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1974
2011-11-30 16:13:05
整理與啟程
清明節午後,看完《入殮師》抬眼望向陽光穿透的窗外。咖啡館坐滿情侶、天空透亮湛藍、建外SOHO的樓群中映著春天的花清新如白明媚似紅。這般溫暖的週遭,讓我剛剛因電影產生的波瀾情緒顯得不那麼真實。
這是部會喚起人記憶的電影……因為痛楚而被我們刻意封存的沉睡記憶。記憶中,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生命某一段的人永遠離去。他(她)如此重要,甚至我們曾經難以想像沒有他(她)的人生將會怎樣,但他(她)終究還是離去,而我們別無選擇地前行。在影片一場場入殮儀式中,我不能不憶起三年前與她的死別。想起那日從每個角度拍攝後存進電腦、做了若干備份、卻再沒有勇氣去看的她的照片;想起那日親手剪下並做進水晶相框、放在床頭陪伴著、心想倘若緊急遇險能隨時抓緊在手帶走的她的白髮;想起那日經壽衣與濃妝包裹後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容;想起那日平靜寫來平靜讀出的祭文;想起那日前的三週離家飛往北京因預感而不安驚懼的旅程;想起那日前的一週在賓館接到母親「速歸」電話而難遏傷痛徹夜無眠的晨昏;想起這三年來某些不對人語的夢境與心境。
大和民族的入殮儀式靜諡尊重,不像國人的葬禮彷彿鬧劇。常見追悼會——闔家男女兩小時前尚圍繞棺槨頓足哭嚎、兩小時後就杯斛交錯嬉笑如常;誰知其中幾分真心幾分演戲、幾分對亡者追悔道別幾分向生者展現孝道。正因對這類鬧劇厭惡至極,三年前的那日刻意沒有親朋、沒有筵席、沒有哀樂、甚至沒有眼淚。只將一紙祭文當作[。]回顧她的人生、當作[!]傾訴至深的留戀、當作[……]承諾她關愛者的未來、當作[,]誓言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對她的繼承。生因死而完整。就像影片所傳遞的訊息「人以何種方式生活就會以何種方式告別」——所有死後的笑顏、悲泣、追悔、怨怒、寬恕……都緣起於生時留給塵世的痕跡。
入殮是對逝者身體的整理——清潔、穿戴、妝容,用最美的姿態進到下一段旅程;入殮是對逝者經歷的整理——訃告、哀者、悼詞,用最善的方式總結這一路人生;入殮同樣是對生者最終一回情懷的整理——所有思緒若此時仍不能說出,將從此成為無法釋然的心結。入殮作為生者與逝者最後的聯繫:表面所有都是生者的選擇,其實所有都是逝者的應得;表面逝者決絕留下生者孤獨艱難,其實逝者給生者機會放下過去重啟將來。
多數人恐懼死亡,因恐懼而不願正視,因不願正視而無法接受。人生中自我恐懼不願正視拒絕接受的事不只有死亡,還有很多……太多。如影片中父親對兒子的別棄、以及兒子對父親的遺忘。雖然最終兒子解除了對父親的心結,父親也得到了兒子為他的入殮,但畢竟錯過了三十多年生時的相處與相愛。如果能早些正視……所謂知死而生,就是用將死的心看待所有生時的事,好好珍惜生者、好好對待生活、接受所有已經發生的、放下所有最後總要放下的。畢竟,自己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都只有這次。
有首老歌很配這部溫厚素美的電影——《恰似你的溫柔》。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難以開口道再見/就讓一切走遠/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沒有哭泣/讓它淡淡地來/讓它好好地去/到如今年復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懷念你懷念從前/但願那海風再起/只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三年前心底就用這歌為她送行。
或許冥冥中在這個午後看這個電影,正是她在永別三年後幫我解除心結重啟將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