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听说//听说

7.4 / 3,398人    109分鐘

導演: 鄭芬芬
演員: 彭于晏 陳意涵 陳妍希 林美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小武

2011-11-11 09:21:44

由《聽說》略略說說大陸手語和台灣手語。。。



手語是一門很神奇的語言,雖然在世界各地獨立發展,卻在各個截然不同的文化間有無比奇妙的共通點,比如中國手語和挪威手語的飛機起飛/降落的比法就近乎完全一樣。你可以完全聽不懂閩南話、英語、韓語,但是一個中國聾人卻能輕而易舉地領悟台灣手語、美國手語、韓國手語70%以上的內容,並且在短時間內達成某些方面的共識然後輕而易舉地越過餘下的30%的障礙流暢地溝通交流。。。

這大抵是因為手語是一門視覺語言,不同於傳統意義的聽覺語言,面對一項事物,更直觀的做法是直接用肢體進行模仿和示意,就比如面對動物的手語比法,倒頗似幼稚園小朋友扮作動物的歌舞。這倒和把鴨子叫做「呱」的豪薩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幾乎所有區域的手語都會把鴨子的扁嘴巴作為第一特徵。

而視覺語言決定了,手語中,會用雙手和麵部的相對位置來表述「位置」的概念;而用動作的先後來表示時間順序等。。。此外,視覺語言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會把事物的直接作用對象放在首位,放在漢語裡,就是所謂「賓語前置」。「我吃飯」的手語語法其實是「飯我吃」(這個例子其實不恰當因為吃飯其實有固定簡化手語表達),這裡和日語的語法倒是很相似。

而詞源詞彙的相近、語法的相似也就必然導致了即使是不同文化的手語,其間的交流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而台灣手語和大陸手語,因為地區文化和聽人語言的相近,其可交流度應該也更高。這裡要說一下,手語也是有方言的,在大陸,主要是南方手語和北方手語的區別。

於是回歸正題說《聽說》。那天閒著無聊想搜一部電影看,於是在豆瓣里左翻右翻看到了這個。。。自己也正是衝著裡面有大量的手語對話去看的。。。於是這個似乎是聽障奧運的宣傳片,所以不得不帶有一些過於主流的氣息,然後逐漸淪落為劇情惡俗的偶像劇模式——本來秧秧和天闊相互以為對方是聾人、小朋參賽資格被取消的時候,電影的劇情和格調是很可以有機會昇華那麼一小下下的,偏生為了作為宣傳片,搞出那樣一個不倫不類的結局,也恁蛋疼了些,倒是害得我充滿期待情緒看了很久。。。

不過這個片還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的。。。

首先,我非常非常開心的是,片中的手語居然是自然手語,這比CCAV的那些聾人基本上看不懂的播音員旁邊有個可憐孩子賣力地用肢體比劃的形似文法手語的漢語的手式話要好上很多很多,說實在的,從第一眼看到這片是自然手語之後,就對這片的印象「噌」的一下好起來了(自然手語是聾人生活中的表達形式,而文法手語是將漢語逐字/詞翻譯後按照漢語的語法進行表達,但是二者都需要雙手和麵部表情的協同參與,至於CCAV的那個面無表情或者一臉傻笑的手語翻譯所比劃的,那叫漢語的手式化)。這和筆者之前看過的某個叫《啞巴新娘》的苦B電視劇裡面悲催的文法手語有著天壤之別。。。

不過看這個電影,如果不結合字幕,那些手語部份理解起來倒是不很流暢,這種壓力在之前看《孤兒怨》里小max的手語可能還沒這麼大。當然這和電影不斷暈眩地切換視角以及手語交流時並不總給正面鏡頭有很大關係,於是這個電影果斷還是需要多考慮下聾人朋友的感受哇。。。

不過份解各個詞彙來看,基本上還是都能有效理解的。。。

對於片中的台灣手語,大概分3大類,和大陸手語一致的、不是很一致但有共通之處的以及不看字幕完全看不懂的。。。

和大陸手語一致的:
於是主要是在日常行為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範疇,這些東西因為經常用且共通,所以基本類似。最明顯的就是「游泳」,伸出食指和中指交替上下擺動,模仿的是自由式的腳部動作,這和大陸手語是一致的,順便說一句,在北方手語中,這個動作還有「藍色」的意思。
我想著重說的是,那個萌翻了的「薏仁蓮子排骨湯」,裡面運用了多種手語慣用表達形式。「蓮子」和「湯」是非常典型的用手部動作模仿,「蓮子」分解為「花」和「從花中取出的種子」,這裡就是雙手相對位置表達事物空間關係;「湯」是用動詞指代名詞。「排骨」是用身體部位指示,用肋骨指代排骨。而「薏仁」則是文法表達,「薏」是運用了諧音手法,用「意思」的「意」來指代「薏」,「仁」則是仿字,用雙手比出「仁」的形狀。諧音、仿字以及書空(用手寫出字的形狀,常見於字形簡單意義抽象的漢字比如「千」、「干」)是不同文化間手語交流障礙的主要問題,因為這些受當地聽人語言的影響很大。而在美國手語中,這種表達形式對用於手指拼寫。以上的那些表達形式,在大陸手語中都是存在或者相同的。
還有些表達比如「工作」、「偷」、「第一/二/三」、「餓肚子」、「買」、「賣」、「辛苦」、「疼」、「受傷」等都是完全一致的。

不是很一致但有共通之處可以理解:
這些佔了大多數,因為恰好完全一致的表達並不多,而有些表達雖然不一致,但是因為手語的象形等,也同樣可以理解,這也是不同文化間手語交流的基礎。比如「便當」,當然這是因為大陸的盒飯和台灣「便當」的包裝不一樣,所以「便當」是圓的,盒飯是扁的。。。
至於「說」,打法有些像大陸手語的「問」,但是可以看出表達的告訴、爭論、責罵的含義。而大陸手語的「討價還價」,分解動作就和那個很像。
再比如「來」和「去」,大陸手語會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立起來,大拇指表示人頭,小拇指表示人腳,向不同方位的擺動以表示「來」和「去」,而其他的一些表達比如「剪頭髮」(另一手做剪刀狀在大拇指上方剪)、「坐」(縮起小拇指擺在另一手掌上表示坐下)等都是這個基礎手勢的延伸;但是在台灣手語裡直接是手掌擺向不同方向表示來去,這個倒是和美國手語相似。
而全電影的精華其實在姐妹含淚爭論的那一段,金牌是為了誰,誰的夢想是什麼。而這段可以說是我理解的最好的一段。當然一方面因為看了一段時間熟悉了一些與大陸手語不同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構詞簡單手形手勢都很直接。「夢想」在大陸手語和台灣手語雖然不同,但是都是從腦子裡冒出的「虛無縹緲」的東西,結合上下語境很容易理解;「負擔」是一個放在肩上的東西,理解起來也沒什麼問題;「沒有,空了」的表達和大陸手語中「沒錢」是一樣的,當然大陸手語也會那麼用;表達「不一樣」的後綴和在大陸手語中也很類似;而在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手勢,彷彿把什麼東西拿了扔掉,那是一個否定後綴,比如那個「不辛苦」,是先比一個「辛苦」,然後拿手抓住扔掉,台灣手語常用雙手,看上去有點像大陸手語中表達「已經」的時間後綴「什麼什麼過了」,但是習慣以後可以理解,而大陸手語也有類似表達,比如「忘掉了」,是彷彿從腦袋裡拿出一個東西然後扔在腦後。
那段爭論其實挺感人,妹妹對姐姐成績的希冀,姐姐對妹妹生活的期許,然後因為相互關心責怪對方,最後在親情中和解。。。

當然還有些不看字幕完全看不懂的部份:
這些部份以抽象概念居多。比如,「姐姐」,在台灣手語裡是單詞,在大陸手語裡卻是合成詞,是由「家裡比我大的同輩」和「女性」合成得到的,「爸爸」、「妹妹」同理。而「姐妹」在台灣手語裡面的手勢在大陸手語裡面是「比一比」的意思。「飛翔」的比法在大陸手語有點像比著一個「K」亂晃,「鳥」的手勢有點像大陸手語的「蝴蝶」。而「金牌」、「等」什麼的也完全不一樣。這些概念相對抽象,很難用具象的手勢表達,也不適合仿字或者書空,所以在長期生產生活里就會形成個固定表達,而這些表達是有一定的出入的。不過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在之後的理解上問題倒是也不大。。。
只是這部份的內容,對於沒有手語基礎的聽人朋友,倒是有些不知所云。相比於之前天闊那個「降血壓」的有愛表現,對大眾的吸引度應該不高。

不過總的說來,電影還是比較真實地展現了聾人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多隔斷的房間、會閃光的門鈴、會到處跑的鬧鐘、列印的電話。還有有些聽人對聾人的誤解和「惋惜」。。。只是覺得,失火那段有點狗血,雖然可能是為了表達聾人生活的艱辛?不便?但是感覺還是很怪。。。另外,姐妹倆的爹也有些混帳了點,當然可能是價值觀的不同,我還是不做評述。。。

電影可以看出還是引入了很多聾人演員參與表演,所以手語和有些表演都很自然。而且,男女主在手語方面也應該下了很大功夫,從自然手語的表達到手語的流暢程度,應該是「大學老師教的」很難達到的。。。

無論怎麼說吧,手語作為一種具象、通用性高的視覺語言,需要大家的關注。。。而這個電影,如果能營造這樣一種契機,也莫不是個好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