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

星空/StarryStarryNight

6.9 / 1,266人    99分鐘

導演: 林書宇
編劇: 林書宇
演員: 徐嬌 劉若英 庾澄慶 曾江 林暉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朱古力

2011-11-27 01:05:13

《星空》的拼圖,恰差了那一塊


    有些好電影無需討論,你自有感受。而《星空》值得一說。

 

    《星空》是一部好電影,跟原著的契合度相當高,導演林書宇保留了《九降風》後的清新書卷氣,音畫氣息都算用心。幾米獨特的溫暖氣息彼此是一脈相承的,而巧妙的改編都是聰明的、用心的,在從畫到影像的轉換是到位的。

    比如原著中我們直接可理解的13歲小孩那種憂傷無助的情緒、童真世界不被理解成長銳痛的過程,我們都曾經歷,幾米的畫可直指人心,但在電影中則必須通過合情合理的節奏搭配。一開場是未遂的出走、隨即爺爺的去世,父母的離異,小美和男生精心的板報被人毀壞,情緒一直到「私奔」,看似都是閒筆,每一步都能讓人感同身受,基本也保留了原著所要的味道,部份鏡頭用到了動畫,很妥帖。

    幾米在畫的結局有一個小男孩最終為小女孩留下的傳奇「星空」,這是一個繪畫上的默聲高潮,幾米用了華麗的豐滿的大跨頁盡情展現。這部份本身就很有影像的質感了,但導演選擇了拼圖,他自拼圖處找到了更適合表達這種缺失感的味道,精美的星空缺了一塊。也算很舒服——只是從構思上來說,拼圖也好,畫也好,都不太算是動態趨勢,缺了一點怎麼說呢,力量——當然文藝氣息的東西並非都是生機勃勃的。

    所以整體觀影,我一直被打動,誰不曾有這樣的過程?只不過沒有那麼絢爛和華麗罷了——我也一直想這是幾米打動人的理由,他用彩筆讓我們的小情緒留存了,且美化得恰到好處。一直到結局前我都很滿足,導演的改編很到位。味道對,技巧也是對的。

    這裡要說目前的大環境,國產片像來劇情很難及格,我們說故事的能力都不強,主要是不重視。《星空》看上去是一個可能拍悶的文藝片,但導演有在細節上很考究節奏和情節的搭配,又結合了改編的特色——故事不及格的好多國產片提改編更是絕望,《李獻計歷險記》屬於用一筆錢忽悠了動畫迷,與電影本身的劇情是一塌糊塗。

    所以《星空》是好的,精緻的,一部值得看的作者電影。你若有文藝的情懷,《星空》是你某個成長階段的知音。

 

    但是——人生通常有個但是,《星空》的這種拍法,註定了它很小眾,可以上院線,但指望他掙錢,我覺得投資方太冒風險了。目前的口碑好,票房一般很合理。它就是一部適合咖啡館,三五人懷舊一下的影片,架不住大規模的推廣啊。

    這個類型的作品,國外也有不少,我不覺得它票房一定會妙。這個非常靠推廣團隊的能力,也都能在影壇留下一筆,比如《和莎莫的500天》《ONE DAY》。

    在中國,台灣本土也許是可能構成這種文藝大熱的希望的(雖然我覺得也夠嗆,台灣真正火的還是綜藝嘛),而在大陸,這個片子的內容一定是不可能票房好的——因為我們還沒到可以消費乃至迷戀這樣小眾題材的市場群體呀,即便影片很優秀。

    當我看到導演的部落格在號召大家儘量去影院支持,不要看盜版,這樣將來就沒什麼投資方願意投這樣的影片了——我就覺得有點可惜,同時又有一種覺悟,真的不能對這種影片太苛求票房,它博的是未來的口碑。

 

    但是,是不是《星空》一定不能大賣了嗎?——不是,這才是我真正想講的但是。不過要做內容上的調整就是了——以下只是我個人淺薄的想法,彼此討論而已,切莫當真。

    在誰也沒預料的《失戀33天》如此火爆的時候,文藝氣息的作品未必不賣,只是這種類型的作品,內容本身品質要好,剩下的就是推廣行銷的部份了。

    和《星空》比,其實《失戀33天》根本就不文藝,大家都被文藝這外殼欺騙了,它不過是套了一個失戀、豆瓣原著看上去文藝的理由,骨子裡是一個情感類型片,也有人叫小妞電影,沒什麼內涵,但接地氣,市場很需要,我們的情感需要宣洩和溫暖,光棍節的行銷又做的那麼好,正常會火。但如果說故事本身,也就剛剛及格的標準,好多問題解決得過於順理成章,沒戲感,這個相信內行人都能感受。

    這不重要,我們還是會愛看《失戀33天》。

    而《星空》就是真文藝了,但凡文藝,其實是小眾的。

    小眾做到極致就暢銷了,比如幾米。但一部影片的話,是蠻大風險的,同時也是內容的緣故,影片《星空》是優質的,但不極致。定位如果能夠為受眾考慮的話,應該不是這個拍法——當然我得反覆說,從作者電影角度來說,這樣拍很不錯。

    但如果是受眾角度考慮,也就是為投資方收回成本,《星空》的問題是把兩個受眾的定位扭曲了,兩不討好。

 

    那麼,哪兩個受眾群體呢:兒童和大人。

    從海報,宣傳的角度,其實有點像給兒童看的,包括主角定位是13歲。如果是小孩子看,其實導演的很多匠心細節是品不出來的,無法讓影片加分,而且很容易暴露節奏緩慢,沉悶的短板。現在的孩子不是鏡頭夢幻彩色就願意看片的,他們還有柯南、機器貓呢。

    所以我認為《星空》的定位受眾應該就是受眾,年輕人,懷舊的中年人也可以。而這個定位的話,從推廣上來說,我們總歸要掙紮一下才去看現在兩個小孩的海報下的電影,情侶會,或者帶小孩會,但可能看完要嘛覺得很棒,要嘛就覺得有隔閡。

    所謂定位,就是稍微不清楚了一些。如果是作者電影,其實不該期待那麼高票房,如果是偏類型,應該非常明確地點出,這個片子應該是拍愛情的——這樣也便於做宣傳,我不確定票房一定會好,但不至於某些地方尷尬。

    而如果界定了愛情片這樣一個概念,內容也需做調整,我記得有個外國電影《小新娘》,其實就是優質的兒童片,兩個小孩青梅竹馬,但它的受眾是賣給我們這些青年的,一開場是大人懷舊,然後引入到小時候,如果是要票房,其實我會蠻建議用這個方法,先是桂綸鎂,再到徐嬌所展現的13歲的世界。這樣也讓大多數受眾有一個情感依託。

    ——當然目前的處理肯定很棒,只是不太大賣。我的建議的方式,受眾定位就明確賣給懷舊的大人,也許會改觀一些什麼,對於導演本身的執行力是毋庸置疑的。這是我在製造上、宣傳上的想法。

    分析受眾定位,其實不是在讓受眾聰明,而是給他們想要的,哪怕有多庸俗的思維,因為無需擔心,貨是好的。他只要進去得到滿足,優質也自然會流露其間。

 

    講完這些,想講結局了。前面有提到,拼圖的概念蠻好,但就是少了一點動態趨勢的感覺,這是影像特質的一個味道。甚至幾米原著結局那種驚艷的感覺現在都沒能出來。稍微平淡了些——沒辦法,導演很文青啦。

    兩個小孩在13歲這樣的時節遇到,我們可以不說是愛情,只是簡單的一種孤獨時打開心門,彼此收穫寶藏的過程。但其實已經具備了演化為愛的力量,這個部份是我們都期待看到的。當拼圖被一封信寄過來的時候——他不如幾米原著中推開男孩的門,畫滿一整面牆的力量——因為老看這拼圖,我們都知道,一定會找到的嘛,所以力量就弱掉了。

    而影片結局當然補了一個未來的畫家一直畫有拼圖的畫,看上去很妙,只是一個延緩,就是你所期待的情緒已經過了,只是錦上添花,沒到點上就可惜了。

    我是真心覺得,看完結局,可惜可惜可惜。

    已經是相當優質的作品了,但是沒有扛住,在最後露了怯。而一部影片,最後的幾分鐘,甚至能一下子讓人忘掉之前的糟糕,真的很可惜。

 

    以上是我所有想說的話,製作、創作、宣傳,剩下是反思和期待。

    期待未來,作者電影可以多,可以不需承載很大的投資壓力,國外是可以有文藝片的。我們這裡,你懂的。

    反思是看《星空》學編劇,導演的氣質讓這個影片優質,但好像這氣質也框住了他的發展,他若想有突破,則須一次重生。再說到演員也是一樣,兩個小演員表現都很到位,但外界世界的演員,像劉若英、曾江,都是很值得一用的武器,但我相對對演員來說,也只是交個基本功吧,因為沒有空間給到他們。

   

    如行文第一句話,好電影無需多談。但《星空》值得一說,你覺得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