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2 / 138,731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布宜諾斯

2011-11-23 16:49:02

誰的成長?誰的教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布宜諾斯
       [成長教育]的故事來自衛報《觀察家》欄目女撰稿人林恩·巴伯回憶錄,尚未開拍之前,《綜藝》雜誌便已經將其評為「2007年未被拍出的最優秀的英國劇本」之一,但放在當今現實中的東方視野下,不禁要讓人先問上一句,純真的16歲女孩被多金怪叔叔誘拐感情,還不是《喜寶》那一套,有什麼新鮮的?

       是的,[成長教育]的故事就是很老套。那是60年代的倫敦,女孩珍妮成長在一個稍稍與中產階級搭邊的普通家庭,為了與中產階級甚至上層社會更近一步,父親為她制定了嚴格的教育計劃,要成績優異——考上牛津,要有興趣愛好——以防面試官問起,要有合作精神——至少用參加管絃樂團「秀」一次。直到遇到英俊多金的中年人戴維,珍妮被他帶入一個夢寐以求的世界:聽真正的音樂會,參加藝術品拍賣,去牛津,游巴黎……他甚至向她求婚——稍稍調戲了一下一路都在懷疑他動機的觀眾,但是美夢還是隨著珍妮發現他有家室的事實戛然而止。

       故事老套歸老套,但貴在代入了作者回憶和反思的視角。表面上,影片用了整整一個小時來渲染戴維為珍妮帶來多少美好時光,但稍微對「怪叔叔模式」有些了解的觀眾都會輕易看出,這其實是原著作者多麼齒冷的一段回憶——戴維和珍妮之間其實沒有所謂的愛情,只有獵取與索取的關係。至始至終,戴維給予珍妮的只有兩樣東西:物質上的升級和底線上的挑戰;珍妮向戴維索取的則只有一樣:一份「羅切斯特先生」的幻想。我們看到戴維精準地看出珍妮的需求,反覆用「生活要有樂子」麻醉她,甚至想用香蕉來省掉珍妮「第一次」的麻煩,求婚的舉動是在發現丹尼對珍妮有企圖時的應對政策,在珍妮發現真相後更是銷聲匿跡再無出現……戴維是一個中年人,講求快速有效一擊正中的中年人,有過太多類似的案底,從不在「難搞」的女孩身上浪費時間,而沉浸在幻想中的珍妮根本無法發現戴維溫文舉止的背後的玄機,卻落入一再為他圓謊背黑鍋的漩渦。二人相處的畫面越是美好,對於回憶的主人公便越是諷刺,戴維一句「不管我給你倒了什麼,你都能一飲而盡,然後把杯子砸在吧檯上,要求再來一杯,那多棒」讓畫面中的珍妮感到十分自得,輕易原諒他偷竊的作為,同樣也讓人感到作者以如今的心境投射在螢幕背後的冰冷目光:為什麼當初我會那麼蠢呢?——於是,眾多正在沉迷或曾經擁有的「大叔控」女青年們共鳴了動容了,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年輕美貌的珍妮,也有太多英俊多金的戴維,這樣的故事在當今的現實中依舊大肆上演,[成長教育]提供了一份情緒精準的範本,不似《喜寶》那般價值觀混亂。

       但[成長教育]也並不僅是一個「怪叔叔不可信」和「女性獨立」的老生常談,表面上,其用了簡單的二元論來分隔珍妮的「歧途」,影片最後15分鐘,珍妮悔過,徹底否認與戴維的愛情和物質,以一句「生活是沒有捷徑的」為註腳重新讀回書,直到終於考上牛津作結……這裡對「捷徑」的否認讓影片主題顯得很微妙,聯繫原著作者林恩如今與名流為伍,出入時尚酒會的生活,似乎讓人感覺,無論是勾搭怪叔叔還是發奮讀書,最終的目標終究是華服、美食、上流階級、巴黎。而在珍妮父母身上的支線處理卻能暴露些許作者矛盾的心態——當風度翩翩的戴維開著名車到來、肯為他們的女兒花大錢、肯娶他們女兒的時候,二位大人把「牛津」二字拋得比珍妮還快,因此發現真相後的珍妮一句「愚蠢的小女孩總是被年長男人迷惑,那時候你們幹嘛去了?」堪稱妙筆,那不是一個小女孩對父母任性地遷怒和推卸責任,而是作者經過多年反思後,對整個時代的階級意識、女性價值觀身陷其中又無力反駁的無奈批判。

       這便可以讓我們的思路又到「教育」的議題上,回到影片開頭,伴隨著字幕和音樂,我們看到珍妮一般年齡的女孩們頭上頂書行走練習儀態,上交際舞課、學做蛋糕的家政課,指向的還是男權社會背景下對女性的需求,而非女性自我價值的體現。教育對於女孩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你開始思考了,影片就成功了。

原文載於《看電影》2010年2月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