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

伴娘/最爆伴娘团(港)/伴娘我最大(台)

6.8 / 310,581人    125分鐘 | 131分鐘 (unrated version)

導演: 保羅費格
演員: 克莉絲汀薇格 蘿絲拜恩 瑪亞魯道夫 艾莉坎波 瑪莉莎麥卡錫 溫蒂麥莉登康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美女黝

2011-11-03 01:14:58

《伴娘》:中年剩女的人生悲劇史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給《伴娘》套上2011年度最強大黑馬的頭銜基本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在《宿醉》這個火車頭的率領下,R級喜劇在北美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掘金的狂潮。就拿今年來說,僅五部R級喜劇《伴娘》、《宿醉2》、《朋友也上床》、《壞老師》、《惡老闆》就聯手斬獲了10億多美金,這不免讓諸多巨額投資的大片顏面掃地,自慚形穢。付出同收穫緣何如此不成正比呢?簡單的說,一方面是由於觀眾對靠場面特效博取眼球的影片產生了審美疲勞,往往是越火爆越容易昏昏欲睡。而那些動輒投資過億的大片,大多數的著力點都並非在劇本上,CG的堆砌,故事的無腦,嚴重挑戰了觀眾的耐心。另一方面,在生活節奏愈來愈快的生存狀態下,人們渴望在電影裡尋找的放鬆情境逐漸由簡單粗暴的視覺享受上升到了精神層面。而R級喜劇,恰巧都是以一種誇張的惡趣味姿態,直戳生活的本質以及思維的要害,由此所產生的別樣的代入感與共鳴感是一針見血,回味無窮的。「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此言倒是不差矣;但倘若你看到光影世界裡人物的生活境遇一個比一個悽慘,一個比一個更樂在其中,是否會產生髮自內心的喜悅與感慨?

 

《伴娘》的劇本走的是一條無理取鬧的奇妙路線,尤其凸顯在影片的前半段里:故事的容量基本能用半句話來概括,可是卻卯足了一小時的勁。這種完全不著急行進故事情節,把每一個可有可無的橋段鉅細無遺地展現出來,純粹按照橋段的拼接來推進整體發展,是相當危險的舉措。一著不慎,便會滿盤皆輸,淪為囉哩囉嗦的流水帳。《伴娘》的確有偏離正軌的潛質,可喜的是觀眾們買帳。不過,像在去拉斯維加斯飛機上的橋段,十來分鐘的話癆子,若不是有種女版《宿醉》前奏的味道,估計並不怎麼討巧。終究也沒能去成,不然再加些賭城的屎尿屁戲碼,也未嘗不可。《伴娘》的R級,確實很到位,全片口無遮攔的粗口、段子、隱喻,出自一幫將近年逾40的「老婦女」之口,不得不承認有種莫名的快感。莫非,這些「母輩」的角色們,讓我們產生了邪惡的代入感?諸如「毛毯是掰斷的」(這個段子太有才了)、「美國香腸放到英國麵包里」等對白,都是屢試不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R級元素。這些都讓《伴娘》看上去,閃耀著他人的光輝。乍一看像《40歲老處男》,整體看又皆有《怎麼又是你》、《女人至上》、《結婚大作戰》、《宿醉》、《慾望都市》的味道。導演用他山之石,築起了自己的河山,想必這種「四不像」的特色,將是R級喜劇未來的前進方向。

 

《伴娘》詮釋的是女主角安妮在一定階段上的人生悲劇史,這契合了許多觀眾所需求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安妮也不負眾望地將悲劇進行到底,作為一個不惑之年的超齡剩女,經濟上窮困潦倒,情感上被他人拋棄,生活上make love之後還得自行回家過夜。慘不忍睹的命運,也讓原先就沒什麼抗擊打能力的她愈發墮落。在逆境中選擇妥協、逃避,用虛度光陰來療傷,朋友們一個接一個離去,最終在一頓歇斯底里之後,回家看《荒島餘生》來自我安慰,人世間最痛苦的經歷莫過於此。以上這些精心打磨的橋段,只是R級喜劇中厚積薄發的助跑階段,爾後的一躍,才是能否奪魁的關鍵。《伴娘》正是因為這一躍的完美,才顯得尤為成功。幾個主要配角人物,著墨基本沒有偏頗,各自的性格特點都頗具誇張的立體。每個人的光鮮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悲涼,努力讓別人快樂,其實自己並不快樂。正所謂「幸福的人相似的幸福著,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安妮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很適中,比較接地氣,頹廢得不徹底,勵志得也不徹底。同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一樣,遇到挫折的第一反應自然是垂頭喪氣,給予自己一個發洩放縱合理的理由。過後,自覺悔悟,又堅定信念萌生一大堆計劃、想法,實施起來卻發現依然磕磕碰碰。偶爾嘗到一次成功的甜頭,頓時又躊躇滿志,躍躍欲試。就這麼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好不有趣。

 

     影片的另一個角度,對所謂的「物質朋友」和「精神朋友」做了一系列的詳盡對比,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女性朋友圈內。安妮和海倫的激烈對抗,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縮影。只能說,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將這話套用於此:只要是真心實意的,不論做了什麼,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好朋友。《伴娘》的受眾人群,自然還得是以女性觀眾為主,女性生活的點點滴滴至少對於北美觀眾是能夠感同身受的。就這個思路來說,《宿醉》系列的目標便是男女通吃了。《伴娘》告訴人們兩點:一是,齷齪、惡俗、下三濫並非只是男人的特權與專利,女人們駕馭起來也絲毫不會遜色;二是,結婚時少選幾個伴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