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3D劍客聯盟:雲端之戰--The Three Musketeers [2011]

三个火枪手/三剑侠双城暗战(港)/剑客联盟云端之战(台)

5.7 / 112,093人    110分鐘

導演: 保羅安德森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奧蘭多布魯 羅根勒曼 雷史蒂文森 克里斯多夫沃茲 茱諾坦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油飛

2011-11-18 10:01:32

繼續考據:穿越的飛艇


帶圖版請戳:http://nevertown.blog.com/2011/11/17/

2011版《三個火槍手》副標題叫「天空之戰」,為神馬?因為雙方對戰的高潮是開著飛艇狂轟濫炸,最後還撞了巴黎聖母院。喜歡蒸汽朋克的各位先莫激動——17世紀,你蒸汽個毛啊!事實上,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動力航空器,可操控的飛艇本身也是直到19世紀才出現。這個設定真是讓理科生和文科生一起抓狂。

其實,如果放寬一點標準,算到最早的「氣球下面吊艘船」的念頭,倒是可以追溯到義大利教士科學家戴提齊在1670年繪製的「真空飛船」模型。圖紙長得簡潔而坑爹,不過由於技術所限,那個充滿想像力的玩意兒,始終也沒造出來。

說起來,法國人對熱氣球和汽艇的發展確實貢獻不小。18世紀晚期,法國人布朗夏爾(Jean-Pierre Blanchard)才第一次將手動螺旋槳作為推進裝置裝在氣球上,後來又加上了可拍打的翅膀和操控方向的尾巴,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影片中以海船式的圓舵控制巨大的空中飛船,僅這一點就超越了真實歷史不止一個世紀。

至於第一艘有動力的飛艇,也是法國人發明的: 19世紀中期,一個叫吉法德的傢伙(Henri Giffard)開著三馬力的蒸汽飛船飛了27公里。直到此時,飛艇基本還是單人操作的,畢竟以當時的升空原理和驅動模式,減輕負重的好處顯而易見。較為大型的飛艇,則在普法戰爭臨近尾聲時才造出來,由八個人驅動。

接下來各位先驅開始嘗試使用內燃機和電力驅動,大大改善了飛艇的速度和航行距離。那段熱血的日子啊,以法國為核心的歐洲各國科技青年似乎都在埋頭搞飛艇,富於冒險精神的財主們也以揮金如土的豪氣資助著人類自古以來便有的飛行夢想。1900年迎來了飛艇的黃金時代,德國貴族齊柏林公爵製造的硬式飛艇終於讓人們看到了應用的曙光;從此,硬式飛艇也被冠上了他的名字。

齊柏林飛艇長得一點都不浪漫。從審美來看,這玩意兒在電影中華麗麗的巴洛克飛艇面前完全是個土鱉。當然,你也可以說它有一種包浩斯風格的美感……Anyway, 鋁合金骨架、金屬機殼、獨立氣室、炸彈艙的設計大大增強了飛艇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開啟了軍事應用的可能,對面臨一戰的歐洲來說,這簡直是個吸金的寶庫啊。趁著戰爭的順風,齊柏林飛艇在20世紀初起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間運輸上,齊柏林公爵建立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飛艇公司也大發其財。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936年,當時世界最大的飛行器、齊柏林飛艇公司的「興登堡號」豪華飛艇在飛往美國時起火焚燬,搭載的34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還砸死了一名地勤,成為不折不扣的空中泰坦尼克。更可怕的是,由於所有人都對這龐大的工業奇蹟萬分好奇,此次事故被現場無數人目睹、被地面22架攝影機多角度全方位拍攝,現場的爆炸和尖叫聲更被廣播直播傳送到了各個角落,事故現場也由此被永久記錄了下來。

興登堡號事故過程錄像: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kvUxxZFg&feature=player_embedded

時至今日,興登堡號失事的原因依然是一個謎。有報告認為是反納粹者對象徵納粹德國強大力量的飛艇進行了蓄意破壞,也有分析堅持是技術故障。不管怎樣,這次事故之後,人們對飛艇的實用性和安全係數失去了信心,曾經遮天蔽日的飛艇工業從此一蹶不振,這個華麗浪漫的時代,轉身落寞地走進了科幻電影和動畫片,變成了蒸汽朋克的代表圖案。

由此觀之,2011版《三個火槍手》中的華麗飛艇,其實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只是年代穿越了那麼一點……嗯,圖個樂呵,咱們就寬容點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