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Evita

贝隆夫人/艾维塔/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6.3 / 35,837人    135分鐘

導演: 艾倫帕克
編劇: Tim Rice 艾倫帕克
演員: 瑪丹娜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強納森普萊斯 Jimmy Nai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ony

2011-11-18 06:40:54

麥當娜的嗓音很甜,這個靠自己的努力上位的人可敬


《貝隆夫人》,在小西天的電影資料館看到。本來是想在物美超市走走,但是13 元的山核桃,比16.8元的時候好多了。還有雀巢的12 元的奶粉,現在的奶粉好貴了,沒有17 元以下的。原來晚上的超市很便宜的。

   覺得省了錢了,就千鈞一髮的感到了電影資料館。以為現在韓三平給自己的電影研究的研究生放映這些民主國家的遊行的片子,讓國家領導人怪罪下來怎麼好。

  原來是麥當娜飾演的阿根廷總統之妻,也對被鎮壓的工人大罷工的遍體鱗傷的長得酷似貓王的男主角說(男主角確實不是總統貝隆,那只是花瓶一樣的擺設):「哪個國家都有不公,我就是活一百年也解決不了社會的不公平。你去哪個國家,然後在那個不公平的國家哭泣傷心去吧。」

   麥當娜原來是甜甜的聲音,說話可以用節奏和旋律表達出來,像是義大利的歌劇一樣,但是更好聽,因為是王菲、ACG音樂的(MOVE 的YURI、水樹奈奈、fripside 的南條愛乃、太空戰士X的鬼束千尋、維普遊記樂團的佑香)的那種甜甜的嗓音,很好聽。如今,很多人模仿麥可-傑克遜,也是很多隻模仿了樣子,沒人模仿歌喉,那是高頻華麗的歌喉。

  原來鐵三角的甜甜的音染,不適合厚厚嗓音的歐美爵士,但是,美國也很欣賞麥當娜這樣的甜甜的嗓音。

   美國電影,總是中間要有荊棘滿佈,大家絕望的困境,主角在沉淪的時候「誰願在萬念俱灰的如今,撫慰我空虛的輪廓?」,總是能夠再堅持一下,在貝隆想逃到巴拉圭過安逸的日子的時候,麥當娜飾演的貝隆夫人 伊娃說:「我們要留在阿根廷,改變阿根廷。」

  因為豆瓣的某人問,在0-15 歲伊娃是怎樣的困苦生活?那份感情,讓我想看一下。在小時候,中產階級的父親,有自己的老婆,但是和伊娃的母親偷情,在父親的葬禮上,伊娃不讓留在父親身邊送葬。

  15 歲,伊娃和一個劉德華一樣的流行歌手一夜情,讓流行歌手送她從鄉下到了首都不宜諾斯愛麗絲。 流行歌手的老婆把丈夫迎進門,伊娃開始流落街頭。親人在鄉下已經都去世了。

  在電影試鏡不好,「三個月後,一定能過上溫飽的生活。」還是美國的精神,不屈不撓不低頭。

  在攝影師猥瑣的要和伊娃做愛,伊娃答應了,之後,平面雜誌,滿是她的廣告。伊娃迅速找到了電視製作人,攝影師只能退出。然後伊娃先後甩了無數的男人,踩著男人的臺階在娛樂圈打拼。

  阿根廷有幾次軍變。最後,伊娃的丈夫取得政權,伊娃向國民許諾找回阿根廷的自尊,讓英國公司離開。

  彩虹之旅,伊娃訪問世界各國,展示阿根廷的品味。有讚揚有諷刺。

  在國內,伊娃自己做了基金,讓人民過得很快樂。但是,過度的操勞,讓伊娃早早離世。

  在伊娃15 歲時,是1936年。1952年的葬禮,就是只活了1952-1936+1=17 年,只是15+17=32歲而已。

  彌留之際,她說:「我想要的都得到了,我做了對國民承諾的事情,讓國家有尊嚴、貧富差距不再明顯。若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活到60 70 歲又有什麼?」

  賈伯斯貨到了54 歲,挺長了。都是工作過勞死而已。不斷地見各種人,不斷地行走各地,不斷的承接項目。

   喬幫主,是賈伯斯,也是《天龍八部》的喬峰。自小沒見過親父母,被平凡的養父母養大。少年成名,一躍登天。在世人注目中,眾叛親離,含恨隱去。若干年後,王者歸來,奧凌絕頂。盛年之時,頂峰樂章戛然而止,留給世界一片驚愕。

   美國精神好強大,為了承諾,為了改變世界,在滿佈荊棘的困境,仍能不逃避,直面難關。最後,也是很成功的達到人生的頂峰,實現自我價值。中國文化有太多的世態炎涼,有太多的曾經富貴皆為夢,如今悲苦為人生真諦的說教。《紅樓夢》的影響太大了,所謂世間本是受苦來的。

   《三國演義》,英雄輩出,但是董卓、袁紹、曹操、孫權、劉備,多磨的人生拚殺,最終只是被司馬懿父子謀取了江山,三國歸晉。

   《水滸傳》,108 人在世外桃源開心快活,最後因為為朝廷效力,兔死狗烹。

《西遊記》,一個石猴要靠真本事享盡吃不愁穿不愁的富貴榮華,但是要去取經,之後在如來麾下謀碗飯吃。

確實,中國的傳統文化,真的是勝利者寫的歷史嗎?為何布武天下、一統河山的豪邁、雄渾沒有記載下來,沒有英雄的故事和實現人生理想的傲然身姿,只有努力一生終究付諸流水向東流,手邊沒有欣喜、沒有完成承諾的安心?

 世界是多元化的,美國建國之初,戰鬥的是傭兵,只認錢。人數少,只有華盛頓的1 萬人的軍隊。法國和英國打了一仗,英國戰敗,投降會議上,受理英國投降文件的三個人,兩個法國將軍,第三個是華盛頓。

 法國雖然打勝了仗,但是國內貧窮,人民發動了10年的法國大革命,法國失去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會。美國本該是法國的殖民地,但是法國自顧不暇,兩個曾經受降的將軍,一個在絞刑架上和國王一起砍頭了,一個逃往國外。

 美國人不避諱建國初期的不堪。但是,國家的強大,是因為現在的正發生著的偉大的發展,不是出生時是什麼樣子。難怪歐巴馬說「一個貧民窟的孩子,可以讓自己的總統夢實現」,會想起那麼多的掌聲。難怪美國的電影,喜歡講訴一個個被世人無視的窮孩子,如何在一番奮鬥上之後,得到世人的愛戴和景仰。美國人不討厭出身的卑微,認為靠著個人的努力,是可以實現夢想的。美國的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中國的歷史,留下的資料滿佈著事與願違的無奈,實現了人生理想、奧凌絕頂的成功的人,歷代帝王、馬雲等一干富豪,怎麼沒有留給中國人一個自信、靠著努力實現願景的圖畫?

中國,只有打拼一番,發現世界仍然看不起自己,然後在精神上啊Q的說,我欣賞自己,湊活過唄,或是現實太無奈,蚍蜉何以撼動大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