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莊子

2011-10-25 16:08:13

因為相信,因為愛


    我一向對所謂的電影分類不以為然,比如,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上商業的標籤,便在螢幕上隨心所欲地搬演刀光血影,或者,在沒有制度原因的情況下,打著藝術旗號,用晦澀和不知所云把自己的電影弄到只能顧影自憐,在我看來都不是對電影應有的尊敬。
     但是,看了這部電影,我卻下意識地問了一下自己:這是一部什麼電影呢?
     因為,與它早已斐然的聲名相比,它顯得太簡單了。
     它的故事是簡單的,簡單到甚至顯得老套:一個教師努力用音樂去感化教養學校的學生而已。
     它的手法是簡單的,除了剪輯的緊湊和影片節奏的合理有致外,它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特效和令人稱奇的技法。
     但是,就是這樣的簡單,你卻會被感動,很簡單地就被感動,感動到一直想知道那個答案:馬修到底怎樣了呢?
     正是電影之簡和感動之深的這種反差,才讓人心中有一問:這是個什麼電影呢?
     對這部電影來說,這樣的疑問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只是在自然地表達,表達著對音樂的痴迷,對音樂的摯愛。因為這種愛,因為對愛的力量的相信,它的音樂同樣是那樣簡單,簡單到就像所有來自教堂的唱詩班的吟唱,簡單到所有的歌聲都不承載著具體的情節,也不具有舞台劇的表演效果和戲劇效果。
     但就是這樣的音樂,卻餘音繞樑、令人難忘,這一半要歸功於男孩那天籟般的嗓音,但更應歸功於音樂本身的完美和導演對音樂的完美表現。因為不必承載音樂劇中音樂的表現功能,電影中的音樂便可以在合適的地方以合適的方式自然地出現,這部電影中的「合適」就在於,從表面上看,電影中的音樂基本是在孩子們唱歌時出現的,也就是在劇情實景需要的時候出現的。但實際上,它的每一次出現又決不是簡單而隨意的,在情節的拐彎處,在情感的昇華處,你會發現,音樂總是會以完美的旋律和表現出現,總是自然地把所有的情節順暢地熨在了一切,讓馬修行雲流水般完成了對音樂的痴情表達,讓故事在音樂的河岸里潺潺不斷地淌向前方。
     說它在「淌」,是因為電影中的一切如此的自然和順暢,馬修老師的表現如此自然,就像身邊的一個普通人,除了有些倔強地對音樂一腔痴愛,他不需要我們抬頭仰望。電影的鏡頭如此地自然,灰黃的色調一以貫之,而景別也像馬修一樣倔強地堅持著中景和全景,彷彿它只是想記錄而不是去表達。在這種自然中,我們看到了那種散文式的法國風格,看到了導演對「新浪潮」文化的致敬。看到了導演對於文化的自信,對於音樂魅力的自信。
     因為這種自信,我們看到了馬修對音樂的愛;因為這種愛,我們會在音樂的沐浴中,感受一次心靈的洗滌。一位評論家為該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品味這道心靈雞湯,我們會發現,原來,電影可以如此質樸,如此簡單,但卻如此感人。它讓我們對那些自稱為「大」卻在觀眾心目中很小的電影產生質疑:要那麼多花哨做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