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狗臉的日子--Lawn Dogs

割草叔叔/扮狗脸的日子/草坪狗

7.4 / 8,576人    101分鐘

導演: 約翰杜根
編劇: Naomi Wallace
演員: 米莎巴頓 山姆洛克威爾 克里斯多夫麥當勞 凱薩琳昆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1-11-24 03:52:21

《割草叔叔》趕走夢魘的童話


除了讚美他的主人,擅長頌讚歌的高爾基也說過不會傷人的話,「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我拿來借用,我想說:「有段時間了,我撲到電影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你知道為什麼這樣?我發現個秘密,獵人海力布做好人好事得到寶貝,讓自己成為先知,經歷前所未有的夢幻與現實。這樣刺激的事情,有些電影碰對了,它們也能讓你過把癮,感覺自己撬開了天機不可洩漏的酒瓶蓋,喝得像個醉了的人,把人世看個亦真亦幻。

略有不同的是,海力布被固執的、愛刨根問底兒的鄉親們打敗了,救了人,犧牲了自己,終化作了一塊無情無義的石頭;而看完電影后的我呢,一如既往地被這個世界矇騙著,義憤填膺的是己之腹腔,然後,那股氣節終究混入五穀雜糧幻化之氣中。但想來,無論何種結果都令人傷心難過。

物慾橫流的俗世,再別說什麼匡正風氣,匹夫有責,還要為了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決意拋頭顱、灑熱血了。小朋友看到大人們玩的把戲,會忍無可忍之下,異常憤怒的。《割草叔叔》裡的主人公——十一歲的小女孩德文的槍就走火了,雖然射傷了一個亦正亦邪的迷茫青年,但她老爸估計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的女兒會用槍指著他的腦袋。更不會想到女兒心中的那位專吃小孩的雅加婆婆(baba yaga)的惡人形象,恰是他引以為驕傲的上流階層。

被現世的壓迫與不公,收服的成年人也是不好惹的。雖然有埋頭認命並寬恕一切的,像割草叔叔特倫特的英雄老爹。年輕時為了偉大的祖國赴韓國參戰,結果吃了無良商人供應的細菌罐頭,損傷了肺,成了廢人,商人不認帳,國家不買單,拖累全家一輩子,也毀掉了他的下一代,得過跳水冠軍的兒子特倫特被貧窮改造成了割草為生的「小盲流」。而英雄老爹老了,只能枕著美國國旗入夢,寄望於最後的光榮閉眼,像那些戰死沙場的好漢,一面旗幟,一腔愛國的熱血,裹住了屍體,掩藏了悲慼。僅此而已。

但到特倫特這裡就沒那麼容易糊弄了,他偽裝的冷漠與無聲的反抗似乎懦弱了,但那些無助的貧窮與迫切逃離故土的現實,定會引他走入未知的新生,打破窒息的現狀。他的個性剛烈,我行我素,不卑不亢,這多少鼓舞人心。當然,認識小女孩德文,與德文成為秘密的好朋友,這才是他得以新生的關鍵。

可悲的是,人總能看透骯髒事物的本質,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無能為力。所以《割草叔叔》獨特的電影風格是相當深沉絕妙的。它兼顧了現實主義與形式主義,融入童話、懸疑、倫理等元素,借鑑了各種能夠豐富全劇感官感受的技巧,以此標新立異,令人印象深刻。開片的色彩讓人想到剪刀手愛德華的小鎮,鱗次櫛比的洋房、草坪,柏油公路似舞動的飄帶,到結尾,希望樹上掛滿了紅色綵帶,江河漫過大橋,森林覆蓋車後的公路,通通抽離了現實,看起來「悲劇」不存在了。

可以說童話的意境灌注於全劇的形神之間,但不是單純的弱化現實,相反凸顯了正面的能量。彷彿在聽幼童問出的一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有貧富差距?為什麼有謊言?為什麼不公平?為什麼有仇恨?為什麼沒有自由?因為存在隱藏於人世的baba yaga們,所以生活面目如此可憎。

在小女孩德文的認知過程中,她是純淨的未知的象徵。她從成人世界裡得到了「窮人都是垃圾,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富有,不努力工作就會貧窮」的謊話。而現實里又存在:窮小子要為富家的小公主擦鞋;丟了東西,被懷疑的一定是窮人;割草的工人子弟會勾引富家女;富人會用最差的杯子給窮人倒水喝,而窮人會用最好的杯子給到訪的客人用,窮人都是善良的,富人都是黑心的, 都是真相嗎。。。。。。偏見綁架著現實,現實為偏見築建著寄居之所。

而為導演捏一把汗的感覺也如影隨形。是否猥褻少女的問題恐怕印在了每一個鏡頭裡。壞小子布雷特作惡未遂就不說了,當德文欺騙父母住到特倫特的車房裡時,真讓提心弔膽的。不懷疑特倫特與德文間的真摯友情,但絕對擔心畫面外可能隨時栽贓而來的禍端。這也為德文看到特倫特棒擊黑狗後,瘋狂跑回家繼而演繹「誣陷」高潮的情緒做了鋪墊。我始終以為德文對父母交代特倫特撫摸過她的傷口,是兒童思維中誠實的表現,完全表現了比較德文父親的冷酷,特倫特給予德文的信任與溫暖。反而是成人既定的認知把事情複雜化,讓一切變得黑暗齷齪了,所思所行的常常是反射心靈的鏡子。

說到底,全劇的要害在這裡。劇情中早早拉起的貧富三八線,並以此線為軸演繹了生活。原來德文的父親講給她的童話故事是保護「富人」不被「窮人」糾纏的鬼話,值得慶幸的是,德文變鬼話為神奇的咒語,她一邊編寫著她自己的baba yaga故事,一邊找到了正義的路,並拯救了特倫特。英國導演約翰.杜根他的觀點,我十分欣賞。他對道貌岸然人士及其階層的譏諷,細膩而鋒利,生動地懷疑了人們既定的認知,生活細節處處展現的是冷漠自私、虛偽放浪、諂媚狡詐。約翰.杜根又坦誠交代了他的看法,也相當不俗。解決不公不義,剷除邪與惡的方式只有一種,編一個童話故事。至少要騙騙小孩子,因為他們是未來。


記得王小波寫過一篇「優越感種種」的雜文,隨意說了死後直接升入天堂的「猶太人」及天朝大國意識中的「洋鬼子」。他老人家並沒繞彎子,而是把病症之一的「自卑感」挖了挖。除了找自身原因,他又極生動了揪出了這種「優越感」的外部可怕力量的危害性。他說當年日耳曼人就靠這種民族的優越性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其實,在渺小的我看來,優越性完全表現在了擁有物質的多寡上,對被世俗禁錮的人,這一條就是根本,什麼矛盾都因此而生。要如何阻止所謂富的優越性對所謂貧的傷害?如何消除貧富的精神差距?我想問出答案,但我知道很多電影在演繹生活時洩漏了天機,全在我們想不想明白,願不願意踐行。

PS:當年山姆.洛克威爾與米莎.巴頓一個是小壞叔叔一個是無敵小清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