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蹟--I Wish

奇迹/

7.4 / 4,883人    128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阿部寬 樹木希林 夏川結衣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xhhcc

2011-11-15 10:44:49

是枝裕和對話電影旬報


關於企畫

《奇蹟》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是jr為了紀念九州新幹線開通的專題電影,對於我來說,這是第一次拍攝關於電車的電影。製作人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影片儘可能的把鏡頭對準列車。這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喜歡攝影的人來說都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因為在東京等地,電車是不允許被拍攝的。當然,電影不可能只針對列車拍攝,於是,我提出了以孩子為主題的想法,製作方欣然同意了。故事一開始主要想描寫一個生活在都會的男孩想乘坐新的九州新幹線前往鹿兒島去探望母親,另一方面,一個生活在福岡的女孩為了乘坐第一班從福岡開往鹿兒島的九州新幹線同樣踏上了旅程。原本是想描寫這兩個孩子之間的童真故事,但是遇上「前田兄弟」後,一切都改變了。

關於選角

出身大阪的「前田兄弟」其實在拍攝電影之前就非常具有人氣,經常活躍於各類電視節目。但是,我之前並沒有對他們有過太多的關注,直到電影開始招募主角的時候,我一下子被他們的能力給震住了,吃驚的並不是他們的表演才能,和他們相遇和我心中立馬就決定了整部電影的世界觀,以及敘事風格,可以說「前田兄弟」對這次《奇蹟》的製作方案影響很大。

此外,這次扮演大人的演員都是知名人物,我一開始很擔心他們肯不肯接受配角的職務,但是,樹木希林女士卻給了我信心,一直在一旁鼓勵我說「這是一部屬於孩子的電影,我們這些演員只是陪襯角色,這點我們都很明白,您放心拍攝吧」。說真的,我當時真的覺得很幸福。

關於「孩子」

我自己雖然沒有明顯感到自身存在的變化,但是,周圍的人都是自從我成了父親之後,人變了很多(笑),當年拍攝《無人知曉》的時候,我腦子裡只想著「這是誰的孩子」,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的東西,但現在不同了,隨著我父母的過世,以及我自己孩子的誕生,很多想法都改變了,這可能是到了這個年齡的原因吧,總之,這次的《奇蹟》中的孩子肯定和《無人知曉》時的孩子大為不同,大家拭目以待吧。

關於合作

這是我第一次和電視台方面一起合作拍攝電影,在我出道的時候,我一直立志成為一個獨立電影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覺得我不能這麼閉塞,特別是這次是一部圍繞列車的電影,關於列車的紀錄片肯定會對我的拍攝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以前,淀川長治先生就批評過羅西里尼和戈達爾,說他們即使再熱愛電影,他們這種閉塞的想法肯定會對電影本身造成傷害。我想這次和電視台方面的合作很可能成為我導演道路的一個新起點。

關於借鑑

的確我在拍攝《步伐不停》是參見了很多日本老電影,小津先生的作品由於他的特殊性,我沒有採用。但是,成瀨先生的作品中,對於「家」的拍攝,對於電影空間中的人物移動的掌控我都有過仔細的研究。所以,我的處女作品《幻之光》就是完全按照成瀨先生的思路來拍的。但是,當時我給侯孝賢先生看的時候,他卻說道:你的電影技術相當出色,但是你是不是在拍攝之前就全部把攝製腳本給確定好了,為什麼不好好觀察拍攝現場的一舉一動後再做決定呢?這句話對當時剛剛出道的我很大的刺激。的確,事先準備好的攝製腳本就像侯先生所說的那樣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我自身的發揮。之後,我就按照侯先生的方法開始改變自己的思路。到了《無人知曉》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能夠很好的掌控攝製腳本了。之後,到了《空氣人形》拍攝的時候,侯先生的朋友李屏賓先生同樣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和侯先生一樣,李先生同樣強調不要在拍攝前就決定機位,一定要好好注意演員的一舉一動。的確像他們說的那樣,演員自身的感情同樣是電影的一部份,當時,在現場我和李先生還是裴斗娜小姐互相探討拍攝的過程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

對於電影的感想

這個問題幾乎每次都被提到,但是我一直回答不出,不好意思(笑)。但是,這次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了。在電影拍攝之後的第二天,我不經意的觀察到孩子們在那裡高興的吃著飯,背著書包去上學,他們快樂的生活仍在延續。這部電影只是從他們漫長的生活中捕捉到的些許片段,但是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夠一直像影片中那樣快樂的生活下去


原載於《電影世界》,轉載請註明


簡評


是枝裕和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雖然自己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他身邊的人都說自從他當了父親之後,他變了很多。在拍攝《無人知曉》的時候,主題和《奇蹟》一樣,都是孩子。但當時他只想著「這是誰的孩子」,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任何東西,所以,電影看上去冷冰冰的。但是,現在卻不同了,如果說《步伐不停》是向是枝裕和已逝的父母道別,那《奇蹟》就是對孩子們的重新認識。這次的孩子們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凡小學生,故事也和《無人知曉》完全不同,所有的視線都只對準了那些孩子,那些處於11-12歲之間神秘的孩子們.

之所以說這些孩子們神秘,關鍵還是11-12歲這個年齡段。這時的孩子還沒有進入青春期,對於整個社會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表面層,並沒有被世俗所污染。所以,他們的想法和其他人完全不同,非常值得探究。而這次是枝裕和的探究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奇蹟》這部電影絕對可以載入經典兒童電影的史冊。

由於父親為了成為音樂人,到處兼職,沒有穩定的收入。所以,母親決定和其分居。他們有兩個孩子,而這兩個孩子都非常希望4個人能夠再一次重新一起生活。雖然,表面上導演營造出了兩個孩子都希望全家團聚的場景,但是,影片中的兩場夢說明了其實孩子們早已無意識感覺到他們很難一起生活。其中,哥哥的那場夢頗有韻味:家族4人非常高興的坐在萬博公園的草坪上休息著,但是一旁的工作人員居然正在解體「太陽之塔」,熟悉「太陽之塔」的朋友或許知道:「太陽之塔」對於日本民眾而言已經成為一種信仰。連信仰都沒有了,這個夢可能實現嗎?

其實,相較於天真純樸的弟弟,哥哥還是有一定的想法的,但這種想法還只是停留在孩子層面。故事裡的那個奇蹟說的是新建成的新幹線,兩輛電車第一次交錯的時候,如果你看到了,就能達成任何願望。哥哥內心雖然很希望家庭團聚,但是他其實已經很清楚,家庭團聚的可能性甚至比櫻島大噴火還要小,於是無法自拔的哥哥陷入了自暴自棄的窘境。他許下了櫻島大噴火摧毀鹿兒島的願望,因為這樣的話,他的媽媽就不得不離開鹿兒島,去和在熊本的父親團聚。

這是多麼可愛的想法,影片中孩子們的天真可愛被是枝裕和完美的記錄下來。類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彷彿讓我們回到了《下一站,天國》的時刻,而孩子們的表演也和前幾年那部《小豬教室》一樣,給人一種真實感。孩子們就這樣為了屬於自己的奇蹟,踏上了征塵。那個場景和美國著名兒童電影《伴我同行》一樣,只是,這次在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孩子們帶著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願望,還包括了大人們的。

在那個能實現奇蹟的地方,他們祈禱著,他們吶喊著,他們迷茫著。但正是那一個個讓他們掙扎的瞬間才能使他們真正的成長起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如何身心健康的成長一直困擾著各個家庭,這個時候如果出了點什麼問題,很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們未來的生活。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還是要讓孩子們自己去領會。本片的題目雖然是《奇蹟》,但是他的英文標題卻是《I wish》,很顯然這是是枝裕和的夢想,在他孩子出生之後,他很希望他的孩子能夠一天天長大懂事。因為孩子是屬於未來的,未來有很多奇蹟等著他們去創造。

和《空氣人形》的時候一樣,這次是枝裕和再一次引用了一首名詩《活著》,而且還是通過孩子口中讀出的。這裡的意圖非常明顯,活著並不是奇蹟,在你有限的人生中,尋找到自己的追求,探索到世界上各種事物的魅力。那個瞬間的感受對於你的一生而言是值得回味的話,我想那就是屬於你的奇蹟。

此外,影片中孩子與老人之間的互動也非常耐人尋味。一個代表著未來,一個則即將離開這個世間。孩子從老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從開始對於老人的同情憐憫,到對於老人們的尊敬,孩子們無意識的感受到了這些老人們的魅力,雖然他們看似很普通,很尋常,但是他們的人生已經足夠精彩。就如友情出演本片的原田芳雄先生一樣,在得知自己只有2年的餘名後,原田芳雄先生仍然沒有放棄,在他身上,奇蹟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體現,在此,筆者向前不久剛剛去世的原田芳雄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請您一路走好。

《奇蹟》或許是是枝裕和導演人生路的新篇章,或許我們再也看不到類似《無人知曉》之類的是枝映畫了。不過,是枝裕和導演在《奇蹟》之後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奇蹟。

看著前田兄弟的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的未來充滿著奇蹟,即使遇到了3.11大地震這樣的災難,它們依舊能夠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