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歸鄉 [俄]--The Return [2003]

回归/爸不得爱你/真相(台)

8 / 36,670人    105分鐘  | Turkey:99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演員: 弗拉迪米爾加林 伊凡 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汀 拉朗尼柯 娜塔莉亞 維杜維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utoMan

2011-11-12 20:04:57

似曾相識燕歸來--簡評俄羅斯電影《回歸》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題記

    電影《回歸 Возвращение》 是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處女作、金獅獎。2003年讀大學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一直想看,只是各種原因一直法看到。而看到此片時,時間離上映已經過去了8年,但給我感覺就是這片子似乎還是在昨天剛上映的新片,有點感嘆歲月的流逝如此之快。

故事極為簡單,講敘父親帶著兩個兒子去俄羅斯北部的小島度假,一路上他們遇到各種困難,父親皆能順利解決,然而父子間的距離卻始終沒有拉近。他對待兒子們格外嚴厲,大兒子安德列對此小心應付,小兒子伊萬卻桀驁不馴。然而就在父子情感的隔閡中,父親突然死亡,給這次旅行帶來了無盡的悲傷,在這巨大情感之後,兒子們也開始漸漸明白父親,孩子們也在這痛苦之中的開始成長。至始至終,都是一部沉靜的悲劇故事,我們看到的了一種憂傷的美。

看完此片,讓我完全沒想到的這部片子居然是導演的處女作,這凜冽凝重的色調,細膩的情節,完美的畫面構圖,極其豐富的鏡頭語言,很唯美的攝影,倒像極了一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的作品展。不從思想藝術性的高度來說,就單從美術攝影的方面,我都要給此片評上5星。如果不加上故事情節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領略俄羅斯西伯利亞風光的紀錄片。

人們都說《回歸》是一部政治的隱喻,父親與兒子分開的時間恰好是12年的時間,正好和蘇聯解體的時間一樣長,我相信這不是簡單的巧合,想必是導演特意為之。沒有父親的孩子在這12年里早已失去了方向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停滯,整個國家缺乏活力,就像茫茫雪海中迷途的北極熊,何去何從無人知曉,導演正是藉助電影對12年來俄羅斯民族和歷史進行反思。告訴人們俄羅斯民族正在努力找尋自己的精神回歸之路。作為一個大國,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他們既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歐洲人,也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亞洲人,而使俄羅斯民族具有了雙重性格,就如同影片中的兩個孩子一樣,一個逆來順受,一個桀驁不馴。而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的孩子與一個威權的父親的情感衝突。突出反映了俄羅斯民族對於蘇聯解體後的孤獨和絕望。正是這種孤獨和絕望,迫使他們尋找著自己最後的歸屬。渴望整個民族精神的再次回歸。

影片在故事敘述有著極其巧妙的處理手法,比如說,影片從開頭到後面,一直很順暢,沉鬱而又平淡,有的觀眾很可能就在這種緩慢的節奏中,進入夢鄉。直到父親的墜落突然死亡,讓故事嘎然而止,這種看片的感受就像坐著被牽引的火車,突然之間來了個急剎車,讓人無法在短時間內調整身體,直接跌倒在地。瞬間中斷的反差,造成強烈的情感衝擊,以致於在心中留下不能忘卻的傷痛感。讓我不得不讚嘆導演高明純熟的電影表現手法。

如果說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結尾的片段,連串的一組黑白照片,是大兒子在出行一路拍攝的照片,每張照片就像幻燈片樣,在螢幕上匆匆掠過,記錄著路上看過的風景,以及每個人的表情,記錄著路上的點點滴滴,有漠然的神情,有開心的笑容,有淡淡的哀傷.....但是一直沒有出現父親的形象,直到最後一張照片,出現了年輕的父親抱著孩子,也許這就是影片最後給我們的想像空間,告訴我們本片的主旨----父親的回歸,一種精神像徵似曾相識的歸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