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

星空/StarryStarryNight

6.9 / 1,266人    99分鐘

導演: 林書宇
編劇: 林書宇
演員: 徐嬌 劉若英 庾澄慶 曾江 林暉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功夫查理

2011-11-05 06:06:13

《星空》:與他們的成長有關,與我們的現實無關


「敏感、殘缺、幻想、依靠、曖昧、思念、錯過、童話、逃離、校園……」

如果一部電影可以用這些詞語拼出來,那一定是青春片。
如果再加上「純美、柔言嗲語、五月天、幾米」,那一定是最有台灣味道的青春片。

那就是,《星空》。

想看星空,是因為預告片第一時間就把我俘虜。我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外貌協會成員,當看到男女主角唯美的臉龐,我頓時就Hold不住了。再看場景調度,看色彩,看攝影,看女神桂綸鎂,看得眼睛直流口水。這時再聽到五月天的用力吟唱,票錢就這麼乖乖掏了。

而預告片沒有欺騙我。這就是一部唯美著、安靜著、淡淡憂傷著的小清新。

全片以這種一以貫之的情緒恰到好處地詮釋著青春的敏感。情緒來自於乾淨的畫面,舒緩的節奏,潛伏的隱喻,以及被成功視覺化的心情,比如拼圖和模型的缺失象徵愛的缺失,拼圖的崩塌象徵著所珍惜的東西的遠去,星空代表著美好與希望……但最典型的,還是來自那些讓觀眾感到一點點尷尬的沉默瞬間。父母吵架時,安靜得只聽得見滴滴的時鐘聲;傷心的母親邊跳邊哭,只聽見她獨自的啜泣;兩個人害羞的對白,不好意思地同時停止說話……這種拿捏恰當的沉默把主角的情緒直接傳遞給了觀眾。就像參加演唱會,身體不需要思考就會跟著一起興奮一樣,面對著尷尬的沉默,觀眾也不需思考就能感受到敏感心思下的小傷悲。

但片子最台灣的特點,不是純情,不是台灣腔,而是題材和關懷——折射出了兩岸社會現狀的典型差異。這種敏銳地探到一個都市初中生的敏感與脆弱的題材,是目前的大陸電影做不到的。即便試圖去做了,也不是這個情懷。不是這有多難,而是沒那麼多閒工夫。我們都太現實了,我們還有大量沒上過學的山區孩子,大量沒有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我們的孩子不會有一個在巴黎學過藝術、喜歡喝紅酒的母親,沒有滿屋子的玩具,沒有掛滿整堵牆的漂亮衣服……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只懂考試,長大了,想要懂點什麼,卻為時已晚。我們的青春,徘徊在現實與理想的交介面,不是房奴蟻族,像《蝸居》;就是迷惘頹廢,像《觀音山》。即便我們也會試著去懷揣理想,其實也只能以現實為參照物,不過是故意與現實反著來罷了,比如「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並養活自己,不被金錢束縛。」與錢對著幹,同時也說明,沒有忘記錢;與現實對著幹,也就是忘不了現實。所以,當我們看到台灣小孩的青春痛癢,就感覺到了隔閡。片中主角的小敏感小傷心,若擱在我們社會,就顯得是那麼的淡,那麼矯情,那麼不值一提。小宇替我們告訴了小美:「你很幸福了。」

經濟條件決定上層建築,是一句鐵打的真理。台灣相對富裕且均富,你會普遍感受到台灣人天然散發出來的幸福感與從容。相比起我們,他們顯得如此的不懂知足,他們「逆來順受」能力遠遠不及我們。「被慣壞了」的民眾對政府一點點的不作為就可以鬧翻天,要是看到了我們的上訪和強拆,不當場吐血身亡?溫室裡的花兒是幸福的,但也是脆弱的。他們的承受能力就是這麼差,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已經受到命運眷顧的小美仍然這麼敏感、細膩,傷不起。青年的成長陣痛總是折射著社會的幸福指數。

就像我們會覺得一個大小姐不吃食堂,天天花錢下館子是公主病,很多人也會煩膩台灣的小清新,覺得沒事就哭哭啼啼是矯情而虛假,一點都沒有現實感。但這不是大小姐的錯,人家從小就吃慣了好料;這也不是台灣青年的錯,人家是在溫室長大的。其實,「文藝」也本就該是一件優雅、緩慢、愉快的事情。而現在的中國,無法緩慢,無法清新,無法細膩,所以還不是一個容得下文藝的時代。所以在普通青年眼裡,文藝是奢侈的裝逼;在所謂的文藝青年眼裡,則是與普通青年區分開來的身份標識。所以,在兩種青年眼裡,另一種青年就成了2B青年。我們的文藝,其實只是現實主義而已。看看我們的文藝片,都是多麼殘酷的東西。但最諷刺的是,在這片盛產現實主義故事的沃土上,是不能上映那些直面現實的作品。所以,我們就拿了別人的青春來解饞,羨慕,感動,憧憬,藉此補上我們殘缺的那一片青春拼圖。

看完片,從學府影城剛出來,就看見了廢墟和垃圾堆,並傳來一陣惡臭。路過澡堂,看到一群人正排著長長的隊,就為了洗個熱水澡,增長的GDP還不足以給學生宿舍安裝一個熱水器。

我一抬頭,看不見星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