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蛛兒寶寶

2011-10-31 19:12:36

夢想,永遠在心裡花開的地方


    看了一部好電影而不留下點感想,實在太對不起導演。
 《鋼的琴》,週末夜晚,一杯酒,一個人。電影開場時關於離婚的精闢對白「離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馬,我放你一馬」,還以為電影內容是討論婚姻。沒曾想,這是一部關於愛與背叛、夢想與現實的映畫,一個讓人發笑讓人掉淚的黑色幽默,完全刺中我心臟。
  90年代初的故事背景,和我記憶中的小時候何其相似。懷有音樂夢想的父親下崗後靠婚喪演奏為生,家裡只有一台用來賺錢的手風琴,卻期望女兒能成為鋼琴家。買不起鋼琴,只好用木板建一架發不出聲的假鋼琴,讓女兒苦練指法。遭遇妻子背叛,離婚時為了讓女兒跟自己,不惜去學校偷鋼琴,被抓後決定召集一幫人去建一架鋼琴。最終,鋼琴造好了,女兒卻跟她有錢的媽媽走了……
  很多細節,讓人心疼這個細高瘦弱,卻心比天高的父親。那個年代的國人深受蘇聯文化影響,尤其是故事發生的東北,文藝青年們愛唱蘇聯歌,彈奏的也是蘇聯音樂,連電影背景音樂都是蘇聯風。父親貧困窘迫,但心思溫柔細膩,會嚴格要求女兒練琴時注意手型,會和喜歡的女人探討蘇文,會在孤獨時用打火機製造聲樂,會為老工程師出主意將煙囪變成旅遊塔。特別是他溫柔地和女兒在無聲鋼琴上合奏時,那一刻彷彿有光環籠罩周圍,與狹促破舊的房間形成刺眼的對比。
  為了爭取撫養權,他決定造一架鋼琴。「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他豪情壯志。與偉大理想相伴相生的,總是平凡可笑的現實。造琴的施工之中,喜歡的女人被自己兄弟勾引了,女兒不停提起媽媽給她買了好多漂亮禮物,朋友的女兒未婚懷孕……即便如此,鋼琴的每一部份還是在精雕細琢中漸漸成型了,離夢想的距離一點點縮短。我想,在他心中,這已不單是為了女兒做的事,更是為了自己,為了一顆年輕時沒有實現藝術理想的遺憾的心,為了不甘平庸而立志將不可能的任務成為現實的激情。
  最終,那兩支象徵一代人回憶與理想的煙囪還是被爆破了,女兒最終選擇了有錢的生母。一切歸於寂靜,會發聲的鋼琴終於造好,女兒坐著彈出了流暢優美的音符,卻再沒有無聲鋼琴的那份溫暖和感動。看到這裡,我流下了眼淚。是否美好的事物註定無聲,註定不屬於伸手去夠夢的人,註定付出後終將失去?
  可是,仍然在手風琴曲《西班牙鬥牛士》響起時,心潮澎湃。女人穿著紅色長裙跳著鬥牛舞,男人豪情壯志地踩在廢墟上拉手風琴。手風琴和鋼琴,是影片中最犀利的對比,隱喻著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還記得小時候,同樣深受蘇聯文藝影響的父母,因為家裡買不起鋼琴,於是讓我學手風琴。很多蘇聯歌曲都是用手風琴演奏,那幅畫面永遠是伏特加,冰天雪地,紅彤彤的臉頰,響著手風琴的旋律。即使是學手風琴,家裡也要努力供應,爸爸騎著單車,載著我、媽媽和琴去老師家上課,媽媽坐在教室後面為我抄筆記。很多個不肯練琴的夜晚,媽媽一邊做飯一邊幫我數練習次數,督促我不能偷懶。後來家庭環境寬裕了,琴從小小的16貝司換成最大的120貝司,也終於上得起一對一的私教。我卻遇到練習瓶頸,找不到提升的感覺。回想起來,我所缺的正是那股激情,將音樂融入生命和情感的悟性。當我終於理解到彈奏不單是記熟指法的時候,卻開始埋怨為何自己學的不是優雅的鋼琴。
  可如今,我卻非常感激這緣份。手風琴承載了一個家庭貧窮卻尊貴的藝術理想。我喜歡手風琴,慶幸自己學會這一種冷門的樂器。一個背著笨重的琴,用力拉奏的女子也許不美,沒有小提琴的自在靈動,沒有鋼琴的優雅舒美,卻傳承了整整一代人無可替代的懷舊情懷。我想起曾穿著一襲黑色長裙演奏,用盡所有激情和力量;還想起曾為一個穿著紅裙跳鬥牛舞的美麗女子伴奏。是的,伴奏,在舞台的一個角落,為了她,甘當陪襯。
  所以,合著影片末尾《西班牙鬥牛士》的旋律,我的手指不知不覺舞動起來了,情緒完全被調動起。我知道,夢想不一定能實現,但追夢的過程,最為珍貴。夢想不分貴賤,追夢的路上,誰都跌得起,只要有愛相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