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地戰--The Front Line

高地战/TheFrontLine/BattleofHighlands

7.4 / 5,065人    133分鐘

導演: 張勛
演員: 高洙 申河均 劉勝秀 金玉彬 高昌碩 李在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川一帥

2011-12-06 07:00:02

為了那忘記的理由而戰鬥高地戰


    2004年姜帝圭攜手張東健、元彬兩大韓國當紅影星憑藉《太極旗飄揚》打響了韓國戰爭電影走向世界的號角。憑藉完美的戰爭特效以及深刻的表現了戰爭帶給普通民眾痛苦。《太極旗飄揚》也成為了韓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成功之作。近幾年雖然屢有以朝鮮南北內戰為題材的電影但是卻大多不盡人意。2011年《高地戰》再次以此為主題則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韓國導演對戰爭類電影的完美把握。


    影片主要是講述韓戰時期,為了佔據戰場上的一塊高地,南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近年來雙雄模式的成功使影片著力刻畫了兩個男人在爭奪高地的激烈戰鬥中結下深厚友誼。而金玉彬則將飾演一名朝鮮軍狙擊手。影片的導演張勳曾是金基德的助理導演,2008年執導《電影就是電影》顯露潛力,之後更憑藉《義兄弟》成為了票房寵兒。而該片的編劇正是寫出過《共同警備區JSA》的小說家僕尚彥,他還曾執筆為大熱古裝連續劇《善德女王》編寫劇本。
時勢造英雄,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成就了一批英雄,而背後卻是無數屍骨與血淚,戰爭的背後是普通的民眾的悲哀與痛苦。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無論是以什麼理由藉口發動的戰爭終究都是戰爭,正如浪客劍心中劍心說的「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的伎倆,無論用多麼美麗的理由來掩飾,這始終是事實。」片中幾方相持不下的和談最終達成,軍事指揮官在協議書上籤上了名字,看似簡單但背後卻是每天都在痛苦中度過的普通民眾。



    《高地戰》並沒有著力去以整個韓戰為主調。遠離一線戰場的防諜軍官到一線調查間諜事件,一個普通的中隊,一群最為普通的士兵和一個反反覆覆爭奪的高地。開場軍官以戰爭英雄稱之的鱷魚中隊,首次出現卻是紀律鬆散,毫無英雄之色。而新的中隊長一番高談闊論也在一天之後被證明不過是紙上談兵,真正了解戰場的人始終是那些在戰爭地獄的邊緣上一次次爬出來的人。這無疑是對那些坐在戰線後方卻悠然自得談論戰爭的人最大的諷刺。《太極旗飄揚》通過普通民眾表達了戰爭的殘酷,但是畢竟也只是單方面的以南方為主線,而此次《高地戰》則通過南北兩方的最底層士兵將民眾對於戰爭的無奈和戰爭的殘酷展現在人們眼前。




    曾經看過一個笑話,一個無期徒刑的罪犯在監獄中每年都會申請減刑,每次都會滿臉幸福的說,我有一個愛我的妻子。多年之後一頭銀髮的他面對檢察官的問題「看檔案你有一個深愛你的妻子。」然而他卻是一臉茫然看著自己的右手說「愛我的妻子,我早就忘記了。」可見時間無情的流逝會讓一切情感隨之淡忘。在片中久別重逢的姜恩彪問金秀赫最近不信上帝了嗎?而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只不過是由救救我改成了殺了吧。曾經的軟弱少年經過2年的戰爭變成了真正的戰爭機器。金秀赫在死前說「恩彪,我母親,臉想不起來了。」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卻不禁讓人心酸。戰爭的殘酷,每秒面對死亡,早已讓人忘記了一切。「知道你們為什麼會輸嗎?因為你們不知道戰鬥的理由。」「我以前確實很清楚,可現在,過去太久了,忘記了。」這是柳承龍飾演的朝鮮軍官在對於戰鬥的理由兩個回答。戰爭可以改變一個人,可以改變信仰,可以完全摧毀人的意志。



    為了什麼戰鬥,一個高地冬去春來,佔領被佔領,一次次的重複,變得只有那滿地不斷變化增加的屍體。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戰鬥的都是普通民眾,戰鬥的理由也沒有那麼偉大,只是單純的想要活下去而已。通過十四號洞穴傳達著彼此活下去的信念。也只有在十四號洞穴時他們才能感覺自己還活著。昨天還在廝殺的雙方,在洞穴中卻如朋友一般交換著物品。停戰後的河邊,面對著殺死自己戰友的敵人,竟然向摯友一般說出「一路走好,辛苦了。」廝殺、戰鬥、仇恨在那一刻根本不復存在,只有在戰爭中活下來的幸福。而高層的所謂最後12小時決戰將一切希望和幸福打碎。底層士兵就像是石子一樣被隨意的使用拋棄,即使是最簡單的幸福也不能自己來決定。雙方就像那變換過無數次主人的高地一樣,變換著之間的情感,那代表著雙方不願交戰的白霧中,雙方唱著歌謠則唱出了所有人在戰爭中迷離失去自我和追求生存的無奈。之前河邊的真心祝福變成了彼此的廝殺,只為能夠活下去。申日榮死前的那一滴淚水到底又代表了什麼?為死去的戰友?為不能將鱷魚中隊剩下的戰友活著帶回家鄉?還是對自己的悲哀?在最後那所謂的通敵間諜都已不重要。僅僅為了那所謂的12小時進攻,高地上再次佈滿了屍體。為什麼?無數的南誠植,無數的鱷魚中隊,即使到死也不明白這一切的理由是什麼。



    在刻畫戰爭場面和大場景上《高地戰》並沒有像《太極旗飄揚》那樣出色,而演員陣容方面張東健和元彬的強強組合也為其成功奠定了基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地戰》對人性的刻畫以及對戰爭雙方的描寫更為成功也更為發人深省,戰爭對於雙方都是一種傷害,戰爭也沒有真正的勝利者。無論結果如何,最後不過是用那高地上漫山遍野的屍體換來的。
PS:國內戰爭電影多以抗日戰爭為主,即使以三年內戰也不能更為直接的深入戰爭本質。其實戰爭電影無論多麼華麗的戰爭場面和特效都不如那直擊人心的對於戰爭的思考和反省,衷心希望哪天能夠在影院看到一部國人完成的成功的戰爭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