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這裡,那裡--Here, There

这里,那里/Here,There/Ici,Là-Bas

6.6 / 15人    n/A

導演: 盧晟
編劇: 盧晟 劉勇 徐洋
演員: 黃璐 姚安廉 王德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UX

2011-12-06 07:30:10

轉發:《這裡,那裡》——鄉愁是一種病 鳳凰網娛樂 作者:韓浩月


在影院看完《這裡,那裡》之後已是夜裡近十點,走在北京2011年的第一個雪夜裡,已經消失多年的陌生感,伴隨著耳邊寒冷的空氣和眼前綿延的車河席捲心頭,是的,在這一刻我想起了故鄉,那個在記憶里永遠清冷的地方。

內心之中,或早已形成的對電影的評判標準、詞彙,統統消失了,無法從技術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是好是壞,因為內心的情感被它衝擊的七零八落。

開始看時,並沒有對這部電影抱有太大期望,影片開始時那幾幕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養鹿人行走山間的漫長鏡頭,也給人以形式大於內容的感覺。但隨後在鏡頭在切入繁華上海那家有點骯髒的小麵館後,電影開始講起故事。

養鹿人在大興安嶺,他的弟弟國光在上海的這家小麵館打工,麵館老闆的兒子陸浩在巴黎上學,三段故事三個主人公,在電影中僅有這一點聯繫,但電影並不顯得零散,而是出人意料地完整,因為三個故事表達的情感是一致的,導演將這種情感形容為「思念」,但我覺得,這是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的「鄉愁」。

《孔雀》中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弟弟,他的飾演者呂聿來在《這裡,那裡》中飾演國光,又看到了他那熟悉的憂愁面孔,在別人的城市,他用淡淡的親情、不確定的愛情、渺茫的理想,來保持血液的溫度,但到最後繁華城市留給他的,只有一張用手機拍攝的低像素夜景。國光和他後來莫名死去的女朋友,是一代年輕打工者的縮影,城市裡扎不下根,故鄉回不去,生命本身成為一段蕩來蕩去的旅程。

在巴黎的陸浩,是開麵館的父親的榮耀,在姚安濂飾演的父親看來,巴黎是另外一個世界,是他有可能想到的、最好的世界,一個父親最樸素的虛榮,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為了這份虛榮,很多中國人就這樣走在路上,甚至無法回頭。快過年的時候,父親和兒子打了電話,說如果在巴黎不開心,就回來吧,這一瞬間的真實,是永遠不會為外人所知的。

養鹿人在他的家鄉,也一樣有鄉愁,他在森林裡,住得越來越遠,山腳下的城市,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小學的兒子已是不折不扣的城市兒童,而父親卻日漸回歸原始人的本色,在家鄉而又不斷地逃離家鄉,這種鄉愁不是距離的鄉愁,而是一種叫「現代化」的東西,在隔斷每個人與家鄉相連的臍帶。

因此,《這裡,那裡》是拍給那些有鄉愁的人看的。對於鄉愁,人們有兩種定義,一種是「一個在異鄉生病的人因為懷念故鄉並且無法回去而感受到的痛苦」,另外一種是「再也無法見到故鄉的恐懼」。在西方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鄉愁是一種病,需要使用精神類藥物來醫治,對於一向情感內斂的中國人來說,除了以酒澆愁,誰會真的把鄉愁當成一種病去醫治呢?

我不認為《這裡,那裡》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包含著巨大的資訊量,它用自己的方式,在寫作中國人的精神史。它的導演名字叫盧晟,攝影師出身,但在導演手法上,和同為攝影師出身的顧長衛頗為相似,他們在情感表達上懂得節制,在敘事上知道留白,所以電影看上去清新雋永、悲而不傷。電影節奏是淡淡的、緩慢的,但卻藏有深沉的撞擊力,看完令人惆悵。

無緣看到的獨立電影太多,但我相信《這裡,那裡》是今年獨立電影中優秀的一部,在故事講完放字幕的時候,我認真地看完了全體制作人員的名字,他們讓我知道,真的還有這樣一群人,無私地熱愛著電影,誠意地、不求回報地做著電影。
評論