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2 19:03:5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當然不是一部嚴肅的歷史片,只是選取了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罷了,不過電影本就不是歷史教科書,人家的片名也叫《鴻門宴傳奇》——所謂「傳奇」者,戲說之意耳。對歷史故事的戲說,其實早就浸淫在中國文化的骨子裡,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就是這麼幹的,現在看來,電影人無非是換了一種形式來繼續演繹。導演李仁港之前的《見龍卸甲》《錦衣衛》都是戲說的風格,在古裝的包裹下,講的還是充滿背叛、欺詐、信任和愛戀的複雜人際關係,影像風格凌厲,拍的很酷,但片中總會有多處不符合歷史常識的細節,在《鴻門宴傳奇》里仍然是這樣。不過,反正是戲說,對這些細節也不必糾結。
香港導演駕馭歷史題材似乎總有些力不從心,拍著拍著格局就小了,波雲詭譎的政治、軍事博弈,總給人以黑幫社團爭鬥的感覺——之前那部《關雲長》就是這樣,現在看來,《鴻門宴傳奇》同樣是這種感覺。
《鴻門宴傳奇》是一部標準的「和尚戲」,若不是要表現項羽和虞姬的那段千古絕戀,跟女演員壓根就沒關係。於是乎,在李仁港的導筒下,一群老爺們大展權謀,開始了深入靈魂的人性廝殺。劉邦集團的針尖對上項羽集團的麥芒,構成了標準的雙雄對決模式。而劉邦背後的張良、項羽身後的范增,成了劉項爭霸的實際策劃者和組織者,在這兩人的運籌下,劉、項兩人自己倒成了命運的棋子。鴻門宴的戲份,其實在影片中已經淡化了,又下棋又打架的,反正就不吃飯。一場鴻門宴,被李仁港生生變成了「鴻門弈」。
這場「鴻門弈」還是比較精彩的,一邊下棋一邊殺人,劉邦看起來被打得落花流水,末了卻發現項羽被張良將計就計,搞成了無間道;等到霸王別了姬,范增嗝了屁,劉邦又被范增留下的錦囊攪得心緒不寧,疑神疑鬼、誅殺功臣,最終孤獨終老,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了帝王的一生。全片採用了倒敘的結構,張良作為「鴻門弈」的見證人講述了劉項二人的生死沉浮,看得出來,導演在劇情和人物設計上還是做足了功夫的,人物前史和「鴻門弈」之後的連環計謀都頗具匠心,劉邦的陰險狡詐、項羽的有勇無謀、樊噲的粗鄙耿直、張良和范增的老謀深算,基本也都符合歷史人物的既定形象。劉邦最後所立的無字碑,匠心獨運的展現出了這位開國帝王的內心懺悔。對於韓信點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這些典故,影片也都有所表現。當然,四面楚歌最後成為大白天的行軍進行曲,還是有點雷人——必須指出,整部影片的配樂實在不敢恭維,一會民族,一會電子,一會人聲,一會採樣,混搭得不倫不類,主旋律也沒有突出,大大削弱了視聽表現力。
鴻門宴故事,乃是帝王之術的集中體現,兔死狗烹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項羽覆亡,主要原因在其頭腦發熱、兒女情長、用人多疑;劉邦建立基業,最終目標必是劉漢家天下的千秋萬代,殺幾個功臣,真的不值一提。最後樊噲的質問和劉邦的回答,卻完全表現為建立在哥們義氣基礎上的江湖關係,什麼「打完勝仗回家喝酒」,這根本不是開國皇帝,而是流寇土匪。真要講權謀,那就得把一個個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鮮活的還原在螢幕上,可惜《鴻門宴傳奇》根本做不到,全片看下來,也就是幾個穿著古裝的黑社會在爭地盤,一場鴻門宴,也無非是兩個黑幫社團之間的談判而已。
一個傳奇歷史故事,終究被打造成了一部黑幫片。
(刊載於《東方早報》2011年12月2日B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