這麼認為,本片情緒的載體有很多。拼圖:心中美好願望的象徵,因此小美執著的想和父母拼好,想給它補完整,也是最後小傑寄給他那一片拼圖的深刻意味,13歲的落幕,就像每一場煙火的完結,心裡突然空空的卻也滿是回憶。在影片最後的最後長大後的小美在巴黎看見的那個店舖,有著殘缺的美麗,每一幅畫都缺了重要的一個位置,也是在今天,我們長大後才能發現,不完美成就了完美。沒有缺失,便不覺得什麼是美好。還有那個可以宣洩悲傷的舞蹈,大象,摺紙的玩偶,化成飛躍星空的火車。細細體會,感情的起伏是跟著畫面一起變化的。
    而全劇的情緒爆發點,就是在小美昏睡的夢中。這個橋段安排的比兩人一起看星空要好很多。小美在夢裡追著小傑的腳步,剛要觸碰小傑的臉龐(其實這個感覺小演員演的感覺沒有出來,小傑的表情應該是即將要分別的感情,而不是恐怖和陰森= =),小傑開始破碎,小美先是嚇得沒敢動,畫面下面出現了小美手拉手在一起的父母,表情反打驚訝帶著開心,隨後父母的手最先開始破碎,小美急忙上去摀住,她是多麼不希望多麼害怕父母分離。而最後一個場景回到了爺爺的小屋,爺爺回頭溫柔的笑,伸手過來攬住小美的肩,小美有點兒擔憂, 害怕爺爺再次破碎,而這回沒有,小美開心的扎進爺爺的懷抱。破碎的拼圖是不能改變的現實,爺爺的懷抱是她路途追尋的最終,儘管只是在昏睡的夢裡,至少醒來後,她可以坦然的面對分別與失去,因為曾經的一切可以溫暖我們幼小的靈魂和羸弱的身軀。過去的終將過去,長大的,也只有自己。

【我的13歲,關於長大的只有自己】
    八年前,幾米的另外兩部作品被拍成了電影相繼上映,《向左走向右走》和《地下鐵》。那一年我覺得金城武很帥,那一年我還不知道電影是為了什麼,那一年我也13歲。
    13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面對世界充滿好奇與膽怯,卻帶著小學時候的純真和稚氣。13歲的時候我也曾經認識一個男孩兒,男孩兒喜歡籃球,我像小美模仿小傑偷東西一樣,想去體會這個男孩兒的心情,經歷他所經歷的。我們一起聽周杰倫,一切唱著《開不了口》,一切看著窗外下著的雨,聞著雨後泥土的芳香,無話不談,無樂不作,以為青春就可以這樣無憂無慮的度過。可終有一日我們還是失了聯繫,八年了,可能還需要等更久更久,某一天可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相逢,熱淚盈眶。13歲的時候遇見的不是初戀,而是比初戀更美好的,曾經相信會成為青梅竹馬一起陪伴對方長大的另一個自己。
13歲那年,父母揮刀相向,父親死性不改,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他。我沒有像小美一樣離家反抗,我只能選擇默默的接受,對父母雙方都好,儘管不快樂的只有我自己。分開的那天,我們一起從原來的家搬走,父親的車向左開,母親帶著我的車向右開。我趴在後窗上望著車子遠去的背影,我的夏天,我的13歲,結束的也比很多人要早一些。
    成年人覺得13歲的小孩兒這種感情會不會太成熟了,而13歲的少年少女們恰恰覺得這個故事像小學生一樣幼稚。
    突然想起彭浩翔《AV》裡的那句話:
    ——當你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重要的時候,世界才開始準備原諒你的幼稚。
    曾經以為13歲的自己就想了發了霉的過期罐頭,還沒被人打開品嚐就已經自行報廢。現在後頭看看,那段時光,那些回憶,是世上最飽滿的美好花蕾,是即將竄著高空的煙花,是迷霧正在散去的星空,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再也回不去的13歲。
    長大的,只有我自己。因為所有關於那時的人,那時的事,都定格在那永恆的瞬間。

    記得一句關於梵谷的話:「燦爛到極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谷也只能,毀滅了自己。」
    星空這麼美,青春這麼美,世界這麼美。
    還好,我活著。
    13歲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