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如風的迷妹

2011-11-01 23:46:47

那笨拙的愛。


開始寫之前隨便看了一眼頁面下方最熱門的影評,關鍵字無外乎「對工人階級時代的祭奠」「蘇聯情懷」還有「可憐的票房」,頓時就覺得我的點和很多人真的不一樣,雖然我一直知道我是個很彆扭的人,而且我看過的電影少得可憐,沒有資本對它的藝術性還有那些和大師的相似性說三道四。


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看著女兒練琴的小背影,爸爸坐在邊上大喊「手型!手型很重要!」就想起那時的我坐在琴凳上,媽媽在旁邊說著「手腕要平穩!」「指尖立起來!」。
我想但凡學過樂器的人小時候都有同樣的經歷,每天練習,每週上課,所以有人說小時候學樂器的孩子都不壞,因為沒時間變壞。
片中爸爸先是為女兒用紙板做了一個鍵盤,然後很阿Q地帶著女兒自彈自唱起來。屋子裡的燈很暗,但他們身上彷彿有光。
這橋段也不是首創了吧。小學的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講的是很多學琴的孩子的故事,有一個孩子家裡沒有錢買琴,就只能拿紙板畫出來琴鍵練,即使這樣最終還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什麼的。那時媽媽總拿這個督促我說你看你有琴還不好好練。
學琴不是小孩子一個人的事。我還上小學的時候,媽媽上班特別遠又特別忙,但又不放心我一個人坐近一個小時公車去上課,就會偷偷從班上花一個多小時回到家,再帶我去上課,上完課又趕快回到單位去。上課時媽媽就會在旁邊很認真地聽,回家了好督促我解決問題,我就總和她開玩笑說你都能做老師了呢。
喬老師也是我遇到的最認真脾氣最好的老師。(中年大叔的典範!)
整個童年的時光就那樣過去了吧。
但是一直以來我都知道我並不會變得有多棒多厲害,我是一個很難有熱情的人,難以被感染,並且缺乏表現力,像音樂或者藝術這樣需要全心的熱情和投入的事我做不來。



很多時候,由於物質上的缺乏,我們在面對我們愛的人時感到力不從心,只有無能為力。
我總是被那些笨拙的愛所感動,或者感到心酸。
我們沒有能力滿足那些我們愛的人的所有要求,只能用最粗糙最樸素的方式對他好,甚至有時用盡全力也抵不上有的人唾手可得的東西。
那個爸爸放下尊嚴放下面子放下夢想都只是因為放不下女兒。
我一直忘不掉這樣一件事。應該是6、7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逛商場,要出去的時候,在大概是TW還是ELAND專櫃前,有一個穿的很破的老爺爺指著新品問服務員說這件多少錢,服務員說好幾百呢。老爺爺又問有便宜點的嘛,服務員指著特價櫃說這些便宜,就200塊,老爺爺頓時眼神黯淡下來,低聲說哦,我就有50元,我孫女過生日我想給她買件好衣服。
聽到這我就開始難過,走到商場門口就坐在門口臺階上開始大哭。
那時50塊錢應該還能買很多東西的吧,老爺爺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要給孫女買件貴點的衣服,卻忽然發現自己的世界在生活面前顯得是有多微不足道。
在買不起鋼琴這件事上,我想爸爸比女兒要難過得多。
爸爸不只是能為女兒造一架鋼琴,如果可以,他可以為她打造一整個世界。
即使這樣女兒最後也不一定會選擇他。小孩子會選擇那個能給他糖的人。他們從小就知道資本的力量。所以我相信人之初,性本惡。
可爸爸這笨拙甚至於荒唐的行為卻讓我無力取笑。
 



我是個完全不善於表達自己感情的人。
爸爸和媽媽家的人也都是這樣不善於表達的人。
我們很愛對方但有時也不會去說,或者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去說。
每次放假時基本上三五天就會去姥姥家,但是每次去姥姥都會像好久沒有見過我一樣把所有吃的都拿給我,一會兒問一遍你吃這個麼,你吃那個麼。
我每次都會一直不停地吃,因為我有時很理解這種舉動並且覺得心疼,每個人都有自己去愛的方式,也許這種方式看起來很卑微,而我也會覺得一直不停地接受或許能表達我對這種愛的接受或者回饋。
今天中午媽媽給我發簡訊說「每天早晨起床去洗漱看到你給我買的化妝品就覺得有個姑娘真幸福」,我大腦頓了一下,但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好,就放到一邊了。那真的是用自己的錢給媽媽買的所以很驕傲。我找不到別的方法或者別的途徑,甚至我也不知道這樣能表達這一切嘛。
十一回家的時候,坐車快要到家的時候忽然接到表弟的電話說你快要到了嘛,我就很吃驚問說你要幹嘛,他很小聲地說,那我去接你吧。我忽然感到很溫暖說好啊,結果那天堵車厲害,他等了好久幫我拎東西回去,然後我就看著原來的小男孩現在已經比我還高很多了覺得這樣真美好。
你感受到那樣笨拙的愛了嗎。


網頁頁面右邊的簡介一直提醒著我這是一部喜劇。
請原諒我不懂你的黑色幽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