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沐梵

2011-11-28 19:32:12

千秋大業,藏匿於一介孤嬰的忍氣吞聲


文/沐梵
        父親是權傾朝野的宰相,兒子是傲笑沙場的將軍,兒媳是傾國傾城的公主,趙氏一族可謂是炙手可熱勢絕倫。一朝宮變,滿門三百餘人死於屠刀之下,惟餘一嬰……然後一幕幕捨己為人、匡扶正義、復仇興族的故事挾著悲壯氣勢席捲而來。
        總得來說《趙孤》沒讓我太失望(誇讚的話在此就省略)。但還是嫌其晦澀,不知道是因為我那天觀影狀態不佳還是真的情商下降了,老抓不住重點和中心,片中一些曖昧不明的細節總讓我思緒飄忽。開場不久,我就一直糾結宰相趙盾是否就是董狐史筆中「趙盾弒其君」的趙盾,後來一查紀君祥的原著,還真的是不謀而合。小竊喜一番……
        但是,影片仍有有很多難逃的弊病。首先電影為了場面好看,愣是將一個前部本應哭天搶地、後部本應人神振奮的正義故事改成了虎頭蛇尾的倫理故事,視野和境界一下子就逼仄了。其次,劇本的改編捨棄了原著最重要的藝術特色——悲劇性,(《趙氏孤兒》是唯一能與《竇娥冤》分庭抗禮的悲劇,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稱:「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可置於影片,開頭的屠戮不夠激起義憤、中間的撫養不夠含辛茹苦、結尾的廝殺不夠扣動人心,這大大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悲劇色彩和藝術價值。
        回想當年伏爾泰將《趙氏孤兒》改編成話劇《中國孤兒》並搬上了巴黎各大劇院,貫穿全劇的編劇宗旨就是「以前世歷史事實感召後世人為力」。可縱觀當代文藝界,孔子的「述而不作」原則有幾個墨客銘記,董狐史筆還有幾人重現?為了增加噱頭,為了使場面更勁爆,改編者難免憑空造作、肆意發揮,甚而可能為了遷就大眾向世俗低下尊貴的頭顱。當然,我絲毫無反對改編者自由發揮之意,改編名著是項吃力不討好的智力活和苦力活(我親身感受過),但改編過程中最需銘記的便是不能捨本逐末。
        剛我說「開頭的屠戮不夠激起義憤」,並非我冷血無情,只是突然覺得這種慘劇並非偶然。回想周星馳的《鹿鼎記》,陳近南一臉正氣地對韋小寶說:「我們反清復明,就是要搶回屬於我們的錢和女人!」而那些復興社稷之類的屁話只是忽悠外面那群笨蛋的。王晶的心思很磊落,星爺的才情很銳利。所以哪,女人覺得女人善良,她才是真的善良;男人看男人該死,他就真的該死。
        趙氏一族權勢煊赫,盤踞朝野;父子倆又目中無人,囂張跋扈,樹大招風引來殺機是必然,畢竟從古至今中國都是一個槍打出頭鳥的社會。趙氏父子奪了屠岸賈的領兵得勝之功,娶了或可屬於他的絕色美姬,旁邊還有懦弱無能的國君落井下石和譏諷嘲弄,權利、女人、倚重都失了,任誰也嚥不下這心頭之恨吧,何況是一心狠手辣又有勇有謀的將軍。如此一來,趙氏滅門之禍顯得意料之中,只是,傷及的無辜未免太多了些(尤其是摔嬰兒一幕,震得我驚聲尖叫)。
        片中有幾場嬰兒的哭戲叫我印象深刻。韓厥奉命前來搜尋之際,如果甫出生的趙孤沒有哭啼,便不至於招來趕盡殺絕之禍;屠岸賈在公孫府砸罐嚇唬,如果程子沒有引吭哭叫,也不至於淪為替死羔羊。這哭,哭得太不合時宜,但成年人該不該哭、什麼時候才能哭尚且是難以抑制的本能,何況是落地不久的嬰孩。
        趙孤的前十五年之所以無憂無慮,是因為他毫不知情身肩血海深仇,是因為他的爹程嬰代他隱忍了十五年。曾經的啼哭引來血光之災,而這一次,千秋萬世的大業,藏匿於一介孤嬰的忍氣吞聲。
————2010.12.16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