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地戰--The Front Line

高地战/TheFrontLine/BattleofHighlands

7.4 / 5,065人    133分鐘

導演: 張勛
演員: 高洙 申河均 劉勝秀 金玉彬 高昌碩 李在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木

2011-11-28 18:08:51

高地戰 戰場的實際


    正如某位朋友所說,看著棒子的電影越做越好,我們基本只有嘆氣的力氣了。看看青龍獎的陣容,和我們這裡前後幾個月的建國建黨大業,楊門女將,鴻門宴之類的東西,連嘆氣的力氣也麼有了。

    身為韓國人,在拍韓戰的片時沒有將南韓鎖定為正方,而是拍了地地道道的反戰影片,儘量從中立的角度來看戰爭給民族和國民帶來的創傷,很難得。編劇和導演花了不少心思,從幾個方面來揭露戰爭的恐怖

    一金秀赫在戰爭初的初哥模樣到後來的冷酷。後期金秀赫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殺死對手,活下來。用戰友當誘餌,槍殺長官等等,但是還好沒有滅絕人性,基本上採取的都是最高效的做法,從效果上來說都是對的,但是任何事情用人命做代價來衡量,總有一些衛道者會說人命最重要。我很認同田中芳樹說的:{人類社會的思想潮流可以分成二種。一說世上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一說沒有。在戰爭開始之前,前者是對的,在戰爭停火之後,後者是正確的,幾百年來,幾千年來,都一直都是如此的……」換句話說,在戰爭中,人命就是賤,是可以加減乘除的,這個道理,沒上過戰場的人估計很難想。看到豆瓣里很多兄弟在回復影評時,就槍殺戰友和槍斃長官大肆鞭撻說不合理,或者說不能這樣拍,我只能說我們國家洗腦很成功。在戰場上打了幾年仗的老兵,對活下來的渴望程度,估計比新兵更加強烈。這種事是理所當然會發生的。

     二 對上位者的批判。一將功成萬骨枯。最後板門店停戰協議的那幾個簽名:麥克阿瑟 彭德懷金日成,電影都是用慢鏡頭慢慢的播放書寫過程。這中間的味道,尤其是在最後12小時下達攻擊令的劇情之後,尤其令人想哈哈大笑,正如那兩位最後在山洞裡停著停火的狂笑不止。

     三為什麼而戰?正如那位北韓的軍官所說,我一開始為什麼而戰,但是時間太久了,我也忘記了。戰爭的過程基本都能磨滅戰士的理想,又何況是內戰,殺戮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在這點上,我想我們國內估計是拍不出什麼東西了。過去的老戰士,老紅軍基本都快掛完了。他們的心思,心情,咱們也只有推測了。作為內戰幾十年的國度,對戰爭只能派出淮海戰役,大進軍之類表現領袖風采的東西,我很是遺憾。

 

     拍反戰片拍到這樣,已經很成功,所以本片有些硬傷也不會損害我對它的喜愛。但是缺陷還是要拿出來說說,以此表明我對棒子的複雜感情。

    1 男女主角實在太帥太美,MD。金秀赫長得好像蔡國慶嗄。女狙擊手的樣子好清純,我迷戀上了。。。打算去看她拍的據說大尺度的《蝙蝠》。我覺得男角色少許硬漢一點會更加好,女狙擊手的戲份充斥著不合理,浪漫主義和神經病,正常戰場上哪會出現這種。

    2 部份情節少許拖沓,尤其是戰地生活的那些段落。

    3 埋東西的那幾個人,怎麼打了50次還一個不少。志願軍軍史表明,一般山頭交替兩次主攻的連隊就死完了,是換隊伍去打的。這5位南韓戰士簡直就是金剛不壞,加持了無敵魔咒的神人。我都覺得安排一些劇情例如某位北韓的戰士戰死,同伴希望郵寄遺書遺物,這邊南韓的人也要不斷減少,別到最後一次死完。

     4 對北韓除了那個軍官角色,其他人還是刻意猥瑣了哈哈

 

     其實中國可以用來反思和書寫的東西很多。就如韓戰,越南戰爭,文革,國共內戰。然國內的審查制度或者政治制度不改變,中國永遠沒有大片。堆砌明星和廣告把觀眾忽悠進電影院的套路,我想會越來越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