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

7.3 / 117,176人    135分鐘 | USA:117分鐘

導演: 理查寇蒂斯
編劇: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比爾奈伊 潔瑪雅特頓 肯尼斯布萊納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班長愛吃肉

2011-11-16 08:51:42

《海盜電台》:幽默的力量


因為《諾丁山》(Notting Hill)認識Richard Curtis(此片編劇),因為《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喜歡上Richard Curtis(導演),因為《海盜電台》(Pirate Radio&The Boat That Rocked)膜拜Richard Curtis(導演)。這位絕對地位高居神壇的喜劇片編劇導演,再次向我證明了高級幽默不屬於好萊塢,至少不屬於美國。這位大叔生於紐西蘭,畢業於牛津,在思想上是殖民國家文學與老牌傳統文學的混血。他的覺悟夠黑夠狠,區別於伍迪艾倫(Woody Allen)紐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幽默,Richard接地氣的功夫,略勝一籌。原來玩起幽默這調調,深刻和深沉真的不是同一件事。在我的想像中,Richard一定是個非常陰損的人,還帶有那麼一點悲情主義色彩,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大氣得讓人呼吸苦難。

  最近沉迷於研究喜劇,逐漸發現它們總是披著商業的外衣,在講一些很文藝的道理。於是,在我的理解中,幽默,就成了一種極富有煽動性的力量。好的喜劇導演,恐怕是一群具備高智商頗有政治野心的革命者也說不定。於觀眾,他們輕而易舉用娛樂的態度切人人家的世界,完成完全不會遭到排斥的洗腦過程。你在螢幕前笑呵呵地就接受了創作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你笑了,說明你同意了,以後你也就會以這種方式思考問題。於當權者,他們隱晦地嘲諷戲謔,像是在黑漆漆的胡同里抄悶棍就往人頭上招呼。人好不容易反應過來了,說要報警吧,結果現場黑過了頭,人連罪犯的臉都沒看到,這案子還審個屁。好的喜劇電影,絕對是創作者高智商的表現。我喜歡所有高智商的人,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會越來越喜歡喜劇。

  剛剛說到的,讓我想起一件事,在說《海盜電台》之前,我回顧了一下近幾年國產電影市場裡的一朵奇葩,《讓子彈飛》。導演算是在電影裡把想罵的人和事罵了個過癮,挺著胸脯昂首闊步,還讓被罵的人幫他把錢賺了。追根究底,想清楚了他為什麼成功,原因和電影好壞關係占三成,另七成只是簡單的因為,它是一部喜劇。如何讓想法不一的觀眾,憋一口氣,走進電影院,聽創作者講道理,講得都還是憂國憂民的大道理——革命起來?聰明的電影人,靠得是幽默的力量。

  《海盜電台》中24小時播放搖滾樂的電台,在一艘破爛的船上。他們與政府對抗,爭取愛和自由,在93%的英國公民心中,成為價值觀主導者,無冕之王。與搖滾有關的莫菲是毒品,性愛和暴力。但有趣的是,電影中但凡與之相關的,都被弱化了,反而是,爭奪女人無法瓦解這個圈子,挑戰弟兄也無法動搖大家的友情。似乎,嬉皮士們,比那些西裝革履的紳士們,更懂得珍惜人和情。這一點,在最終電台之船沉默,等待搜救的時候,政府官員卻棄之不顧,形成了特別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在「叛逆」這個詞,越來越中性的時代,觀眾更能了解有一種叛逆,其實是革命,而坐以待斃的基本等于思想不能自理。說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故事,卻可以煽動任何時代的先鋒,而且放之四海皆準。話說到底,有誰不追求愛和自由?

  《海盜電台》,我以為我猜到了結局,結果我以為的結局不是結局。之後我再次猜到了真正的結局,但明明猜對了,我卻還是激動得如愚蠢一樣飆淚。在爭取表達的權利這件事上,沒有西方人或東方人之分。誠實地說,中國人,應該更會被其中的某種與當權者抗衡的精神感染才對。

  我有一個期待,期待有一天,中國電影市場上不要再出現不恐怖的恐怖片,看上去像三級片的懸疑片,打發智障似的喜劇片或是花老了錢卻把歷史人物拍成了愚蠢的年代片。能不能,敢不敢勇敢一點,厚黑一點,瘋狂些,或者莫名其妙也沒有關係。我就說了,我就罵了怎麼樣吧?用幽默的力量,去對抗某種過於強大的人或事。不要憤青,要高智商,要詼諧,敢諷刺自己也敢調侃別人。如果再沒這個心思,我們還有救不?我本人並不特別喜歡《讓子彈飛》,但我得向創作者們的精神致敬。他們至少開始表達,開始使用幽默的力量。

  回到《海盜電台》,它說:Even love couldn't be silence。Music can change the world。我說:for love and freedom,go fuck the evil power by humor。

文章來源:http://i.mtime.com/shiweiping/blog/6968450/
歡迎來「愛電影的螃蟹」的家:http://i.mtime.com/shiweipi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