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溥仪(港)

7.7 / 111,670人    163分鐘

導演: 柏納多貝托魯奇
編劇: 柏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 尊龍 陳沖 彼得奧圖 黃自強 坂本龍一 鄔君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頭

2011-12-01 03:05:02

《末代皇帝》配樂賞析(轉)


      太喜歡配樂了,轉一個賞析,供大家分享,自己也存個檔。
——————————————————————————————

      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獲得了第6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負責為本片作曲的是中國的蘇聰、英國的戴維,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本文分別對三個人的配樂進行了賞析。
  關鍵詞 電影 末代皇帝 配樂
  電影《末代皇帝》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導演伯納多伯圖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以溥儀的家庭教師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為原始架構,參考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創作了這部反映個人獨特觀點的傳記電影。《末代皇帝》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三家聯合攝製,片長165分鐘。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淖儀的一生。其內容梗概為:溥儀從三歲入宮繼承皇位,成為拉線木偶般的兒皇帝。至清朝皇室崩潰。民國建立,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結束了他有名無實的帝王生涯。後來,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東北成立滿洲國。意圖復興大清帝國昔日光華。日本戰敗。溥儀成為俘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後,被特赦釋放。影片最後,溥儀以遊客身份重遊紫禁城,感慨萬千。本片在第6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創下9項提名,9項獲獎的百分之百得獎記錄,其中配樂一項。被推崇為近20年來最佳電影配樂之一。
  負責為本片作曲的有三個人:中國的蘇聰、英國的戴維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三人的出身和音樂風格各異,但在影片中卻體現出了東西方文化撞擊之後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為這一部從西方人觀點拍攝的東方電影找到了一套合適的配樂。全片以大氣派的管絃樂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主題旋律變奏音樂交錯,將淖儀一生的傳奇遭遇烘托得很貼切。 
  蘇聰的配樂部份
  蘇聰生於音樂世家,1978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2求學於西德慕尼黑音樂學院作曲研究生班,1985年考入西柏林自由大學音樂系攻讀音樂理論博士學位,後任德國巴登一符騰堡州立電影學院及德法國立聯合電影學院媒介作曲教授。自1983年起,蘇聰的作品上演於歐亞不少著名音樂節、劇院、電台、電視,樂隊、音樂會。他曾參與了《末代皇帝》、《綠茶》、《手機》、《茉莉花開》等電影的配樂。
  蘇聰自薦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在創作過程中,為了使音樂能貼切影片內容,他到故宮博物館滿文研究所、北京圖書館翻閱了大量資料,努力使自己創作的中國音樂部份。以現代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突出民族音樂的主調。蘇聰創作的《lunch》在影片只有很少的篇幅,其中的片段用於影片開始後36分鐘處和1小時03分鐘處,溥儀用餐時。《lunch》的引子是一段沉靜而憂傷的吹管樂。夾雜了一聲輕微的打擊樂,緊接其後出現了琵琶和古箏的音色,幾聲碰鈴與古箏的交錯後,揚琴、琵琶、古箏相繼或者交錯進行,其間也有相對微弱的吹管樂器。琵琶在這首曲子中佔了主導地位,整體給人神秘、沉寂、典雅的感覺,具有很濃郁的中國古代音樂風韻,襯托出了如演戲一樣的皇家飲食習慣,反映了認真複雜的宮廷禮節。另外,蘇聰還給影片配了**時期的音樂。一段是:**批鬥遊行時,眾人抬著**的頭像跟在一群齊奏手風琴的人們後面,這段齊奏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配樂標題叫做紅衛兵Red Guard)用在影片接近尾聲處,緊接著是另一段紅衛兵遊街時的「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造反歌:一個年輕的男紅衛兵大紅旗一揮,一群戴紅臂章,手拿紅語錄本的女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出現在鏡頭裡,齊聲喊: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然後跟著手風琴伴奏邊跳邊唱著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有的舞蹈和歌曲。她們表演過後,電影特別給了個鏡頭,一排拉手風琴的小學生整整齊齊地站著,繼續進行手風琴大齊奏,渾濁嘈雜,夾帶著錯音的不和諧,這段音樂襯托出了了紅衛兵熱火朝天揪斗反革命分子的場景。 
  戴維·伯恩的配樂部份
  戴維伯恩為Talking Heads樂隊成員,在英國出生卻長居美國,經常為電影和電視創作主題曲,擅長作電子音樂。他負責本片配樂的電子音樂部份,他創作了:《Main Title Theme》、《Wind,Rain And Water》、《Picking A Bride》、《Bed》、《Paper Emperor》。戴維伯恩運用了大量的電子音色,旋律大都採用了中國五聲調式,段落較短小,富有趣味,多用於影片情節相對輕鬆爛漫處。最著名的一段《Main Title Theme》。是影片的片頭曲:幾聲中國鼓的鼓點過後,引出叮咚作響的馬林巴,打擊樂成為全曲交織的背景,而後慵懶的小提琴旋律綿綿地的搖曳出來。
  不斷的圍繞著3、5、2、6、1幾個音反覆。聽起來有一股搖曳生姿的東方風情,主題演奏過後,又加入了中國笛子和彈撥樂的音色,旋律較前面稍有變化:變得更加緊湊,富有舞蹈性。整首曲子曲調比較平穩,節奏統一,但音樂富有層次感,音樂織體逐漸加厚。這首曲子在典雅幽遠的宮廷韻味中。帶著一種由西方人眼光看待中國文化時,特有的想像力與神秘感。一首《Main Title Theme》拉開了電影《末代皇帝》的序幕。另外,在影片開始後30分鐘處,溥儀和久別的親生母親及第一次見面的親弟弟溥傑在皇宮相見時也用了這段音樂做背景。《Wind,Rain AndWater》是一首清幽曼妙。富有趣味的電子音樂,其中也不乏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按照音樂的風格和配器特徵可以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比較輕巧活潑。以手風琴和古箏音色為節奏背景和低聲部,採用三拍子的節奏。旋律聲部使用了《Main Title Theme》的主題,其音色清脆剔透。影片22分鐘處,眾人哄幼年溥儀洗澡時使用了這段音樂,極富幽默感。第二部份節奏變成了四拍子。採用了一系列琶音作為聲部支撐,旋律聲部依然是取自序曲的主題,為絃樂和吹管樂的相互交織。這段音樂用於影片1小時10分鐘處,烘托少年溥儀和眾人玩猜人遊戲時沉醉愜意的心情。
《Picking A Bride》通常被翻譯為娶親,其實在影片中叫做選親更為合適,這段音樂出現在溥儀選皇后和妃子的時候,幾小節沉悶的打擊樂後,中國笛子音色在古箏的音色的襯托下以詼諧幽默的形象出現。稍後巴揚琴加入,最後以巴揚琴左手貝斯的音色結束。《Bed》是一首富有挑逗性的曲子。用在影片中成年溥儀和皇后妃子在床上互相挑弄的激情戲處,並一直延續到太監縱火事件。音樂織體隨著皇帝妃子慾望和太監反抗情緒的逐漸高漲,逐漸加厚。曲子採用了大量絃樂的音色,先是小提琴,後加入大提琴作為低音,仍舊採用了序曲的主題旋律。只是更加緩慢,纏綿,特別是接近尾聲的部份,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更是糾纏交錯,有一種嬌嗔任性的感覺。以上4首曲目用的是同一主題的不同變奏,運用了不同的樂器音色並配合節奏變化,營造了以上4種不同的感覺,很好的烘託了主題和不同章節氣氛變化的需要,運用簡單的手法營造了最貼切的效果《Paper Emperor》是選自中國民歌的改編作品。

坂本龍一的配樂部份
  坂本龍一是日本著名的Yellow MagicOrchestra的主將,他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在先鋒電子樂、爵士樂、世界音樂、實驗搖滾、電影音樂等領域有著卓著成就,他擁有十幾張個人專輯,並為多部著名電影作配樂,如《末代皇帝》、《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等等。
  坂本龍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樂中主要負責中西音樂風格的混合,與蘇聰和戴維伯恩相比,坂本龍一的配樂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樂《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個主題的變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個主題的變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後出現了兩個主題的變奏。
  這兩個音樂主題以不同的樂器、速度、節奏、織體在影片中反覆出現,貫穿了整個影片的始終《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開始溥儀自殺處,以大氣的管絃樂為主。演奏主題旋律時加入了中國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這段音樂用在幼年溥儀登基大典時,古箏與笛子演奏的引子過後,管絃樂與中國民族樂器交織,襯映百官朝拜的壯觀景像。隆重中透著可悲與無奈的情緒《Where is Armo》,「阿嬤在哪」,音樂伴隨著溥儀的奶娘被送出宮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識到最親的人被帶走了,哭喊著追尋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齊奏第二個主題旋律,其中夾雜了悲傷的二胡音色,古箏、琵琶和西洋管樂的交織,渲染了影片中溥儀和奶娘的悲傷情緒。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離婚)」仍舊是一段管絃樂的演奏,小提琴的齊奏表現了溥儀的妃子文繡反抗的情緒,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於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尋求屬於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嬰兒的出生本來是喜事,但溥儀的皇后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別人的私生子)剛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這段音樂在溫馨的鋼琴聲中夾雜著大提琴的陰霾旋律,喜悅中的痛苦情緒表現的很貼切。
  最後,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樂聲中結束。
  總而言之,這部影片的音樂和畫面絲絲入扣,渾然天成,產生了很好效果,這也是本片能獲奧斯卡最佳作曲和最佳音響效果獎的一個重要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