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7,168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寧寧

2011-10-22 18:49:40

反基督,並不是反女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好友看了這部片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喜歡。覺得拉斯馮提爾是個2貨,搞些反女權的東西,宣揚了對女性性追求的壓抑和迫害等等。當然一千個人看同一部電影可以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但我和好友的想法一直都挺一致,直到這部片子。我自認為是不亞於好友的女權主義者,卻完全沒看出反女權的元素在裡面。

在我看來,整部電影是在表現女主在慾望和理性之間掙扎,最後屈服於慾望的過程。女主的丈夫代表的是文明理性,他的職業是心理諮詢師,現代科學的典範。女主則徘徊在理性與慾望之間。她獨自帶著孩子在伊登森林裡寫作,主題是對中世紀基督教大規模屠殺女巫的研究。女巫的行為不能被教會所理解和容忍,被指為邪惡的代表。教會專權的時代,對於不能理解的東西向來就是抹煞的,於是大肆屠殺所謂的女巫。過程中有很多普通的女性,也許僅僅因為表露了自己的慾望而慘遭毒手。女主在森林裡寫作的時候,被自然所包圍,遠離了現代文明社會,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內心的慾望被喚醒。

這裡的慾望並不只是性慾,而是一切自然賦予動物的本能。自然賦予動物的本能並不都是美好的。呵護下一代是本能,吃掉下一代也是本能。片中有很多處動物蠶食下一代的鏡頭,讓人不忍,但這些事情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我們不會因為動物吃掉下一代而對這種動物有什麼評判,我們只是會說,動物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人類的身上,大概會被千夫所指,萬人唾棄,說之沒有人性云云。也就是說,我們所謂的人性和自然性本身是相悖的。動物的行為沒有善惡之分,全是本能。而人的行為卻有善惡之分,但所謂善與惡,只不過是別人給你的某些行為附加的標籤,你呵護下一代,就是善,傷害下一代,就是惡。女主獨自一人身在自然當中,她所做的事情沒有其他人來評判,也就沒有善惡之分,因此她的行為完全是出於本能。

於是矛盾就這麼出現了,女主顯然是經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自身的無法控制的慾望既害怕,又沒有辦法。這種恐懼從她的孩子摔死之後變得無限的擴大,她一方面不能承受喪子之痛,另一方面又無法面對因為屈服於慾望(性慾)而把兒子害死的事實。然後男主又自作聰明要幫助女主找出恐懼的根源而帶女主回到了伊登。進入自然的女主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甚至慾望更強烈,除了性慾,還有佔有慾,控制欲。男主發現女主藏在閣樓的筆記和資料,無法理解女主居然把對女性的迫害理解成女性本身是邪惡的。這裡我的理解是,男性女性都是邪惡的,但數世紀的男權社會造就了對男性女性同樣行為的不同定義。比方剛才說的,女巫施咒殺人,是邪惡,教會(男權)屠殺女巫,是正義。歸根溯源,一樣都是殺戮。儘管現代社會已經否認了教會當時屠殺女巫的行為,但同樣性質的行為(所謂的正義的殺戮)至今仍舊到處在發生。

到了伊登的女主並沒有完全放棄理性的反抗。在樹下野合的時候女主要求男主打自己,象徵著理性對於原始慾望的鞭笞。還有之後她剪下作為慾望象徵的陰蒂,也是一種反抗。諷刺的是,結局是不但女主沒有逃脫慾望的控制,連一直以理性文明白詡的男主也屈服在慾望的魔爪之下。震耳欲聾的橡子雨象徵著撒旦的召噢,男主臣服於自身的衝動(impulse)之下,殺死了女主。這裡再次出現了之前曾出現過的,表現焦慮的生理反應的鏡頭,脈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等,只不過焦慮的人換成了男主。其實,這種殺戮的衝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之前他在樹洞裡砸鳥的鏡頭已經顯露了些許徵兆。更往前一點,當男主踏入伊登的時候,撒旦已經向他發出了邀請。

《反基督者》並不是在反對女性,而是對我們所謂的文明提出了質疑。基督教作為西方文明的思想主體統治了數個世紀,啟蒙運動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於自身開始有了理性的認識。但基督教義里所提倡的美德,和科學發展帶來的我們對自身的理性認知,就能概括人類嗎?善與惡,慾望和理智就能定義人類所有的行為嗎?我們是不是太過高傲,以為自己可以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以及我們是否太過天真,認為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反基督者》給我帶來的是這樣的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