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丁丁历险记/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

7.3 / 242,798人    107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史蒂芬莫法特 埃德加懷特
演員: 丹尼爾克雷格 賽門佩吉 傑米貝爾 凱瑞艾文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列文

2011-11-23 04:22:58

《丁丁歷險記》:只關商業無關懷舊,漫畫改編成敗皆有!(真想對斯導大喊一聲:你過時了!)


看《丁丁歷險記》給我一種很彆扭的觀影感受:說懷舊吧,丁丁的翹發造型、小狗白雪的模樣、阿道克船長的船長服、杜邦兄弟的枴杖禮帽都跟原著別無二致,但從2D的平面簡筆漫畫,翻新至形象更為細膩逼真的3D動作捕捉動畫,怎麼看都跟跟童年的記憶掛不上勾,影片一開始鏡頭從肖像畫的標準丁丁漫畫形象轉到3D丁丁的時候,心裡就會立刻冒出一句:「這不是丁丁!」。拋開原著和懷舊只作為商業大片來看吧,雖然本片有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兩位好萊塢頂級商業導演坐鎮,節奏感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尋寶解謎懸念迭起,各種追逐冒險打鬥的場面更是連番上演,但就是讓人感覺習以為常、波瀾不驚、不夠引人,有的影評人甚至聲稱自己的影院中看睡著了,再結合與本片風格完全一致的《奪寶奇兵4》來看,讓人忍不住想大聲對史匹柏喊一聲:「你過時了!」

說史匹柏「過時了」並不是筆者的信口胡謅,也並非想藉此譁眾取眾,而是想對史匹柏近些年商業片的風格與時代審美的差距做出某種個人化的總結和解讀,而且這種「過時」只是存在於《逍遙法外》、《幸福終點站》、《奪寶奇兵4》、《丁丁歷險記》這幾部手法偏常規、商業意味濃的影片中。而《人工智慧》、《少數派報告》、《慕尼黑慘案》、《戰馬》這幾部體現出較強個人藝術風格的影片則不在討論的範疇之內。換句話說,當史匹柏在影片中展現藝術個性的時候,他依然是好萊塢當之無愧的頂級電影大師,但當他以常規的商業套路拍一部票房意圖明顯的大片之時,商業手法已經明顯落後於更為犀利與前衛的克里斯多福·諾蘭、麥可·貝、扎克·施奈德、沃卓斯基兄弟這些好萊塢中堅勢力了,《奪寶奇兵4》和《丁丁歷險記》就是鮮明體現,史匹柏想用一種最為大眾化、最平和輕鬆方式來娛樂觀眾,但這種老套的手法也許符合全年齡層觀眾定位的需要,但已經無法給觀影經驗豐富的影迷造成足夠刺激,也就很難討到好口碑了。

具體到《奪寶奇兵4》和《丁丁歷險記》來說:「過時」主要體現在影片的調子從頭到尾過於平和,各種冒險和打鬥都被過於流暢的鏡頭以一種欠缺波瀾、無驚無險的方式展現,無論面對何種險境,丁丁和阿道克船長都能「情緒穩定」地化險為夷,想想片中的輪船打鬥、飛機迫降、古城追逐、碼頭對決,雖然有些設計不乏創意,但有任何一場動作戲會讓你的心提到嗓子眼嗎?會讓你為片中角色的命運擔憂嗎?明顯沒有吧!影片就是在這種「去緊張化」的格調中,用令人眼花繚亂的流暢鏡頭溫和地娛樂著觀眾,就連搞笑戲也都是那麼溫和,即便有些幽默的橋段,但達不到轟然笑場的級別。對比下《駭客帝國》的子彈時間、《斯巴達300勇士》的慢鏡鮮血、《蝙蝠俠前傳》的極速追逐、《變形金剛》的驚天爆炸,《魔戒》系列的種種緊張和精彩更不用提,斯導這種「小清新動作戲」的路數明顯落後於時代了啊!

從原著改編的得失來看,《丁丁歷險記》也有不少值得探討之處。影片對原著的改編一方面體現在增強劇情的連貫性和緊湊感,結合了原著《獨角獸號的秘密》和《海盜失寶》兩本漫畫的內容,還增加了許多連環解謎、跨國冒險的新內容,影片頭尾基本和原著一致,中間部份則進行了較多的演繹。另一方面增加了許多視聽噱頭十足的商業化大場面,比如說阿道克船長祖先同海盜紅沙拉克姆的海上大戰,原著漫畫只是用阿道克船長的獨角戲加以呈現,而電影則展現了一場華麗麗的海上對決。還有一氣呵成、毫不停歇的古城追逐與結尾吊車對吊車的碼頭決戰,都是原著沒有而純粹屬於電影想像力級別的創新。但在強化劇情與動作戲的同時,影片的角色豐富性與幽默感則相對減弱!原著漫畫的笑點可謂隨處可見、信手拈來,而影片中的「輕鬆一刻」已經很少了,搞笑角色也遠遠比不上原著。先不說絕對超級「怪咔」級搞笑水準的卡爾庫魯斯教授徹底消失無蹤,也不說白雪小狗視角的笑點遍尋不見,就是杜邦兄弟在原著的喜感也沒有在影片中發揮出來,漫畫中這兩個活寶總是上演腦袋被砸進帽子裡拔不出來的窘狀,影片中則變得一臉嚴肅、乏善可陳,基本沒有多少喜感發揮的空間。阿道克船長的醉鬼喜感是影片最忠於原著漫畫之處,而且還有更為至極的發揮,影片他第一個鏡頭出場就是個醉鬼,一直到結尾都彷彿沒有真正清醒過,而原著里阿道克船長雖然有嗜酒如命的一面,但清醒的正常狀態也有許多,基本上是個正常人,而筆者作為原著漫畫迷很不喜歡影片將阿道克船長「徹底酒鬼化」的做法。至於主人公丁丁,不僅喜感不如原著,就連主人公的身份都變得可疑起來,原著漫畫裡雖然丁丁、阿道克船長、卡爾庫魯斯教授、杜邦兄弟經常在一起「組團冒險」,但丁丁核心角色的地位從未動搖。而影片中丁丁簡直成了個純粹的串場角色,不僅讓人感受不到角色身上的魅力,甚至在角色地位上也不如阿道克船長重要,影片真正進入佳境就是從丁丁碰到阿道克船長開始,而且一切解謎的關鍵和恩怨的了解,幾乎都繫在阿道克船長一人身上,彷彿他才是影片的主人公,乾脆片名改成「阿道克船長歷險記」得了!

每次寫3D電影的影評都少不了評論下立體效果,不過每次感覺自己都在一次次地重複廢話——3D電影都是唬人的,立體效果是基本沒有的,即便把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綁一起做出來的3D也只是用來圈錢的,作為觀眾是找不到多少立體視覺享受的,花上百塊錢看是很冤大頭的。不過,對於動作捕捉技術用於漫畫改編的效果倒是可以多說幾句,毫無疑問,本片中呈現的動作捕捉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角色再沒有「死魚眼」或者動作僵硬不自然的情況,甚至讓人在觀影過程中不會去多想人物的「真」和「假」的問題,而且慢畫中的角色經過真人演繹的動作捕捉之後都「立體」起來了,無論是角色的肢體語言還是表情神態也都前所未有的自然細膩豐富。但技術上的優勢與藝術上的成功並非一定會成正比,甚至未必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筆者在影評開頭所說的那樣,無論本片的動作捕捉技術有多牛逼,但就是感覺看到的不是童年時看過的那個丁丁。因為小人書里那個線條簡單、平面2D的丁丁才是印象中應該有的模樣,原著漫畫那種簡約的美感依然所創造出生動的角色,而這種美感和生動都不是3D立體化了的電影角色形象能夠準確還原的。影片中丁丁的面孔越分明、表情越豐富,離印象中的丁丁其實越遠,因而對於筆者來說,本片只關乎商業,無關乎懷舊!(文/列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