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胖蛋

2011-11-15 17:50:54

鋼琴式夢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小時候是個三好學生,爸媽從不操心我的學習,但我還是沒少挨打。倒不是說我爸媽是什麼虐待小孩的暴君,只是我不喜歡練琴。說實話,我當年也是個虛榮的小孩,在外人面前「露一手」的事,頗令我自豪。所以說,我也不是不喜歡彈琴。我只是單純不喜歡練琴。對於樂曲,我憑著樂感好、記憶力強的優勢,著實偷了不少懶。只可惜練琴不光靠天賦,還要後天刻苦培訓,待到彈奏練習曲時,我各種根基不足便顯山露水,皆因我不願日復一日彈奏枯燥的指法。
要是我也跟小元一樣,爸媽要離婚了,問我跟誰過,那我肯定理直氣壯地說:誰不讓我練琴我就跟誰過!
這麼說來,要是這事兒真發生了,我一定是跟著我媽過的,就跟現在一樣。因為那個非逼著我學鋼琴的人,是我爸。
我爸喜歡音樂,但苦於當年教育匱乏,自己只會吹口琴──應該只會吹口琴吧,這麼多年我也沒法問了──不過吹得挺好的。於是他跟陳桂林一樣,希望我能彈鋼琴,就算沒法成為音樂家,至少也能成為業餘裡的頂尖高手,彈出動容的歌曲。陳桂林是因為自己無法出人頭地,我爸是因為自己沒有搞到一張通向音樂大殿的門票。那一代的人,早年吃過很多苦,後來結婚遇到了計劃生育,於是便將自己的夢想映射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希望從下一代的成功中偷偷分享到一絲滿足。
所以當我後來拿到業餘十級證書後,我才發現身邊的同學要嘛鋼琴十級,要嘛小提琴十級,沒有一個人是平庸之輩,也沒有一個人能夠鶴立雞群。無論何如,每位父母們都在自己小孩身上安插了一個夢想,不管那夢想是畫畫書法,還是唱歌跳舞。夢想沒有高貴貧賤之分,但對我來說,我家花了那麼多時間金錢人力,我挨了那麼多打、少了那麼多童趣,到頭來又不上音樂學院,高考又不能加分,著實雞肋啊。
我並沒有說這種強加的夢想有什麼不好。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實在是需要一些外力來修剪枝椏。就像我媽說的:你以後長大就會感謝我們讓你學鋼琴了。
現在的我仍舊是個虛榮的人,雖然不會主動向人提起我的十級證書,但彈琴的時候,有隱秘的驕傲。
所以說,陳桂林要給女兒做一架鋼琴,並不只是因為他有多愛他女兒、多麼不想讓他女兒離開他。他是為了他自己的出人頭地的夢。

其實看到後面就越發覺得了。陳桂林的各路「朋友」,並不一定是因為義氣或者友誼才聚在一塊,為他贏取一場必輸的爭奪女兒的比賽。製造鋼琴,是為了檢驗他們是否還有熱血、還有夢想:二姐夫能在造鋼琴中發揮他木工的才華,胖頭能證明白己「手廢了但人沒廢」,季哥在跟公安走之前,堅持完成自己的手藝活兒,因為那也是不同於平時掘地挖鐵的、理想與現實的區別。

關於陳桂林造鋼琴的源起經過,是一段有些冗長的冷笑話。先是跟韓國老婆嘴型都對不上的爭鋒相對的談判,然後是威逼利誘追逐爬牆的借錢戲碼,接著是誇張得跟歌舞劇似的偷琴橋段,讓我想到偷自行車的人。鋼琴學校沒追究責任這點,跟前面小元晚上偷偷練琴被發現後大加責罵的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一點,大概只能歸結於陳桂林的好運氣了。
照理說這個時候,一般人的正常反應是砸鍋賣鐵賣血賣身捐腎捐精子,無論怎樣也得跟錢有關。陳桂林到底是怎麼會忽然軸了、想要自己造鋼琴的,我不得而知。反正他就突發奇想,想要自造鋼琴了。這樣的勇氣不是被逼就能怒從心頭起的,而他的那支團隊也不是輕鬆就能一呼百應的。首先要有個老蘇聯畫圖紙,其次是木匠,還要有零件鑄造,煉鋼的場地和材料。陳桂林果然是個運氣不錯的人,前煉鋼工人的身份,讓他和他的朋友們輕而易舉解決了這些問題。造鋼琴,也許在另一個意義上,也是他們一群人重溫鋼廠鼎盛時期團結勞作的契機。
木頭鋼琴不管用,他們仍然有鋼的琴。那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即便他們內訌紛爭各自離開,即便連日趕工也趕不及法院的判決,即便回到現實後,他們仍會庸碌兮兮地賣唱賭博混日子,至少從天而降的鋼琴,最終還是在小元的指尖下匯成一曲叮咚悅耳的歌。這是她有錢的媽媽買不來的他們的夢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