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就像在天堂--As It Is in Heaven

其实在天堂/就像在天堂(台)/像在天堂一样

7.5 / 16,524人    133分鐘

導演: 凱波拉克
演員: 麥克恩奎斯特 芙烈達霍爾葛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誠

2011-11-08 03:29:47

懂得聆聽


「真誠面對自我,遵循本性的召喚」,這種理想表面看似無懈可擊,但實則有著巨大的隱患。

自我、本性太過抽象,對此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說片子裡人們所顯現的善良,人之間的關愛是出自人的自我本性,那同樣,那些暴虐、嫉妒、仇恨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將個體、族群的價值體系建立在「真誠面對自我,遵循本性的召喚」的基礎之上,那是極端危險的,那意味著共同的價值認同、信仰的瓦解。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分裂。我無法證明基督信仰、或是某種宗教信仰、價值體系的至高無上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族群是可怕的,不建立在同一性基礎上的對立是可怕的。

現代文明有著巨大的成就,科技的發展破除了許多蒙昧,但另一方面卻摧毀了共同信仰的根基(先且不論那些宗教信仰存在的根基:神學體系,他的真偽),卻無法真正給出新的共同信仰得以存在的真正可靠的基礎。這是我看完片子後的一些憂慮。

神甫的妻子在揭穿神甫的偽善、虛榮時的那種義正言辭,受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在眾人面前勇敢地唱出自己的心聲,這些似乎令人感到一腔熱血、充滿光明希望。但這種忠於自我心靈的理想真的能夠成為新的信仰的根基嗎,人們真的能夠因此而獲得幸福嗎?在破除了舊有的禁錮後,似乎陷入了更大的黑洞。

但我想我可能忽略了影片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合唱。片中指揮家常掛在嘴邊的「懂得聆聽」。不光是聆聽自我的聲音,更重要的是聆聽自我與週遭這個有機整體的聲音。

我認為比起那些自信、慷慨激昂的話語與獨唱,這些和聲更加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特質,這象徵著不同個體的個性,在和聲里人是不能肆意妄為的,如果每個人都只想著突出自我,那有的只是尖叫、沉悶的噪音。

但通過彼此聆聽,將自己的聲音融入在整體中,和聲有著獨唱無法企及的美。

信仰總會存在,不管是以何種形式,否則如何制衡人永恆的自私貪婪、如何讓不同的個性彼此共榮,而非一味對立競爭直至一起毀滅。

舊有的共同信仰,如果說是來自對於神的敬畏敬仰,以極端壓抑個體慾求為基礎。

那新的共同信仰則來自於一種因為生活在這片共同的土地上,基於一些基本共同點而形成的共識。有點像片子裡的那種和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