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賴漢

2011-11-06 19:33:27

《美國隊長》:高效催眠藥


作為又一部《復仇者聯盟》超長預告片,《美國隊長》無疑是目前上映的所有「預告片」中最沒意思的一部。儘管多年之後,這部不露痕跡的換頭技術將會被特效屆記住,而此片同同樣擁有出色換頭特效的《班傑明》最大的區別之處在於,《美國隊長》能被人記住的也僅僅是這顯山不露水的特效了。

值得肯定的是,《美國隊長》在宣揚美式主旋律方面做的非常合格。影片中的諸多片段拎出來,都能成為一段不錯的徵兵廣告。然而,作為一部娛樂電影,尤其是超級英雄娛樂電影,《美國隊長》卻生動地用自身的劣質表現告訴了我們,如何將一部英雄電影一步一步地拍臭拍得難看——可以相信,如果好萊塢有一本「爛片編年史」的話,《美國隊長》毫無疑問地可以為其添上濃厚的一筆。

一部能夠在中國文青影迷圈中口誅筆伐的爛片,基本有以下幾個標準:大投資,大場面,劇情簡單,演技爛。而《美國隊長》則基本囊括了以上幾個要點,除了一項——大場面。如果說一部劇情簡單演技爛的影片,能夠不錯的大場面的話,那至少可以讓觀眾在電影院裡的兩個小時不至於太無聊,但可悲的是,《美國隊長》通篇那昏昏欲睡的劇情絲毫沒有叫醒影廳中有幸睡去觀眾的慾望,同其他幾部《復仇者聯盟》的「預告片」相比,《美國隊長》寒磣地就像是一部地道的B級片,除了換頭特效之外,影片的其他特效則更是美劇級的。如果將這樣的商業大片比作中國春晚,那麼大場面就是趙本山的小品,春晚不管有沒趙本山都蛋疼的要命,被文青式影迷定性為「爛片」有沒有大場面也依然是爛片,但有了趙本山的春晚至少讓罵罵咧咧的觀眾有了一點盼頭,就像影迷們在一部爛片中尋找大場面以求得一點安慰一樣——《美國隊長》就如同一個沒有趙本山的春晚,說其平庸已屬誇讚。

因此,對高潮有所期待的觀眾在影片的最後一刻更是會有種崩潰的衝動,因為他們會悲哀的發現,儘管影片還搬出了上古神物這樣的道具,且不斷地告訴觀眾反角有多牛逼,主角更牛逼,可牛逼如此的兩大主角,在最終決戰時,卻是在比究竟是誰的骨頭更牛逼一點,簡單來說,導演在這部似乎通篇打打殺殺的影片,直到最後才告訴觀眾,「抗擊打能力」才是所有超能力中最重要。在你看完影片後,會發現其實最牛逼的只是那塊盾牌,如果不是那塊能擋住一切終極殺人武器的盾牌,我們帥氣、英勇且滿身肌肉的美國隊長,就算是屬貓,也挨不到影片結束。正因為如此,我總覺得讓此君讓那些凡胎肉體的美國大兵「隊長」確實足足有餘,可要當那些神仙、半機械人、變異人組成的戰隊的隊長之時,我實在有點擔憂。畢竟從目前眾「預告片」上映後的總結來看,復仇者聯盟的這群變態是因為能打而聚到一起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秒殺沒有盾牌的「隊長」。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人家美國隊長有領導能力,可在《美國隊長》中,我看不到這廝有多少領導能力。偷襲?越獄?算了吧,在戰場上隨便混過幾年的傢伙都會這幾招。事實上,影片中最牛逼也是唯一牛逼的應該是那個武器製造專家,也就是鋼鐵人他爹。

可以說,當製片方急於將《復仇者聯盟》推向市場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其系列影片越來越平庸化,而這種快速的變化終於在《美國隊長》身上集中爆發。這部電影就像《復仇者聯盟》這座「大廈」,在最後關頭匆匆補上的一根柱子。看到這樣的影片,就不得不感謝有諾蘭這樣的「奇葩」存在,不至於讓《美國隊長》這樣的高效催眠藥充斥在美漫電影的每個角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